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繼續向前,但路卻越來越難走了。
    不單是雜草叢生的問題,過去喇叭山後不久地形的高低起伏就變得更大了,這就是兩座山之間的丘陵地帶。
    胡林不得不放慢速度,有時候上坡的時候張偉還得下去推,車才能上坡。
    就這樣不到五公里的丘陵地帶走了一個多小時,地勢終于變得稍微平緩了一些。
    翻過第六個坡後,風突然變的大了不少,風里還帶著一股溫濕的水汽。
    一片水面映入眼簾,水面在太陽照射下波光粼粼非常刺眼。
    看到水張偉就知道。
    目的地到了。
    整個水面不算開闊,寬度大概只有不到一百米,有一座比較罕見的,頂是圓形的山坐落在水面中間。
    看起來活像個長了毛的大饅頭。
    水面像月牙一樣圍在山腳周圍,只有一面是沒有水的,看起來像一個天然形成的進山大門一樣。
    張偉下車看了看前方的水潭,剛開始還很淺,但往里不到十米深度就開始驟然增加,看來這個月牙形的水潭出水量要比表面上大不少。
    兩人重新上車,沿著水潭邊向這座山的“大門”方向走去,沒有水的陸地仍然是丘陵一樣的高高低低,而且土壤還異常的松軟,非常難走。
    終于向前走了十分鐘後兩個人準備放棄開車了,車輪陷進松軟的土壤里就算了,因為離水潭比較近,土壤濕度就比較大,車輪竟然開始打滑了起來。
    兩人下車,各背了一個大背包,藏好三輪車的大鑰匙後就徒步繼續向這座山的“大門”方向走去。
    翻過兩座小丘陵後終于走過了水潭地帶,兩人拐了個彎向跟這座山相連的地上走去。
    這塊陸地看起來就像是一條走廊,兩邊都是水,寬度大概有五十米的樣子。
    “走廊”雖然是高于水面的,但比外圍的“丘陵”地帶明顯要低一些,而且土壤里可以看到貝殼之類的東西,看起來異常濕潤。
    這都說明了這條“走廊”陸地並不是總露出水面的。
    可能會因為某種原因,這條通向山上的唯一一條路也會被水淹沒,到時候這座山就成了一座四面環水的孤島。
    二十分鐘後張偉和胡林終于穿過“走廊”區域來到了山腳下。
    一踏入這座山的範圍張偉明顯感覺到風大了不少,這應該是由于三面環水,水蒸氣受日曬上升帶走空氣,然後周圍的空氣補充過來就形成了風。
    凡是開闊水域都有這個特性,別說三面環水的這種獨特水域了,隨便找個湖站在湖邊都能感覺到風明顯比陸地區域要大得多。
    而且這種風還是里面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濕風”,夏天吹在身上很舒服,很涼爽。
    張偉兩人到了山腳後就明顯感覺溫度要比陸地區域低不少。
    張偉四周觀察了一下,這座山上的樹也跟其他山不一樣,他大致一掃就發現了幾種其他山頭不常見的樹。
    最高大的是山毛櫸,根系發達,樹干挺拔,能長到三十多米高。
    其次是橡樹,枝繁葉茂,能長到二十米。
    其他樹種張偉就不認識了,但所有的樹都有一個特點,高大且根系特別發達。
    有的樹根甚至都長到了地面之上。
    張偉不廢話,稍作調整就開始了一直在用的“環形掃蕩”——從山腳開始圍著山轉圈。
    張偉視線透過地面,延伸到地下八米左右的深度。
    果然這些樹的根系並不只是看起來發達,地下部分的根系更是長的到處都是,數倍于樹冠,整個地下都被密密麻麻,粗細不一的樹根完全覆蓋住了。
    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在石頭山上,因為石頭比較硬不會長這麼大的樹,就算長了它們的根系也扎不透成塊的岩石,只能夾縫里求生。
    張偉邊看著地下邊往前走,腳下傳來柔軟的觸感,他都不敢相信西廣竟然有土壤這麼厚的山。
    這里最常見的就是那種石頭山,表面只有薄薄的一層土,走在上面能清晰感覺到石頭的堅硬。
    “難道是土山?”
    “不對!”
    張偉視線在地下八米左右的深度能清晰看到厚厚土壤下的岩石,而且這些土壤也並不是平原區域常見的那種土,這里的土里摻雜著大大小小的碎石頭。
    “應該是長期刮風,原本的石頭山表面的石頭被慢慢風化形成了這麼厚的土壤層。”
    想清楚這一點張偉就不再考慮這個問題了,這種土壤跟他找山貨唯一的關系就是比較好透視。
    土壤土質疏松,中間有大量的空隙,透視起來像在空氣里一樣輕松,但張偉找的並不比石頭山上快,反而慢了一些。
    盡管山上樹木高大而且密度比較小看似走起來更方便,但地下迷宮一樣的樹根大大增加了透視的工作量。
    再加上土質疏松,每一腳鞋子都會陷入土里一些,走起來也有點費勁。
    這還是地面有些草的情況下,地面這個松軟程度如果沒有草張偉懷疑整只腳都會陷進土里。
    就這樣深一腳淺一腳的,張偉的視線瘋狂在迷宮一樣的樹根里面穿梭,緩緩前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幾天沒趕山,沒有這麼頻繁的使用透視,張偉很快就覺得眼楮有些酸澀了起來,感到累的時候他就停下來做一套眼楮保健操。
    感覺好一些後就繼續前進。
    剛開始是三十幾分鐘就要歇一下,慢慢進入狀態後一個多小時歇一次就可以了。
    兩人就這樣沿著水面轉圈,很快三個小時過去了,第一圈終于掃完了。
    一無所獲。
    張偉長出一口氣,停在了出發點,時間已經來到了十二點多,雖然沒什麼收獲但該吃飯還是要吃飯的。
    張偉的心態現在早已穩如老狗了,不計較一時的得失。
    張偉今天心血來潮還特意跳進潭水里抓了一條魚烤著吃,不得不說這座山上的枯樹枝和枯樹葉因為濕度大的原因是真不好點燃。
    到最後魚有一半是烤熟的,一半是黑煙燻著的。
    吃飽喝足後兩人休息了半個小時,處理好剛才點燃的枯枝枯葉之後向山上移動二十米。
    張偉在手機上標定出發位置後繼續向前尋找了起來。
    這里離水潭遠了一些,土壤中雖然還很明顯濕度不低,但明顯比臨近水潭的那邊低了不少。
    剛才踩一腳都是能從地上擠出水的,現在已經擠不出水了。
    張偉視線在兩邊地面下狂掃,樹根依然密集,土壤依然松軟。
    從上午地下啥東西都沒有的情況看,張偉對下午能找到東西並不抱多大期望。
    這座山連個蘑菇都不長,很有可能地下根本就沒什麼值錢的山貨。
    他隨即加快了速度,不準備看的太細。
    但速度剛提上來,張偉就在地下二十公分左右的地方看到了東西。
    張偉停下仔細看了看,露出滿臉的不可置信驚叫出聲。
    “怎麼可能?!這兒怎麼會有這種東西?!”
    喜歡透視︰十萬大山成了我的黃金寶庫請大家收藏︰()透視︰十萬大山成了我的黃金寶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