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雄英來了

第124章 外來作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春風卷碧雲 本章︰第124章 外來作物

    因為這種人種的顯性基因太強大了,任何人種和其生出的後代,都帶有嚴重的黑人外貌!

    說實話,人是視覺動物,長得不一樣的人,他心思一定不在一處去!這就是老祖宗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非洲那個地方還有什麼作物是大明沒有的嗎?

    “你帶來了什麼東西?”朱雄英疑惑的問道!

    “殿下,我還給您帶了很多海外的禮物,您看要不要一起拿進來?”鄭和詢問道!

    “那就都拿進來吧!”

    隨後,王老吉這才出去通傳,讓那些船員水手,都一齊進入大殿!隊伍中的大明人還好,那些異族人一個個東張西望,但又想起鄭和的吩咐,想看又不敢看,有些滑稽!

    看著地上這十幾個箱子,朱雄英用眼神詢問鄭和,鄭和上前,打開了其中一個箱子,朱雄英當即看見了滿滿一箱的奇怪作物!

    這是一個近似于圓柱形的,長度在一尺左右的的深色作物。朱雄英看到了其中豐富的籽粒,拿起一個,籽粒呈倒卵形,有的近乎圓形,呈現出褐灰色。

    里面還有這個東西的一些睫稈,睫稈有的粗23厘米,看起來這個東西應該很粗壯高大,朱雄英看了半天,嘆了口氣!

    “殿下,怎麼了?”鄭和詢問道!

    朱雄英已經看出了這個東西是什麼了,這是珍珠粟,原產于非洲,在非洲是主要作物之一,這種作物俱有豐富的礦物質含量,這東西目前還沒有傳到大明來!

    他嘆氣的原因是,在舊大陸範圍之內,已經很難找到比中國作物還高產的東西了,在良種培育方面,華夏人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就拿本土的粟來說吧,本土粟小米)是從狗尾巴草馴化而來的!

    但二者在外形上,已經很難看出是同一種作物了!

    沒有記錯的話,後世沒有出現這個東西的大規模推廣,可以知道,這東西的產量不會更高!

    “這東西的產量怎麼樣?”朱雄英問道!

    鄭和回想了一下,隨後說道︰“畝產在八十斤到一百一十斤左右!”

    朱雄英點了點頭,現在大明的本土粟的產量在一百五十斤斤到三百斤之間,目前是北方主要的種植作物,非洲珍珠粟產量上比起本土小米來說確有不足,但是這東西也並非沒有作用!

    因為這東西十分的耐旱,在十分干旱的情況下,還能保持較高的產量,這一點上是很難得的!而且其生長周期大概在三個月到四個月,生長周期短,但不耐寒,種植期內不能有霜期。

    據朱雄英推測,這種作物應該可以在全東北種植,因為東北的無霜期普遍在120天180天,種植得當,應該可以成為東北,西北等地區成為主要作物!

    “不錯,三寶!”朱雄英想到這里,也不在糾結產量問題了,對著鄭和夸贊道︰“這東西可以,我會派人研究這東西”

    多一點口糧總是沒毛病的!

    “殿下,還有這個!”鄭和打開了另外一個箱子,這也是一種作物,朱雄英一眼就看出了這是一種麥子!其種子發黑,被稱為黑麥!

    朱雄英上前抓起黑麥,對著鄭和說道︰“這是黑麥,三寶,這種作物我大明就有,不必從外面傳入!”

    實際上,黑麥早在五千年前就在河西走廊的張掖地區種植,與小麥、大麥等作物並存,但並沒有被保留下來!

    這種作物比較耐寒,其幼苗在零下十度左右時可以過冬,這種作物可能在蒙古人群體當中還有種植!

    在大明有更優良的品種可以選擇!

    “殿下!奴婢並沒有什麼經驗!”鄭和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問了一圈船上的大明人,都沒有見過這個東西,還以為是外面特有的,這才帶了回來!”

    朱雄英擺擺手道︰“沒事兒,這不怪你,你也沒有去過北方,怎麼會知道呢!這東西很多農夫都不知道!”

    朱雄英和鄭和普通的對話,已經讓這些水手船員驚呆了!

    什麼?老大在這個大明吳王面前,竟然自稱為奴婢?難道這個吳王比老大還狠?

    朱雄英抓起了一把黑麥,沉思著,現在大明最重要的就是恢復生產,保證國內社會穩定,將前面的百年創傷撫平,所以需要種植一些高產作物,用于人口恢復,所以這些黑麥、珍珠粟之類的東西,都不能作為主要產物大規模種植!

    珍珠粟是可以在東北種植,但中國本土的粟也耐寒耐貧瘠,只可以作為干旱地區的輔助種植作物!

    這時,鄭和作勢又要去打開一個箱子,朱雄英眼皮跳了一下,鄭和都在海外帶回來了些什麼啊?怎麼還有!

    “殿下!”鄭和箱子打開,露出來里面的作物,這作物是一種植物根睫,十分粗大,和成人手臂差不多,朱雄英上前觀察!

    沒看錯的話,這種作物在後世中國也有地方種植,被稱為大薯!

    朱雄英看到之後,十分之高興,這不就是了嗎,鄭和怎麼說沒找到?

    這是一種極為高產的作物,畝產可達兩千斤以上,但這種作物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的生長周期一般在812個月,有些優良品種可以79個月成熟!

    並且這種植物俱有很大的攀爬特性,這讓其養護,需要更高的維護成本,這東西的藤蔓可以達到十米,如果放任其生長還會有病蟲害。對土壤肥力的要求也比較高,這個時期的品種應該也達不到這麼高的產量!

    總體來講,有用,但是需要精細化管理,而且民間種植的熱情應該不會高漲,但是總體來講,有總比沒有好不是,實在不行作為國家儲備糧嘛!

    相比之下,還是紅薯等作物比較好,又不挑地,什麼地方都能長,但是這事兒急不得,鄭和這次出去也沒有白去,最起碼帶回來了這些東西,得想個辦法將這些物種培育起來,看看其在溫潤多雨的南方產量如何!

    現在還缺一些對植物比較了解的農學家,也不知道那三百個學生里面,有沒有對農業感興趣的!

    正在想著,就看見鄭和又去打開一個箱子!

    嗯?還有?

    喜歡大明︰我朱雄英來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朱雄英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朱雄英來了》,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朱雄英來了第124章 外來作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朱雄英來了第124章 外來作物並對大明︰我朱雄英來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