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手捧玉璽,走出庫房大門,臉上高興的心情不言而喻。
“殿下,何事如此開心?”徐達見朱標面露喜色,手中還拿著一個印章,不由得出聲詢問。
一旁的秦年率先開口道︰“大將軍請看,在這元廷寶庫之中發現了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
眾人一驚,連忙上前一步,但玉璽是什麼物品,那是天子皇權的象征,一時間又不敢上前,包括藍玉。
“殿下,這傳國玉璽為何會在這里?”藍玉詢問道。
朱標搖頭,看著手中的玉璽,說道︰“孤也不知,孤是來尋元廷的典籍書冊的,還是秦年他們發現了此物。”
這群大老粗也不認識傳國玉璽,但是知道這東西是皇權的象征,自從李從珂抱著玉璽自焚以後,這玉璽就不知所蹤,導致後來的皇帝都被人稱為‘白板天子’
“秦大人!這真是傳國玉璽?”徐達神情有些激動,有生之年竟然可以親眼看到傳國玉璽。
秦年此時的心情也沒平復下來,有些激動的說道︰“按我所看,應該不差,待我們回朝之後,可以請懂行的人辨認。目前來說,可能性應該高達七成!”
七成?眾人跟秦年交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深知他的脾氣秉性,話從來不說太滿,能有七成,這證明秦年心中已經確定了。
眾人這就明白過來了,徐達率眾,對著朱標跪下叩首,高呼道︰“恭喜殿下,恭喜大明!”
“恭喜殿下,恭喜大明!”
朱標馬上說道︰“速去準備筆墨,孤要將這里的戰果匯報給父皇。”
“尊令!”
“將這里的典籍全部帶走,這里面包含了這大片地區的戶籍信息,以後我們會用得到!”
隨後的一段時間,朱標與群臣商議,在大明的北部邊疆,大興安嶺的西邊、河套地區的北部,確定了幾座城池。
此次北伐的全部俘虜,都將投入到這場浩大的造城運動之中,用于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整理的北元的戶籍典冊,將會用于安撫游牧部落。
並且要在河套以北、以及遼東地區,大面積的推廣黑麥等耐寒和耐旱的作物,將這片地區改為半耕半牧的狀態。
不過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個數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完成的。不過游牧民族要是種了地,那還對中原有什麼威脅嗎。
...
應天之中,朱元璋和朱雄英正在埋頭于謹身殿的案牘之中,觀看的是今年科舉之中錄取的三百多名進士,以及地方上數以千計的舉人的各種信息。
由于朱標此次北伐,開地千里,平定遼東、高麗,現在更是在進攻北元,說不準領土和人口還會大規模的增加。
增加的土地和人口,其中有大量的外族人,他們還保持著原有的生活習慣,說著自己民族的語言,對大明的認同感還很低。
這就需要有大量的基層官員進行治理,傳播聖賢文化,教化蠻夷,讓其融入到大明的大家庭之中,讓其過個幾十年,就會和大明人無異,這就讓大明出現了大量的人才缺口。
所以此次的科舉進士錄取人數,又增加了不少,並且還不夠,還需要從落榜的上千位舉人之中,挑選可造之才。
“陛下,這是我們從浙江挑選的二百三十六位舉人,都是家世清白。”
吏部侍郎侯庸拿著一份名單,呈交到朱元璋的御案上。皇帝接過這些名單,掃視了幾眼說道︰“人員是很好篩選,但這些人恐怕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往北方蠻夷之地吧!”
侯庸拱手說道︰“這是利國利民之事,他們理應為國效力!”
此時許久沒有說話的朱雄英也看了名單,他此時已經褪去了些許稚氣,變得更加的沉穩。他說道︰“話雖如此,但這畢竟是背井離鄉之事。還是需要想辦法讓其心甘情願,這才能達到教化蠻夷的目的!”
“不錯!”朱元璋深感認同,說道︰“心有不願,怎麼能夠盡心辦事兒呢!不如咱給他們漲點俸祿?”
“皇爺爺,俸祿可不能解決!”
“哦?難不成你有更好的辦法?”朱元璋問道。
朱雄英徘徊了幾步,突然抬頭說道︰“皇爺爺,我們可以這樣!”
“這些舉人進士,自詡是讀書人,卻十年寒窗只為功名,這是為什麼呢?這是由于功名可以給他們社會地位、金錢、名譽應有盡有。”
“我們可以將去往邊疆教化蠻夷這件事兒,渲染成功德無量,十分偉大的大事業,給他們充足的社會地位,比如給他們發送皇帝親賜的勛章,這樣可以解決地位問題!”
“並且,我們規定,去往海東、遼東等地區任期是三年,回來之後優先提拔,對于他們來說,花費三年的時間,換取官升一級的機會,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願意。”
“如果在任職期間,還有治理成效,還可以酌情進一步升官,這樣可以保證他們不會怠政,不同的成果升不同的品級,有重大貢獻者還可以給他們名譽爵位,這都是可以的事情。”
“還給他們在當地分土地,還可以讓他們攜帶家眷...”
朱雄英一連說了大量的政策,由點到面的介紹。听得朱元璋十分開心,大孫的治國之道,在自己的調教之下,越來越出色了,甚至比朱標同齡之時還要優秀,這說明什麼,說明大明以後,一代比一代強。
“好辦法啊!如此一來,我大明有望在十年內,海東、遼東將會民心歸附!”
朱元璋點頭稱贊,隨後對著下方的辦事兒的官員說道︰“你們都听見太孫的話了嗎?”
眾位吏部的官員當然听見了,正在心里感嘆太孫殿下年紀輕輕,竟然有這麼多的遠見卓識,比他們想的更加具體,更加全面,可操作性極高。
“回陛下,太孫殿下的良策我們听到了,太孫殿下真是大明麒麟!”
“哈哈哈!”朱元璋開懷大笑。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了有人的高呼聲音。
“殿下,北方邊境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