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混子生活

第366章 關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有被無患 本章︰第366章 關中!

    一推二五六,主打一個不知情,到嘴的肥肉怎麼可能吐出去。

    契丹人可能沒想到楊恭仁的答案是這樣,他們想過大唐不給,想過要補償,但是沒想到直接不承認抓了俘虜。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那麼多俘虜,怎麼可能任由在大唐境內亂跑。

    大賀川張張嘴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想了好半晌,契丹一行只能無奈的離開。

    ……………

    長安城,李世民根本沒心情理會契丹人,摩會來請罪直接被他晾在一邊。

    不是因為李世民對契丹人生氣,而是因為今年比去年還要干旱,而且蝗蟲數量很多,眼看要形成蝗災。

    即便官府收購干蝗蟲,即便夜晚點燃篝火引誘蝗蟲撲火,地里的莊稼依舊被啃食,民間已經引起了恐慌。

    “這該如何是好?”李世民皺著眉頭問道。

    “陛下,昨日臣接到村里的匯報,雖然干旱無法避免,不過蝗蟲已經被控制住了。”薛收行禮說道。

    “如何控制住的?”李世民大喜,猛的站起身來問道。

    “這個辦法雖然不錯,但是不能大規模運用,我們村有幾座養殖場,養了大量的雞鴨,把雞鴨放到山上,地里,就能把蝗蟲吃得干干淨淨。”薛收解釋道。

    李世民一听,頓時有些失望,其它地方哪有那麼多的雞鴨。

    “你們村有多少雞鴨,能庇護多少地方?”李世民問道。

    “雞鴨數量有七八萬只,能方圓幾十里應該沒有問題,在一個月前,村里的雞鴨已經向臨近的村子放養。”薛收解釋道。

    “唉!”李世民有些失望的嘆息一聲,隨即瞪大眼楮問道︰“你們村有七八萬雞鴨?”

    “嚴格來來,數量超過十萬,因為有不少是幼崽,不能放遠了。”薛收摸摸鼻子笑著道,他也沒有想到,村里會有那麼多家禽。

    常威一直在收購家禽,他的隊伍遍布關中和洛陽,村里也在不停的孵蛋。

    如果數量少,想要形成規模很難,但是養殖場已經成了規模,每個月都有好幾千個幼崽被孵化出來。

    雞鴨鵝的孵化期都只有一個月,所以數量增加極快,而且隨著村里的家禽數量增多,幼崽的增加速度還在加快。

    “你們如何控制那些雞鴨?放出去就不擔心跑了嗎?”長孫無忌好奇的問道。

    “每次喂食的時候就吹哨子,行成一種習慣,自然就不擔心走失,即便走失一些,放出去吃蝗蟲,不用另外喂養,那也是值得的。”薛收介紹道。

    “哦哦!原來還能這樣。”

    “唉!要是再多一些就好了。”李世民再次嘆息一聲道。

    “陛下,此乃天災,非人力所能…全消,還是考慮如何賑災吧。”王本想說非人力所能抗衡,但是薛家不但抗衡了,還能庇護附近的村子,因此只能改口。

    “賑災是要賑災,這得有一個章程,總不能就把糧食發給百姓了事吧?”長孫無忌說道。

    “陛下,既然這一季糧食失收已經成為定局,不如另闢蹊徑。”房玄齡說道。

    “如何另闢蹊徑?”李世民問道。

    “今年年初挖的苧麻根,讓百姓家里多了余糧,所以朝廷只要略微救助,就能度過難關。直接發糧不可取,但是可以請百姓干活,用糧食代替俸祿發放。

    薛家村平地能不受旱情影響,是因為他們有小水庫,如果其它村子也能修建,以後就能減少這方面的麻煩。

    除此之外,今年天旱,水位下降嚴重,正是修建河堤的好時機,不如征召百姓維護黃河河堤。”房玄齡提議道。

    “嗯,愛卿言之有理。”

    “增加苧麻種植,進山尋找葛根,蕨菜,挖蕨根這些能緩解一部分百姓的生活壓力;再從其它地方調集豆子,等旱情緩解,蝗災過去,就能及時補種。”房玄齡繼續說道。

    “這些雖然不錯,但是不算另闢蹊徑吧?”王問道。

    房玄齡笑了笑問道︰“關中缺糧,由來已久,諸位可想過原因?”

    “原因很多,一是天災,二是人多,不說駐軍,單單長安城就有好幾十萬人,對于糧食需求量極大。”王知道房玄齡這是問自己,眉頭微微說道。

    “我卻听到另外一種說法,大家分析一下是否正確。

    關中之地,從秦之前就一直耕種,這個時間已經一兩千年,甚至更久,這里的土地已經很貧瘠;關中又是中原腹地,人口不少,砍伐樹木嚴重,所以這里水土大量流失,這也是土地貧瘠的原因之一。

    以貧瘠的土地,供養大量的人口,糧食自然不足。”房玄齡笑了笑說道。

    “嗯,有道理。”眾人都是聰明人,馬上就明白這個道理是對的。

    “這如何解決?難不成遷都?”王問道。

    “遷都是不至于,但是可以搬遷人口,把人口搬遷到洛陽,太原,固原等地方。

    百姓搬遷,空出來的土地可以由府兵屯田,也不用種植小麥,就種苧麻,高粱和豆子這些。”房玄齡說道。

    李世民手指輕輕敲著桌子,目光有些渙散,他在思考房玄齡的意見。

    雖然說往近畿地區搬遷富戶,這是強干弱支的辦法,但是集中到外圍也不是不行,固原還在關中,只不過靠近蕭關,臨近隴右道;太原則靠近雁門關,搬遷一些百姓過去,也有利于鞏固邊關。

    不過這也有個問題,雁門有突厥的威脅,固原則有黨項的威脅。反而是洛陽最合適,洛陽雖然不是都城,重要程度不下于長安,前朝就有去洛陽就食的先例。

    去洛陽就食,這也是李世民考慮的方案。

    關中受災,皇帝帶著大臣和護衛去洛陽,這一去就是好幾萬人,這大大的減輕了長安糧食壓力。

    “其實最好的地方是河套地區,不過首要是擊敗梁師都,收回朔方,那里安置百萬人口都沒有問題,而且那邊是平原,很適合種植。”房玄齡繼續說道。

    關中平原,洛陽平原,汾河平原也就是太原,這些地方都非常適合耕種,至少比黃土高原要好,房玄齡的意思,就是搬遷黃土高原的百姓。

    喜歡大唐混子生活請大家收藏︰()大唐混子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混子生活》,方便以後閱讀大唐混子生活第366章 關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混子生活第366章 關中!並對大唐混子生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