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陳宇凡︰誰說我只會鉗工?
“全部都由八級工來操作?”
劉勝東在腦海中大概算計了一下,發現這事情似乎有些不對勁。
廠里的八級工數量非常少。
鉗工、鍛工、焊工全部加起來,也就十幾人。
而且,這些工人們還有自己本身的工作要做。
不可能因為要維修650型橫列式軋鋼機,就把工廠原本的生產任務都不管了......
那這工作量也太大了。
“陳工,”劉勝東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出來。
“如果必須是八級工的話......咱們廠里,八級工可不多啊。您看......咱們需要在二十二台軋鋼機里加裝這兩個部件,每台機器兩個部件,這總共就是四十四個部件。”
“這麼大的工作量,光靠那廠里的八級工,就算是加班加點的做,需要的時間也太多了......”
劉勝東掰著手指頭,大概估算了一下。
“就算他們不眠不休、加班加點......要全部加工完這四十四個部件,恐怕也得五六天時間。更別說......他們對這兩個部件還不熟悉,加工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意外情況。”
一旁的李志明听了,也點了點頭。
這工作量確實太大了。
劉勝東估計的五六天,都已經是理想情況了。
實際上,說不定十天才能完成。
陳宇凡听了劉勝東和李志明的擔憂,卻是一臉輕松,笑著擺了擺手。
“原來你是擔心這個。放心,我早就想好了。”
陳宇凡笑著說道︰“我就是鉗工出身的,對于這些部件的工作量,當然是最清楚的了。所以......我本來就沒打算讓廠里的工人們,把四十四個全部加工完。”
“廠里的鍛工、鉗工、焊工加起來,八級工有十一個,讓他們先把手頭的工作停一下。大家共同研究,合作起來加工【蓄壓器】和【活塞彈簧組】,數量也不用多,這兩種部件各加工五個......總計十個部件,兩天內應該就能完成了。”
“手上的工作先放一下,加工十個部件......兩天確實能行。”劉勝東盤算了一下,但忍不住問道︰“剩下的怎麼辦呢?”
他們總共需要四十四個部件,才能把所有650型橫列式軋鋼機全部改造完成。
十個還是太少了。
連四分之一都不到。
“剩下的?”
陳宇凡一拍胸脯,笑著說道︰“剩下的,交給我不就成了!”
“您?!”
劉勝東和李志明這下是真的驚呆了。
“陳工,您......您一個人?”
劉勝東張大了嘴巴,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李志明也瞪圓了眼楮,一臉的難以置信。
“陳工,您不是開玩笑吧?這......這怎麼可能啊?”
也難怪他們倆這麼驚訝。
廠里人都知道,陳宇凡是鉗工出身,而且技術水平極高,廠里資歷最老的八級工,也比不過陳宇凡的加工水平。
可問題是,加工“蓄壓器”和“活塞彈簧組”這兩個部件,可不是光靠鉗工就能完成的。
這中間,還涉及到鍛造、焊接等多個工種的工藝流程。
不同的工序,都需要不同的技術和設備。
肯定是多個工種相互配合,才能把部件做出來。
就算陳宇凡是鉗工天才,可他總不能一個人把所有工種的活兒都干了吧?
這......這也太夸張了!
更何況,就算他真的會所有技術。
可陳宇凡畢竟只有一個人。
他就兩只手,就算不吃不喝不睡,也沒法在短時間內做出三十四個部件啊!
“陳工,我知道您鉗工厲害,可這......這也不是鉗工一個人的事兒啊。”
劉勝東急得都快結巴了︰“這還得鍛工、焊工配合,不同的工序......”
“是啊,陳工,您就算再厲害,也不能一個人當幾十個人用啊!”李志明也在一旁焦急道。
陳宇凡看著他倆著急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我說你們倆,瞎操什麼心?誰跟你們說我只會鉗工了?”
“啊?”劉勝東和李志明又愣住了。
“實話告訴你們吧,”陳宇凡收起笑容,一臉認真地說,“鍛工和焊工,我也有八級工的水平!只是我平時沒有展示出來罷了。”
“這......”劉勝東和李志明徹底傻眼了。
他們互相看了看,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
陳工......竟然還會鍛工和焊工?
而且,還是八級工的水平?!
這......這簡直就是個全能天才啊!
陳宇凡是怎麼做到,樣樣通,樣樣精的!
就仿佛......這個世界上,沒有他不會的東西!
