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蘭桂坊教父是包宇?
但是,包宇前世的時候,是那位猶太人。
也就是說。
這位猶太人更適合打理蘭桂坊,就是不知道對方願不願意替包宇做事?
“麥理思,蘭桂坊那邊的事,我到時和韋理談談。”
包宇現在要說的並不是蘭桂坊,而是那種飲料。
“麥理思,你在南洋工作多年,有听說過kratingdaeng飲料嗎?”
kratingdaeng?
翻譯成漢語,也就是紅牛的意思。
其實,這暹羅語。
包宇說出來的時候,麥理思,曹志明都覺得很陌生。
其實,麥理思在來港前,他在新佳坡工作多年,對于南洋,特別是新佳坡和大馬還是很熟悉的。
只是,現在包宇說的這種飲料,麥理思覺得很陌生。
而曹志明當年去南洋玩了很長時間,他只是喝椰子汁為主,並沒有听到包宇說起的這種飲料。
“這是一種功能性飲料,具有提醒功效,可能效果要比一般的咖啡,紅茶提神效果要好。而據我得知,這種飲料的發明人是暹羅華人商人許書標的tcp集團研究人員在1975年研究出來後的,其後開始小範圍在曼谷和暹羅進行上市,到了現在,應該還沒有走出暹羅的市場。”
此時,麥理思,曹志明確實很驚訝。
居然還有這種飲料。
事實上,這種飲料,在包宇前世影響太大了。
無論是熬夜上夜班,打游戲機,還是那些開長途貨車的司機,基本上都離不開這種飲料。
正是這種飲料,讓許書標家族一度成為暹羅首富,也成為南洋最富有的華人家族之一。
而對方在八十年代和那位奧地利商人合作,也讓那位奧地利商人賺了許多財富。
听到包宇那樣說起這種飲料的功能性,在麥理思,曹志明看來,怕是對于搬運碼頭的工人,上夜班的工人,這種飲料市場還是不小的。
只是,現在許書標還沒有真正打開市場而已。
“老板,那你的意思是?”麥理思問道。
“我想從許書標那里收購這一款飲料的所有權以及紅牛的商標所有權。當然,如果許書標不願意讓出暹羅的市場,我最多可以允許他保留這個市場,除此之外,全球各地市場都是屬于我們的。”
“當然,我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這一款飲料秘方,我基本上是了解的。”
飲料配方,包宇基本上是了解的?
這怎麼可能?
如果真的是那樣?
那為什麼還要收購許書標的紅牛配方和商標?
歸根到底,包宇還是不想以後和許家有其他糾紛。
如果能夠一次性買斷,可以避免其他問題。
特別是在現在包宇強大資本的情況下,他知道許書標當然不是他的對手。
“老板,如果是那樣,我得親自前往曼谷一趟。”麥理思說道。
“沒問題。如果許書標願意把紅牛配方和商標全部出售,我希望把那個tcp研究人員全部都搬到香江這邊來。”
包宇和麥理思談好這件事。
他也就準備把這件事交給麥理思去處理。
麥理思本身在新佳坡工作很多年,對于南洋那邊的事務還是很清楚的。所以,此次對方前往南洋,直接前往曼谷見許書標,要比派其他人過去更合適。
當天上午。
麥理思處理完手頭上的事務。
他也就坐車回太平山別墅,在和夫人交待一聲。
當天下午,他從香江坐太古的航班飛機直飛曼谷,在晚上也就可以抵達曼谷酒店。
。。。
當天下午。
包宇在辦公室給家里打了電話,告知媽咪黃秀瑛,他晚上不回去吃晚餐,而且,晚上還要見韋理。
既然包宇公司還有事,黃秀瑛那邊自然沒有說什麼。
晚上六點。
太平山別墅。
南希家。
本來包宇想去見關家慧,只是現在是星期二。
關家慧住在中學宿舍,不方便回來。
現在包宇直接來到南希這里。
南希自然是非常高興。
兩人一起吃完晚餐。
其後。
包宇讓趙秀貞通知韋理過來見他。
半個小時後。
韋理開車前來。
在見到包宇的時候,知道包宇前些時間前往y國接受授勛,現在也是剛剛回來。
“老板。”
“韋理,我想了解蘭桂坊那邊的進展。”
兩人上到樓頂上,看著遠處香江中區的時候,包宇問起這件事,韋理直接說出來。
此次,蘭桂坊開發是環球投資公司和和記地產共同合資開發。
雖然這兩家公司都是包宇的,但是,和記地產是上市公司,又是有些不一樣。
而現在派去負責蘭桂坊開發的負責人是韋理從和記黃埔調過去的。
不過,正如麥理思說的那樣,還有一些人不願意出售那些物業或者長租給包家,覺得要和包家父子面對面談。
說到底,就是他們想獅子大開口。
在這之前,那個片區沒有人關注,現在看到包家花大錢開發,他們知道必定有利可圖,自然也就希望提出幾倍價格讓包家吞掉。
這種情況,如果包家真的答應下來,其實是對于前面其他已經簽約的物業業主不公平的。
“老板,那些人獅子大開口,又覺得包家不敢用那些手段,也知道我們開發蘭桂坊拖延不起,所以,他們也就和我們拖。另外一方面,現在覺得和他們打官司是最合適的,但是,打官司也需要很長時間。”
韋理知道,包家和環球投資公司不想用那些下三濫的手段解決,那麼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處理。
但是,這需要很長時間。
“分分鐘都是錢,他們能夠拖延,我們不能。這樣吧,我想換一個人來處理這件事。”
換一個人?
包宇說的正是那個猶太人盛志文。
現在盛志文在香江應該還沒有什麼知名度。
其在1950年出生于d國,很小的時候跟著父母移民到紐約,七歲後父親已經不在,母子倆又移民到加國。
因為家庭的原因,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對方10歲開始做兼職,包括送報刊,在餐廳打零工這些賺取一些生活費。
十六歲時,他憑借自己那些年賺到的錢,成為中學第一個可以自己花錢購買的學生。
十七歲時,他加入一家時裝公司,因為其工作出色表現得到老板的賞識,很快也得到更大的晉升。
因為那家時裝公司主要是從香江進口女性時裝到加國出售,盛志文有機會到香江,也有機會更加了解到這個時裝的渠道和貨源。
還有,盛志文覺得香江是低稅率的地區,屬于遍地黃金。
所以,在他19歲的時候,他決定到香江創業。
雖然他老板非常認可他的能力,也希望對方繼續留在他身邊做事。但是,盛志文還是想自己出來做。
其實,也就是熟悉了時裝進出口的渠道,所以他想自己當老板。
當然,他這個想法,老板知道強留不了,也就給他投資並且也算是入股支持對方。
而接下來的幾年,盛志文一直在香江和加國往返。
在1975年,他在香江正式創辦一家名叫by公司,專做成衣貿易,把香江的成衣出口到加國和y國,通過中間商來賺取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