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樣說,大家隱約間似有明悟,特別是不怎麼專業的人。
常順自己很久之前也明白。
“老板,不是說還有一件完整的嗎?你再拿出來我看看!”
付了錢,讓攤主找了兩張舊報紙,這名顧客把高足碗包裹好了之後,又一次問道。
攤主也沒有猶豫,很快從他身旁的一個木箱里拿出一件包裹嚴實的物件。
打開之後,是一個青花小罐。
這個罐子蓮子形,高度約18公分左右,面上畫著的圖案是人物故事,人物圖案畫的很抽象。
從青花發色、器型看,這件藏品也是明朝時期的。
那名顧客把罐子拿到手里,先是檢查了一遍完整性,然後才看是否為真品。
常順跟著看了一遍,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這罐子也是對的。
“老板,你再說下價格,想賣多少錢?”
顧客在確認沒啥問題之後,又問價道。
“這個罐子比剛才的高足碗要好,你想要的話,給塊錢。”
攤主听了對方的問價,然後說道。
“貴了,它沒有那個高足碗好,一般像這樣的罐子,價格都在三五千塊錢左右。
我也不說三五千了,想到你這撿到的必然是真貨,我出6000,能賣我就要,不行也沒關系!
大家要是有出價比我高的,可以跟老板商量。”
顧客說著,把罐子放到了地面上。
看得出來,這次他是最多只打算出6000購買了。
听他這樣說,其他人都沒人說話。
常順也不打算買這個罐子,他自己收藏的瓷器目前已經不少了。
“那我還是收起來好了!6000塊錢我現在還不想出售!”
見沒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攤主把罐子又重新包了起來,然後放回了箱子里。
“藥瓶呢?也拿出來看看!”
那人又說道。
“你不選幾塊瓷片買回去嗎?這麼多,總有一些好看的,瓷片性價比高!”
攤主對他說道。
“不了!我喜歡完整的瓷器。”
“那你是有實力的人!”
說著話,地攤老板就把他之前說的13個小藥瓶拿了出來。
這13個藥瓶,有清朝時期的,也有民國時期,藥瓶的大小、形狀大多不一樣。
最大的下面部分是圓柱形,直徑有6公分左右,高度大概有10公分。
最小的玉壺春瓶子形,最大肚徑只有兩三公分,高度也只有4公分左右。
藥瓶有青花瓷,也有粉彩、單身釉。
其中最精致、好看的有6個。
“你說說它們一共多少錢?”
查看完,先前買了高足碗的顧客問價道。
“我就說個最低價、不還價的價格,你一共給5000塊錢,里面有幾個精品,一個的價格都能賣七八百。”
攤主思索了幾秒,然後說道。
“行!我要了!
你還有沒有拿出來的東西嗎?”
對方又問。
“沒有了!就這些!”
“家里呢,有沒有?我就想買一線貨源從渣土里面撿到的東西!”
“還有幾樣,不過價格不合適我不會售賣!”
“那我們留個聯系方式,晚點去你家里看看,價格合適我…………”
兩人聊著,互相留了電話,顧客付了錢,沒多停留就離開了。
剛才這人買東西,一時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所以都在看熱鬧,也沒急著挑選攤位上的瓷片。
“老板,這幾個殘了的高足碗、高足杯多少錢?”
或許是看到之前那人買了一個完整的離開,這時有人對同樣器型的物件產生了興趣。
“5個你打算一起買走嗎?它們殘的並不多,有兩個只是豁了些口,豁口很小,想要的話,你一共給3000塊錢!性價比絕對很高,還沒有那個完整高足碗一半的價格。”
攤主想了想,然後說道。
“2800咋樣?再優惠一點,我給你2800!”
這名顧客還價。
“3000已經是最低了,不能再優惠的。”
“那行!把這兩塊瓷片搭給我,我給你3000!”
顧客說的瓷片,一塊圖案是“老鼠吃瓜”,另外一塊是“兔子吃草”。
其中兔子是青花留白的畫法。
“兩片你只能選一片,如果都拿去,你要加200塊錢,這兩樣瓷片,我最低可以賣400,也算是給你優惠了200了。
能要你就要,不要我賣給別人!”
攤主語氣堅決,看那表情,想還價沒商量。
“行!那我給你加200!”
兩人就這樣談好了。
之後錢貨兩清完成了交易。
“老板,你這撿瓷片收入也很可觀啊!今天收攤,或許能賣2萬塊錢!”
圍觀的人,一名五十多歲,手里拿著兩個核桃把玩的人笑著跟他閑聊。
“這些基本上是我自從撿瓷片以來帶過來的所有精品了,撿了幾年,賣這點錢不多吧!”
攤主看了對方一眼,回話道。
“要真是撿了幾年的,那還真的不算多,不過你把撿來的所有物品售賣完,收入應該也不會少!”
這樣說,攤主笑了笑,沒有搭話。
在他們閑聊時,有人覺得瓷片性價比高、有些圖案看上去確實好看,就在攤位前挑選著。
選好之後,跟老板一番討價還價,把選到的都買了下來。
常順在洗干淨的那些瓷片里並沒有發現他想要的元青花。
于是又在另外一面沒洗干淨、混合著泥土、看著應該是最近幾天才找到的瓷片堆里挑選了起來。
選了一會兒,忽然間,他發現一塊盤子底瓷片上面繪畫的青花圖案顏色跟其它瓷片有一些區別。
這塊瓷片,圖案為玉藻紋,底部只剩下了半個巴掌掌心大小。
魚只能看見一條魚尾巴,另外還有少量的海藻。
從尾巴部分、海藻的一些局部位置,顏色晦暗處仔細看,能看見用料為甦麻離青料。
明朝時期的一些盤子也有用甦麻離青料的,但以他多年上手過數以萬計的瓷片經驗,這塊盤子底是元朝時期。
它的畫法更加大氣、豪放,這跟元朝時期的風格相符合。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就像六七十年代的人,他們的生活用品跟八九十年代不同,而八九十年代的人,他們的生活用品,跟現在的人也不一樣。
確定是元青花,常順把它拿在手里繼續在瓷片里面查看了起來,他打算把所有瓷片看完了再跟老板談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