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第一攪屎棍

第437章 緬甸軍情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終南九道 本章︰第437章 緬甸軍情

    大明洪武年間設立三宣六慰,到永樂年間更是增設了十三都司。

    然而,隨著大明國力漸衰,對這些地區的掌控力逐漸減弱。

    加上這些地方處于半開發狀態,朝廷每年需投入大量財力物力用于開發。

    到大明中期以後,朝廷財政緊張,無奈停止對這些地方的開發,讓其自治,從此三宣六慰逐漸脫離大明掌控。

    自莽瑞體創建緬甸東吁王朝,其勢力急劇膨脹。

    但莽瑞體遇刺後,王朝內部陷入混亂。

    直至莽應龍繼承王位,緬甸再次統一,且實力愈發強大。

    嘉靖三十四年,莽應龍攻滅阿瓦王朝後,開始侵佔大明的木邦、孟養、孟密、八百等宣慰司。

    大明在這些地區的官員與官兵慘遭驅逐和殺害,當地漢族百姓也被大肆掠奪屠殺,這些地區自此徹底脫離大明而獨立。

    此時,大明內部國庫空虛,對此局面無力應對。

    萬歷九年,莽應龍去世,其子莽應里繼位,仍不滿足,繼續入侵大明疆域,其手下兵馬一度攻入雲南境內,兵鋒直指楚雄、大理,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大明派遣劉、鄧子龍率兵馬抵抗,在當地土司兵馬的配合下,劉、鄧子龍在姚關以南攀枝花大敗緬軍。

    隨後,鄧子龍乘勝追擊,收復失地,劉更是俘虜了緬甸丞相岳風。

    此後,緬軍兵敗如山倒,大明軍隊一路收復蠻莫、孟養、孟密、孟連等地。

    其他土司見狀,紛紛重新投靠大明。

    劉和鄧子龍繼續追擊,劉更是俘虜了緬甸丞相岳風。

    鄧子龍率領大軍直逼緬甸首都阿瓦,緬甸首相莽勺向大明投降。

    然而到了萬歷十二年,緬甸再次入侵大明,攻佔孟密,卻又被當地守軍擊敗,不少搖擺不定的土司再次歸附大明。

    但此後,隨著朝政腐敗、國力衰微,加之大明派遣精銳援朝作戰,緬甸頻繁入侵大明疆域,大明被迫轉攻為守,不少疆域被緬甸蠶食。

    後來,葡萄牙為獲取出海口,出兵侵佔沙威,新任緬王阿那畢隆領兵驅逐了葡萄牙入侵者後,感覺天晴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又打算繼續侵佔大明。

