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宜屁顛屁顛的拿出一本做舊的游記,皇上拿著這本書籍總有一種違和感。
不過很快就拋之腦後,畢竟這里的記載的東西實在是太實用了。隨便單拎一個出來,都是她目前最需要的。
于是,一系列的政策一一頒布,其中就包括牛痘的預防,水泥的問世,棉花的種植方法,還有偏遠或沿海地區的高產作物,紅薯,土豆,玉米等。算是徹底的穩住朝堂。
後宮也順利的不得了,沒了烏雅氏的幫助,皇後直接降成貴人,只不過身體不好,隨時都有可能掛掉。
曾經的端妃一直都在貴人的位份上,沒有任何改變,哪怕是沒了也沒有得到恩典.。
敬妃安陵容等人,都是被各種理由給貶到了嬪以下的位置。一輩子待到自己的宮殿里老死。
也幸虧皇上選過兩次秀,宮里進了一批人,以前的老人也只剩下了祺嬪,還是看在溫宜的面子上。
現在的這批人主要是看著好生養,滿足大姓,至于長相最起碼都能看得過去。
有了皇上努力耕耘,很快的,已經有了幾個弟弟。
不過溫宜依舊是皇上最喜愛的孩子,更是教育幾個弟弟,他們將來是溫宜的底氣。
有了溫宜的關照,皇上比歷史上要多活了很多年,在他登基的第20個年頭,傳位給瓜爾佳氏的兒子。
快速的帶著閨女離開了京城,四處游歷。
果然如閨女說的那樣,皇上可不是什麼好貨,沒看,這半年來他跟閨女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整個人都身心舒暢了,十分的豁達。
她敢保證,如果一直保持著這個心態,絕對絕對能活過他皇阿瑪。尤其是這一年,逼著閨女陪她在圓明園。
現在他也是想開了,閨女不找女婿就不找吧!大不了讓自家兒子給他送幾個。
溫宜每天都上躥下跳的,然後只會遇膳房做許多許多的著名小吃,是想到了一些美食還會進膳房指點一番,生活過的那叫一個愜意。
雖然不明白皇阿瑪為什麼突然讓位,這樣也挺不錯的。
尤其是看到那些小皇孫們跟皇阿瑪斗智斗勇,每天都咯咯咯,听這聲音還以為是膳房房里跑出來的呢。
太上皇滿了七十大壽,感覺自己的身體還是十分的硬朗,溫宜安子嘆了一口氣,再一次悄悄的給老爺子刮了一些培本固元的粉末。
太上皇以為是他舒心的緣故,更喜歡看大清的山水,甚至還去了一趟海外,更是帶回來了不少人才,只不過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在船艙里寫寫畫畫。
回來後直奔皇宮,跟現在的皇上聊了1天1夜,然後背著個手瀟灑的回來了。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國家都在改變,太上皇坐上了大清匠人做的三輪車,後來還坐上了火車。
活到了101歲才離開這個世界,在皇上走了之後,溫宜完全的放飛了自我,只要是他看上的東西通通的收入了空間,更是收羅許多特色的美食,不知怎的,還有一種急迫感。
裝了許許多多的水和土,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再也沒有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