“你們倆就別操心了。”
陳宇凡擺擺手,把手里的設計圖紙塞給二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們把八級工師傅們組織好,讓他們把那十個部件兩天內完成。剩下的......全都交給我就行,難道你們連我都信不過了?”
劉勝東和李志明回過神來,連連點頭。
雖然心里還是覺得跟做夢似的。
但他們對陳宇凡,那是絕對信任的。
“陳工,我們信您!您說啥就是啥!”劉勝東拍著胸脯保證。
“對,陳工,我們都听您的!”李志明也趕緊附和。
其實,仔細想想......
陳宇凡干出的讓人震驚的事兒還少嗎?
從他進廠到現在,哪一次不是化腐朽為神奇,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這麼一想,陳宇凡會鍛工、焊工,而且還是八級工水平,似乎......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
“行了,別愣著了。”陳宇凡笑著催促道。
“工人師傅們加工‘蓄壓器’和‘活塞彈簧組’這兩天,你們倆也別閑著,還有別的任務要交給你們。”
“陳工,您說,我們干啥?”
劉勝東和李志明立刻來了精神。
他倆都是干勁很足的人。
不怕工作累,就怕自己身上沒有工作。
能有一件事情忙活著,他們才覺得充實。
“你們倆,先去把那些換下來的軸承,按照磨損程度,全部分門別類地整理好。”陳宇凡吩咐道,“嚴重磨損的放一堆,中等磨損的放一堆,輕微磨損的放一堆,別搞混了。”
“分好類之後,再去給我做一批校準環。”
陳宇凡略微思索了一下後,說道︰“這校準環要匹配軸承的最小直徑,精度要足夠高達到0.1毫米的級別。記住一定要精準,這關系到後面修復軸承的質量,馬虎不得!”
“0.1毫米?!”劉勝東和李志明一听,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精度要求,可真不低!
“沒錯,就是0.1毫米。”陳宇凡再次強調,“這批校準環,是用來于軸承修復的。要是校準環本身就不準,修復出來的軸承,肯定也不準,那就徹底浪費了。所以寧可慢一點,也一定要保證精度!”
“明白,陳工!我們一定保證完成任務!”
劉勝東和李志明異口同聲地回答,語氣中充滿了干勁。
............
劉勝東和李志明離開後。
陳宇凡也終于能松口氣了。
他回到辦公室,在椅子上坐下。
閉上眼楮,打算小憩一會兒。
這兩天,他幾乎沒合過眼,一直在連軸轉。
先是熬夜研究潤滑脂,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去材研六院,回來後又忙著跟楊廠長匯報,跟劉勝東、李志明討論方案,畫圖紙,分配任務......
幸虧他的身體經過系統基因改造,遠超常人,否則早就撐不住了。
但即便如此,連軸轉了這麼久。
陳宇凡也感到了一陣陣的疲憊,腦袋昏昏沉沉的。
“還是得稍微休息一下,以免加工部件的時候出現紕漏。”陳宇凡心中暗道。
他閉上眼楮,盡量放松身體,讓思緒放空。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他才緩緩睜開眼楮,感覺精神的差不多了。
畢竟體內有勁力存在,通過不斷的流轉,恢復體力的速度格外的快。
“不能再耽擱了,得趕緊開工了。”
陳宇凡站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四肢,走出了辦公室。
他換上了一身藍色的工人服,既然是要干活,那麼還是穿著這身衣服最為方便。
陳宇凡來到了自己熟悉的鉗工台旁。
看著那些熟悉的工具,心里感到一陣親切。
自從開始【全廠維修改造項目】之後,陳宇凡就很少進行鉗工的工作了,來到這鉗工台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這畢竟是他工作了很久的地方,是廠里他最熟悉的區域。
在陳宇凡旁邊的一個工位,就是他的師傅,鄭富貴。
鄭富貴看到陳宇凡過來了,而且他听說陳宇凡一夜都沒睡,一直在進行科研工作,不由得心疼起來。
“小陳啊,你這是多久沒睡覺了?要不趕緊回家睡一會吧,別把身體累壞了。”鄭富貴關切地說。
“沒事兒,師父。我剛休息了一會兒,好多了。”陳宇凡笑著擺擺手。
“我身體好著呢,一兩天不睡沒什麼關系。再說,廠里這二十二台軋鋼機沒修好,我睡也睡不踏實。再折騰個幾天,估計就能全面恢復生產了,到時候我再好好休息就行。”
“真的?軋鋼機能修好?那可太好了!”
