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號,上午,武當山通往最高峰天柱峰的登山路上,一行人有說有笑的往前走著。
這些人是之前約定好、一起來這邊游玩的常順、常志武他們。
常順帶著宋芫、常書怡,常志武帶著黃玉蓮、常檸。
另外宋鵬知道他們要過來玩,也帶著彭思潔,宋琦一起跟了過來。
他們是前天開車出發,一路不慌不忙的趕了過來,昨晚直接住在了景區里面。
“爸爸,還要多久才能到啊?我的腳好痛!”
說話的人是宋琦,她的年齡最小,今年才七歲。
來的時候商量過,選擇步行爬山上金頂,真正體驗那種登山的感覺。
常書怡、常檸都是半大的少女了,她倆的精神狀態比成年人都好,走走歇歇,倒是沒有半分疲倦。
“腳痛,是不是走路起水泡了?阿鵬,你先背著琦琦,到了上面的平台開闊處,我們把她的鞋子脫下來看看。”
彭思潔說。
宋鵬照做,背起宋琦順著登山台階往上走去。
這處台階很長,目測有二十多米。
跟十幾年前相比,景區里面有一些變化,不過通往天柱峰的路,倒是沒有多大的改變。
當他們走到歇腳處,一小塊開闊的場地前,坐下把宋琦的鞋子、襪子脫下,發現小腳確實起了幾個水泡。
水泡不算小,有五角錢硬幣大,里面還有水漬的樣子。
“要不要把它弄破了?”
彭思潔問。
“武哥,你經驗豐富,你說咋處理?”
宋鵬沒有回答,問常志武道。
“當然要弄破,不過也不是一般的弄破,為了防止檸檸、玉蓮的腳起水泡,我特意帶了針線,現在可以派上用場了。”
常志武笑著回道。
關于腳起水泡的處理方法,常順記得第一次來這邊就遇到過,那時候就有游客幫別人處理水泡的問題。
其實一路上,他看見有人走路形似一瘸一拐的,估計就是腳起泡了、疼的。
“那麻煩你幫他處理一下!”
彭思潔又對他說。
常志武也不磨嘰,直接從背包里面拿出針,先用打火機整體消毒。
“就用琦琦的頭發絲當線吧,明天更好抽出來一些!”
他沒用帶著的線,用剪刀剪了一根。
“姑父,疼不疼?”
當常志武做好一切準備,用針操作時,宋琦有些怯生生的問。
“不會很疼的,幾下就好了!”
他對她笑了笑。
隨後操作起來。
穿針後,里面的水都慢慢流了出來,水泡也消了。
“舅舅,你這是要一直背著琦琦了嗎?”
繼續往前走,常書怡問。
“先背著,我听說上山的路上可是有轎夫的,到時遇到了,讓他們幫忙抬!”
宋鵬笑著回道。
“這樣啊!那我們快點遇到!”
“書怡,檸檸,你們走累了沒?”
這時黃玉蓮問她倆。
“我不累,我天天跟我媽一起出去散步、跑步!”
“我也不累,我媽媽同樣天天跑步減肥,我也跟著一起。”
兩人紛紛說道。
“芫芫姐、玉蓮姐,你們都是喜歡鍛煉身體的人,看來回去了,我也要向你們學習!”
听了兩個小孩的話,彭思笑著道。
………………
步行登山幾公里的路程,確實很考驗體力,經常運動的人,才會顯得更加輕松。
而出門旅游,就是對身體素質的一種考驗。
大家邊走邊聊,看著遠近的風景,偶爾遇到小景點,也會過去看看,拍一些照片或者視頻。
“舅舅!我看見抬轎子的人了!”
眾人往一處上山的長台階正走著,最先爬到頂部的常書怡突然興奮道。
“我也看見了!”
常檸跟著說。
當他們隨後到了這處轉角歇腳處,也都發現了幾名轎夫。
但他們距離這邊還有五六十米遠。
剛才背著宋琦的這段時間,宋鵬已經汗流浹背。
上山的路不是平路,也不是下坡,自己一人走都累,何況還背著一個人。
“坐轎子上山嗎?”
又用了幾分鐘,他們終于靠近了抬轎子的人。
其中一人問他們。
“坐!”
宋鵬很直接的說道,也沒拐彎抹角。
現在的轎夫,收費標準都是透明的,不存在欺瞞游客的情況。
說著,他把宋琦放了下來。
“書怡、檸檸,你們也坐吧!”
看著她倆,常順說道。
“我不坐,走得動!”
“我也是!”
兩人都不想坐。
“你們還是坐吧!保持一些體力,我們下午下山就不坐了!另外芫芫跟玉蓮也都坐,跟你們換著!”
常志武道。
“媽!你想坐嗎?”
常書怡問宋芫。
“我坐不坐都行,但你要是坐的話,我倆就換著坐一會兒!”
她笑著回道。
常檸也用類似的話問了黃玉蓮。
最終她們都選擇了坐轎子。
這一下子,這邊的六名轎夫都有了生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有人坐轎子,抬轎子的人雖然很累,但也很高興。
這種舉動,算得上是雙贏——讓自己人輕松的同時,也給當地的勞動者帶去一份收入。
花錢辦事,公平交易。
商量好,先是三名小孩入座,轎夫抬起往前走,其他人跟在了後面。
抬小孩比抬成年人輕松太多,轎夫的步伐看上去也很輕快。
“你們是過來燒香還是單純的游玩?”
一邊走,其中的一名抬轎子的師傅跟他閑聊。
“我們是游玩!”
常順離他比較近。
“有區別嗎,燒香有用嗎?”
宋鵬問。
“要是以前,過來燒香許願的人多!不過現在變了,單純來玩的人多,雖然有些人也可能燒香,但那只是順帶。
燒香用在自己身上,心誠有用!要是想靈驗到別人的身上,進行轉移,用處不大!
這麼多年,我們天天在這里,看見過來燒香拜神的人,有幾人替別人祈福實現過了的?倒是替自己祈福、消災減禍的不少。”
那位師傅又說道。
“這話好像有些道理,要祈福就自己進行,替別人祈福,效果肯定會弱很多!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從自身方面找原因,然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常志武跟著說。
“以前的人心誠,燒香哪怕是替別人祈福,也能起到作用。
現在的人往往很敷衍,所以不管是替別人祈福,還是自己,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
另外一名師傅說道。
“那我們晚點到了山頂,要不要燒香?”
彭思潔問。
“想燒就燒,道法自然!”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