第二百八十九章 權柄五)
宋瞻見趙儼久久不語,只是直勾勾地盯著自己發呆,心中猛地一怔,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方才言辭間的失態。
他輕咳一聲,極力讓自己的語氣變得溫和舒緩一些,開口說道︰“趙儼,你我一同在這官場摸爬滾打多年,彼此知根知底。如今這局面雖然棘手異常,但咱們千萬不能自亂陣腳。你仔細思量一下,除了白黨余孽,朝中還有哪些勢力可能參與到此次事件中來?”
趙儼緩緩回過神,臉上神色凝重,沉思了好一會兒才緩緩說道︰“大人,還有一股勢力實在不可小覷,那便是近年來新晉崛起的武官群體。他們大多是跟隨四大將軍四處征戰沙場的得力干將,這兩年邊境戰事頻繁,他們憑借著赫赫戰功,在朝堂上逐漸站穩腳跟,有了相當的話語權。長久以來,他們對咱們文官集團本就心存不滿,總覺得咱們在朝中安安穩穩、養尊處優,卻牢牢掌控著官員的任免大權。此次陛下突然要徹查吏部考核制度,我猜測說不定就有他們在背後煽風點火、推波助瀾。”
宋瞻听完,臉色愈發陰沉得可怕,他緩緩踱步,內心滿是憂慮。如果僅僅是白黨余孽出于報復心理,或者是陛下本人真的單純想要徹查考課制度,那事情或許還有轉圜的余地。可偏偏趙儼所說的這最後一種可能性,在他看來卻是最大的。
世人皆知,大魏是以武立國,與江南宋地重文輕武的風氣截然不同,大魏向來有著崇武貶文的傾向。在大魏,有四大手握實權的將軍,溫北君坐鎮虞州,玉瑯子雄踞嵐州,祁醉駐守滄州,元鴦則堅守大梁。
這四大將軍手中的權柄已然達到了一個令人膽寒的程度,尤其是元鴦和溫北君。元鴦身為宗室子弟,戰功彪炳史冊,無疑是大魏皇帝元孝文之下的第一權臣,同時還是天下四大名將之一,堪稱魏地名副其實的第一名將。
溫北君則是近幾年冉冉升起的將星,若論起奔襲作戰,溫北君絕對是天下最頂尖的將領,他立下了滅國之功,自身又是刀術宗師,更是大魏最年輕的三孤。
長久以來,武官和文官之間的矛盾就如同深埋地下的暗雷,一觸即發。
宋瞻心里非常清楚,若真的是武官集團在背後搗鬼,那這場即將來臨的風暴必將遠超所有人的想象。武官們憑借著戰場上拼殺出來的赫赫戰功,本就在朝堂上腰桿挺得筆直、底氣十足,如今他們對吏部官員任免權虎視眈眈,自己這邊恐怕即將陷入腹背受敵的艱難困境。
“大人,若是武官真的插手此事,咱們究竟該如何是好啊?”趙儼的聲音里滿是焦慮與惶恐,幾乎要溢出來。
宋瞻緊鎖眉頭,沉思良久,緩緩開口說道︰“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分化他們。你即刻去聯系禮部尚書謝辭,他與玉瑯子私交甚篤,謝辭能接任禮部尚書之位,還是因為接了他大哥玉琳子的班。讓他從中斡旋,旁敲側擊地探探玉瑯子的口風,看看能不能將他從這場紛爭中摘出來。玉瑯子遠在嵐州,本就遠離朝堂核心,況且如今和漢國開戰在即,他應該也未必想無端卷入這場復雜的政治風波之中。”
趙儼領命匆匆離去,宋瞻獨自在書房中來回踱步,內心卻猶如驚濤駭浪般無法平靜。他心里明白,僅僅分化玉瑯子這一股力量,遠遠不足以化解眼前的危機,必須要給武官集團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有可能暫時平息這場即將爆發的紛爭。可吏部的權力本就極其敏感,稍有讓步,便極有可能動搖整個文官集團的根基,這讓他實在是投鼠忌器、左右為難。
他現在滿心疑惑,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誰在背後發難,是溫北君,還是元鴦?究竟是誰要在這和漢國開戰之前,挑起這場文官與武官對立的爭端呢?這個謎團沉甸甸地壓在他心頭,讓他倍感壓力。
就在這時,管家神色慌張,腳步匆匆地走進書房,急切地說道︰“老爺,右僉都御史李禁求見,說有萬分緊急的要事與您相商。”
宋瞻心中猛地一緊,他心里清楚,左僉都御史一職由丞相賀熙兼任,而右僉都御史李禁自然就是言官之首。在這麼一個敏感的時機前來拜訪,必定與這次吏部考課制度的變故息息相關。他定了定神,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說道︰“快請李御史進來。”
李禁一進門,連寒暄都顧不上,便開門見山地說︰“宋尚書,如今朝堂局勢已然危急萬分,咱們這些文官可不能再坐以待斃、任人宰割了。我听聞武官集團有意插手吏部事務,倘若真讓他們得逞,往後咱們文官在朝堂上還能有什麼立足之地?”
宋瞻苦笑著嘆了口氣,無奈地說︰“李御史,我又何嘗不清楚如今的嚴峻形勢?只是如今局勢錯綜復雜,咱們若是貿然行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恐怕還會適得其反,把事情弄得更糟。”
李禁皺著眉頭,臉上滿是焦急與不甘,說道︰“依我看,咱們不如先發制人。聯合一眾文官聯名上書陛下,彈劾武官集團擁兵自重,妄圖干預朝政,擾亂朝堂秩序。”
這的確是言官們常用的手段,動輒彈劾。然而,對于那些在尸山血海中浴血拼殺、出生入死才拼出一身功名的武官們來說,這樣的彈劾手段實在是顯得太過不痛不癢了,根本無法對他們造成實質性的威脅,甚至有可能會進一步激化文官與武官之間的矛盾。
喜歡江花玉面請大家收藏︰()江花玉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