    恰好趕上江寧率10萬大軍平定西南數省。

    原本還想著趁機撈點好處,結果江寧太生猛了,一路橫推到雲南,將所有土司打得服服帖帖,還在雲南境內展開大清洗。

    這讓阿那畢隆心瞬間嚇尿了,生怕江寧打上癮了直接率軍攻入緬甸,好在江寧最後班師回朝,沒有打入緬甸境內,阿那畢隆這才松了口氣。

    于是仔細一琢磨,大明他是惹不起的,但是小小暹羅還不任由自己拿捏,于是轉而進攻暹羅。

    暹羅見狀也徹底炸毛了,心想他娘的,阿那畢隆這不擺明了欺負老實人嘛,老太太挑柿子專挑軟的捏。

    雙方隨即展開大戰。

    但阿那畢隆卻不敢全力出擊,因為江寧班師回朝時,在雲南境內留下了15萬大軍。

    這15萬大軍中有雲南當地朝廷軍隊,還有從四川、貴州帶去的眾多土司兵,各個驍勇善戰。

    趙率教還派遣盧象升、猛如虎、秦拱明、秦翼明、羅象乾等年輕將領,率兵馬在邊境不斷搞小動作。

    雖雙方未爆發大規模戰爭,但隔三岔五的折騰,讓阿那畢隆有所忌憚,擔心自己全力攻打暹羅時,大明在背後突襲。

    如此一來,緬軍與暹羅軍隊在湄南河陷入拉鋸戰,一方急于速戰速決,另一方則要了命的抵抗,雙方僵持不下。

    恰在此時,大明朝廷決定出兵攻打緬甸,收復疆土。

    趙率教得知消息後,立刻整軍備戰。

    四川副總兵秦邦屏率5萬兵馬、貴州總兵魯欽率3萬兵馬趕來支援。

    援軍抵達後,趙率教留下5萬兵馬,分別駐扎在雲南各地,其余18萬兵馬盡數帶至邊境,磨刀霍霍準備作戰。

    這一舉動把緬王阿那畢隆嚇得不輕,他急于停止與暹羅的戰斗,抽兵回援抵御大明。

    但暹羅上下卻不干了,你阿那畢隆把暹羅當什麼了,想打就打,想停就停,于是死死糾纏,致使緬軍無法及時回援。

    趙率教得知這一情況後,與魯欽、秦邦屏、楊國柱等人心里樂開了花,直呼天賜良機。

    考慮到緬甸多山地樹林,不適合大軍大規模作戰,他們商議後決定兵分四路,從八關出兵,同時攻打孟廣、孟乃、蠻莫。

    趙率教用兵向來狡黠,18萬兵馬集結在八關後,並未急于出兵,而是先派少數人馬潛入緬甸境內,探查虛實、打探軍情。

    隨著大明軍隊在邊境集結,八關以外的不少土司人心惶惶。

    那些在東吁王朝擔任官員的土司紛紛派人前來打探情況,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了一跳。

    原來,這些土司本就對阿那畢隆的壓迫忍無可忍。

    他們原本跟著大明混的好好的,卻被東吁王朝吞並,且東吁王朝實行高壓政策,雖給他們委派官職,卻大力壓榨,還派人監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于是,不少土司紛紛表示願意歸附大明,並主動提出為大明軍隊帶路。

    發展到後來,大明派出的探子甚至能光明正大地打探情況,不少當地土民還主動詢問大明何時出兵,他們已經等不及要梳中分給大明軍隊帶路了。

    緬王阿那畢隆也開始調兵遣將,聚集10萬兵力準備抵擋明軍進攻。

    可左等右等,明軍卻遲遲不進攻。

    最後阿那畢隆實在按捺不住,派使者前來詢問明軍究竟幾個意思,到底打還是不打。

    趙率教答復的很干脆,糧草還多,等吃完就打。

    使者听後當場愣住,將消息帶回給阿那畢隆。

    阿那畢隆召集文武大臣商討,大家都覺得明軍此舉可能是打算以戰養戰。

    這一結論讓緬甸君臣驚恐萬分,他們深知以戰養戰意味著什麼,101novel.com萬沒了糧食的明軍一旦沖入緬甸境內,必定燒殺搶掠,天知道他們還會干出什麼瘋狂的事來。