鄭富貴一听,頓時來了精神,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隨即,他左右看了看,見沒人注意這邊。
便湊近陳宇凡,壓低了聲音問道︰“對了,我听說......廠里出了敵特?這兩天保衛科的人到處查,還找了好些人問話,搞得人心惶惶的,到底怎麼回事啊?”
陳宇凡知道鄭富貴不是外人,沒必要瞞著他。
“師傅,這事兒......是真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陳宇凡也壓低了聲音,“廠里混進來一個敵特,還挺狡猾,把廠里二十二台650型橫列式軋鋼機都給弄壞了。”
“啥?!這麼嚴重!”鄭富貴嚇了一跳,“這......這可咋整啊?這敵特也太可恨了!”
“您別擔心,師傅。”
陳宇凡安慰道︰“這事兒,我已經有眉目了,您就放心吧。不出一個星期,我保證把這個搞破壞的王八蛋給揪出來!”
鄭富貴看著陳宇凡自信滿滿的樣子,心里也踏實了許多。
他對這個徒弟,那是絕對信任的。
自從陳宇凡進了廠,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
“行,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鄭富貴點點頭。
緊接著,鄭富貴不再打擾陳宇凡。
陳宇凡也開始加工“蓄壓器”和“活塞彈簧組”這兩個重要部件。
這兩個部件,是他自己設計的。
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尺寸,都牢牢地印在他的腦子里,比任何圖紙都清晰。
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陳宇凡更了解這兩個部件了。
再加上,陳宇凡現在鉗工、焊工、鍛工的技藝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他加工起來更是得心應手,如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陳宇凡在腦海中計劃了一下。
今天已經下午了,先把工藝比較簡單的十七個“蓄壓器”做出來。
“活塞彈簧組”的工藝要求高一些,更廢時間,明天一整天也能夠完成。
陳宇凡立刻開始了加工。
他走到材料堆放區,在一堆鋼材中,精準地挑出一塊大小、材質都符合要求的鋼料。
陳宇凡把鋼料拿到鉗工台上,固定好,拿起銼刀,開始進行初步的加工。
銼刀在他手中,像有了生命一般,上下翻飛,精準地切削著鋼料。
金屬的碎屑,如同雪花般紛紛落下。
發出細微而有節奏的“沙沙”聲。
周圍有不少鉗工,過頭來觀察陳宇凡的動作。
實在是他的動作太富有藝術感了,十足的引人注目。
陳宇凡的每個動作,快而不亂,穩而有力。
每一次推拉,每一次轉動,都恰到好處。
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堪比用高精度儀器測量般的精準無誤。
初步的切削完成後,陳宇凡把鋼料搬到鍛造爐旁。
爐火熊熊燃燒,把爐膛映得一片通紅。
陳宇凡不是鍛工,這還是他第一次來鍛造爐工作。
不過第一次不代表他不會。
恰恰相反,擁有系統提升的技能,陳宇凡的鍛造工藝,也能達到八級的水準。
陳宇凡用鐵鉗夾住鋼料,送入爐膛中。
他目不轉楮地盯著爐火,觀察著鋼料顏色的變化。
當鋼料被燒得通紅,呈現出一種均勻的橘紅色時,他迅速地把鋼料取出,放在鐵砧上。
他拿起鐵錘,開始鍛打。
鐵錘在他手中,仿佛有了靈性,每一次敲擊,都準確地落在鋼料上,發出清脆的“當當”聲。
陳宇凡作為暗勁巔峰武者的力量......可想而知。
力量不僅強悍,而且對力量的控制程度也堪稱恐怖。
時而重錘猛擊,時而輕錘細敲,時而變換角度,時而調整力度。
在陳宇凡的錘打下......
