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亨利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然而,盡管我為我孫女更換了醫生,但治療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
這時,一直默默傾听的主治醫師江新才插話問道︰“亨利老先生,那這次新的醫生是怎麼說的呢?”
亨利嘆了口氣,緩緩回答道︰“醫生告訴我,我孫女所患的是痿證。”
在中醫里,痿證是指肢體的筋脈變得松弛、軟弱無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無法自由活動,肌肉會逐漸萎縮的一種病癥。通常情況下,下肢痿弱的情況更為常見,所以也被稱為‘痿蹙’。
“‘痿’這個字,意味著肢體痿弱而無法正常使用;‘蹙’則表示下肢異常軟弱無力,以至于無法行走。”亨利進一步解釋道。
基本上,西醫中的多發性神經炎、急性脊髓炎、進行性肌萎縮、重癥肌無力、周期性麻痹、肌營養不良癥、 病性癱瘓以及表現為軟癱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後遺癥等,都可能出現痿證的癥狀。
《素問•痿論》“黃帝問日五髒使人痿,何也?歧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覽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摳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付,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後來,我們又輾轉來到了針灸科。一進科室,里面的醫生們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起痿證獨取陽陽明的理論來,說得那叫一個頭頭是道。”
“只不過,經過了好幾個療程的針灸治療之後,我孫女的癥狀卻絲毫沒有得到改善,甚至還因為針灸帶來的疼痛而哇哇大哭。”
亨利一臉的失望和無奈,他看著孫女的樣子,心中無比焦急。
但他還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將目光投向了兒科的醫生們,期盼著他們能給出一個不同的診斷結果。
“各位醫生,你們還有什麼診斷?”
兒科的醫生听了亨利的話,都進入了沉思之中。”
亨利看到大家都不再說話,心中不禁暗听不好,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絕望之色。
科主任朱潤三似乎看出了亨利的心思,他微笑著對亨利說道︰“老先生,您先別著急。雖然我們都已經對您孫女進行了詳細的診查,但您可能忘記了,您今天專門來找的人還沒有發言呢。”
亨利听到朱潤三的話,心中頓時涌起一股喜悅。他連忙轉頭,將目光落在了葉青雲身上,急切地問道︰“葉醫生,您看出我孫女的病了嗎?”
葉青雲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亨利見狀,臉上的驚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迫不及待地追問︰“葉醫生,您看出來了?那我孫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老先生,您孫女所患的病癥,在我們中醫領域被稱為小兒舞蹈證,也就是俗稱的小兒舞蹈病。這是一種在兒童群體中較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身體會出現不由自主的舞蹈樣動作,同時可能伴隨有肌張力減退以及共濟失調等癥狀。”
葉青雲不緊不慢地解釋道。
“小兒舞蹈病?”亨利顯然對這個病名感到有些陌生,不禁皺起了眉頭。
葉青雲見狀,繼續耐心地解釋︰“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小兒舞蹈病的發病原因通常被歸結為先天稟賦不足以及後天調養失宜等多種因素。”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出生時可能就存在某些體質上的弱點,再加上後天的生活環境、飲食等方面沒有得到妥善的照顧和調理,從而導致了這種疾病的發生。”
“哦,原來如此。”亨利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麼,這種病在中醫里是如何看待的呢?”
葉青雲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中醫認為,小兒舞蹈證的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無目的的舞蹈樣動作,這與痿證有所區別。”
“在中醫的概念里,痿證主要是指肢體痿軟無力,而小兒舞蹈證更多是因為氣血不足、肝風內動等原因引起的。之前之所以會被誤診為痿證,就是因為沒有準確地把握這兩種病癥的差異,治療方向自然也就出現了偏差,所以效果才會不盡如人意。”
亨利听了葉青雲的這番話,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一方面,他為終于得到了正確的診斷而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他又為之前走了那麼多彎路而懊悔不已。
“葉醫生,那我孫女的這個病,到底能不能治好呢?”亨利迫不及待地追問道,眼神中充滿了焦慮和期待。
葉青雲自信一笑︰“只要辯證清晰,自然有對應的治療方法,我會用中藥調理她的氣血,再配合推拿手法,疏通經絡,平抑肝風。只要按時治療,很快便能恢復。”
亨利激動得雙手緊緊握住葉青雲的手,聲音略微顫抖地說道︰“葉醫生,那就全靠您了啊!”他的眼神充滿了期待和信任,仿佛葉青雲就是他佷女的救命稻草一般。
站在一旁的女孩姑父朱文濤見狀,趕忙插話問道︰“葉醫生,我佷女這到底是啥原因引起的啊?”
他的眉頭微皺,一臉擔憂地看著葉青雲,顯然對佷女的病情十分關切。
葉青雲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後緩緩回答道︰“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令佷女的病癥主要是由于肝膽氣火交迸,痰熱交郁,從而導致她的陽氣無法潛藏。”
他的語氣沉穩而專業,讓人不禁對他的醫術產生更多的信心。
听到這里,朱文濤似乎有些疑惑,他追問道︰“老師,我怎麼感覺這病因有點復雜呢?那您打算用什麼方子來治療呢?”
葉青雲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針對這種情況,我準備采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來進行調理。”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兒科的醫生都不禁問道,因為這個方子用得比較少,所以,有大部分醫生都不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