    但此時,緬軍精銳仍在湄南河與暹羅交戰,短時間內無法抽身。

    阿那畢隆想出一條“妙計”,派人給趙率教送去錢糧,希望延緩明軍進攻時間。

    趙率教確認錢糧無誤後,充分展現出“遼東第一詐騙犯”的本性,毫不猶豫地全盤接收,並讓使者傳話,稱送來的糧草金銀太少,還得再加。

    使者趕忙將消息告知阿那畢隆,阿那畢隆一咬牙,又給趙率教送去一批錢糧。

    趙率教再次照單全收。

    如此反復,隔了十天,趙率教又派使者去催,稱糧草吃完了,錢也花光了,問緬甸還送不送,不送就要打過去了。

    一來二去,阿那畢隆先後被趙率教詐騙了四次。

    當明軍使者第五次來催促時,阿那畢隆懊悔不已,恨不得扇自己兩巴掌,怎麼就想出了這麼個餿主意。

    此時,緬甸文武大臣紛紛勸說阿那畢隆再相信明軍一次,否則明軍真打過來就麻煩了,畢竟萬歷年間鄧子龍率領明軍曾攻破過緬甸首都阿瓦。

    阿那畢隆此時如同輸紅了眼的賭徒,一咬牙再次給明軍送去糧草和金銀。

    但他高估了手下臣子,這些文武大臣都在為自己打算。

    他們心里清楚,大明若真攻打緬甸,緬甸根本抵擋不住,于是紛紛琢磨著如何跑路。

    但在臨走前,他們對緬甸境內的土司進行瘋狂壓榨,試圖榨干最後一滴血,這使得緬甸內部矛盾愈發激烈。

    在趙率教收到第五批錢糧後,正式發兵攻打緬甸。

    得知明軍進攻的消息,阿那畢隆整個人都懵了。

    他雖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高估了趙率教的人品,心想自己前前後後送了五批錢糧,趙率教卻提起褲子不認賬,說打就打,實在太不要臉。

    但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只能派遣大軍倉促抵抗。

    緬甸境內遍布大片原始森林,其中瘴氣彌漫,毒蟲猛獸橫行。

    早在洪武年間,大明大軍攻打雲南時,就曾飽受瘴氣與瘧疾之苦。

    到永樂年間,成祖朱棣將安南納入大明版圖,在此過程中,大明研制出了克制瘧疾的藥物。

    也正因如此,自永樂年後,朝廷才有底氣大規模調集軍隊,數次深入西南地區與當地土司作戰。

    所以在此次攻打緬甸的戰事之初,趙率教並未貿然讓大軍深入緬甸境內,他在等待朝廷運送物資。

    這批物資中,有江寧設計的口罩,還有各種內服外用的藥物,用于克制瘴氣、抵御毒蟲。

    而且,此次參戰官兵大多來自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土司兵馬,他們本就熟悉如何在野外應對瘴氣、毒物、瘧疾,以及森林中的毒蟲猛獸。

    為確保萬無一失,江寧還派人運送了大量高度白酒,用于殺菌消毒。

    為了此次攻打緬甸能夠順利進行,大明上下做足了充分準備。

    就連緬甸引以為傲的象兵,在大明軍隊面前也失去了優勢。

    自萬歷年間起,雲南一帶就開始種植辣椒用以繳納賦稅。

    神機營官兵在“轟天雷”——也就是大明版的手榴彈中,加入大量辣椒粉和火油,再用投石車發射。

    此外,還有充當內應的緬奸為明軍帶路。

    趙率教用兵謹慎,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盡管初期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他迅速做出一系列調整,打得緬軍節節敗退。

    不過,趙率教並未急于推進戰線,而是遵照江寧的囑托,每攻下一處地方,就將緬甸東吁王朝的官員及其家眷全部斬殺干淨。

    對于歡迎大明的土司,趙率教嚴令大軍不得騷擾百姓。

    而對于那些一心追隨阿那畢隆的土司,他毫不留情,直接下令血洗,一口氣殺光了幾個土司,把其余土司嚇得膽戰心驚。

    這也讓最早為明軍帶路的緬奸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選擇,他們深知只要抱緊大明這條大腿,就能過上好日子。

    趙率教攻打緬甸的目的,是要徹底將緬甸並入大明版圖,可不是大張旗鼓地來扶貧的。

    他積極邀請各地土司派遣兵馬加入大明軍隊,一同攻打緬甸軍隊。

    這讓那些長期受緬甸壓榨的土司們欣喜不已,他們覺得這樣既能協助大明官兵作戰,又不屬于大明官兵編制,大明官兵的軍法也管不到他們頭上,還能趁機渾水摸魚撈些好處。

    然而,他們不知道趙率教卻是想要趁機收了他們手中的兵權。

    隨著明軍步步推進,阿那畢隆急得火冒三丈,他一連派遣數員大將迎敵,卻都大敗而歸。

    無奈之下,他一咬牙,直接下令讓梅蘭河畔的緬軍精銳全部回援,不再理會暹羅的進攻。

    趙率教得知這一消息後,心中暗喜,趕忙派人通知暹羅,邀請暹羅出兵一同攻打緬甸。

    這讓原本就憋了一肚子氣的暹羅頓時來了精神,立刻派兵追擊緬軍精銳。

    一時間,整個緬甸境內亂成一團。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啟朝第一攪屎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方便以後閱讀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37章 緬甸軍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第437章 緬甸軍情並對天啟朝第一攪屎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