鋼料逐漸變形,慢慢地呈現出“蓄壓器”的雛形。
鍛打完成後,陳宇凡又把鋼料放回爐中加熱,片刻後取出,再進行精細的切削和打磨。
最後,他拿起焊槍,開始焊接。
焊槍在陳宇凡手中,噴射出藍色的火焰。
陳宇凡控制著火焰的溫度和角度,沿著焊縫,均勻地移動。
焊花飛濺,如同璀璨的星光。
每一道工序,都很復雜,但在陳宇凡的手中,又能給人一種這很簡單的錯覺。
實在是他的操作太流暢了,就如同庖丁解牛,有一種已經被他重復過成千上萬次的流暢感。
而實際上,這只是陳宇凡第一次加工蓄壓器。
甚至......這是他第一次進行鍛工和焊工的工作。
經過一番精密的加工後。
陳宇凡終于將“蓄壓器”完成,整個過程,也只用了半個小時左右。
陳宇凡拿起蓄壓器,仔細端詳著。
這個蓄壓器和圖紙上完全相同,結構緊湊,邊緣光滑,每一個細節都完美無缺,仿佛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陳宇凡簡單檢查過後,便把蓄壓器放在了一旁。
拿起鋼料,開始了第二個蓄壓器的加工。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陳宇凡的加工速度更快了。
他的動作更加的熟練,也更加精準,仿佛整個人都與手中的工具融為了一體。
只用了二十分鐘,第二個蓄壓器就完成了。
接下來,陳宇凡的速度越來越快,如同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
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在陳宇凡的世界里消失了。
他的眼中,只有手中的鋼料和工具。
陳宇凡的腦海里,也只有把蓄壓器加工出來這一個念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十八分鐘後,又一個蓄壓器完成了。
十七分鐘後,又一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陳宇凡旁邊原本空無一物的置物台上,蓄壓器部件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多。
陳宇凡的速度快得驚人。
到後面,只需要十五分鐘左右,他就能彎沉搞一個蓄壓器的制作。
而且品質絲毫沒有下降。
從始至終,所有的蓄壓器都堪稱完美!
陳宇凡像是一個全自動化流水線一樣,每個步驟都是沒有任何紕漏的,而他最終呈現出來的成品,也都是工業級的最高標準!
.............
傍晚。
紅星軋鋼廠,二號車間外。
劉勝東和李志明兩人,忙碌了一整個下午。
直到現在,晚上七點多了,才總算把校準環的原材料準備妥當,又把所有制作校準環所需的工具、設備一一調試好,為明天做好了準備。
此時,兩人回到二號車間。
還沒進去呢,就看見車間里依舊燈火通明。
“這個點了,肯定是陳工還在加工部件呢。”李志明十分肯定的說道。
劉勝東點點頭,要說工作拼命這一塊......他最佩服的就是陳宇凡。
在陳宇凡之前,他是廠里的拼命三郎,動不動就自己加班到晚上。
但現在他才發現,和陳宇凡的勁頭一比......他就是小巫見大巫。
陳宇凡這一整夜不睡,一直連軸轉,還在車間里加工部件到現在,簡直讓人不敢想象。
“劉工,您說,陳工這一下午,能加工出多少個部件了?”
李志明的聲音打破了沉默,帶著點好奇,也帶著點期待。
劉勝東聞言,微微皺起了眉頭,在腦海里認真盤算了一下。
按照常理,就算是一個八級工,把鉗工、鍛工、焊工的技能集于一身,在技術熟練的情況下,一下午五六個小時,能完整地加工出兩個“蓄壓器”或者“活塞彈簧組”,那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效率了。
畢竟,這兩種部件的結構都很復雜。
對精度要求也極高,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
可這事兒放在陳宇凡身上......劉勝東心里又有些沒底了。
陳宇凡今天親口說的“兩天內全部完成”。
根據劉勝東對他的了解,陳宇凡可不是愛說大話的人。
“要是換了別人......”劉勝東緩緩說道,語氣中有一絲不確定,“兩個就頂天了。”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可若是陳工......我猜他已經做了七八個了。”
李志明听了,沒表現的太過驚訝。
實在是陳宇凡令人震驚的表現太多,已經無形中拉高了他們的閾值。
“劉工,我覺得......可能還不止。”李志明大膽猜測道,“陳工可是創造過無數奇跡的人,說不定......已經加工十個了。”
他雖然這麼說著,但心里其實也沒什麼把握。
畢竟這是一種全新設計出來的部件,誰也沒有加工的經驗。
他們離開車間的時候,才下午兩點,到現在不過五個多小時,陳宇凡如果已經加工十個的話,速度也太嚇人了吧。
“走吧,進去看看就知道了。”
劉勝東也有些好奇和期待。
畢竟這兩種部件的加工,關系到了他們維修650型橫列式軋鋼機的進度。
兩人不再猜測,懷著一種復雜的心情,邁步走進了二號車間。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
喜歡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