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看的是馬師傅的東西。
    馬師傅的主要是一些青磚磚塊,另外還有幾塊從老房子上面弄到的木雕木刻。
    磚塊是一個類型,為明朝時期官府定制磚,面上刻著的都是文字。
    文字內容有生產方、也有使用方。
    這樣制作的磚塊比較嚴謹,能夠保證質量。
    或許對于古代的人來說,如果出現了質量問題,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追責。
    這些磚完整的有14塊,還有31塊殘缺的。
    木雕木刻有5塊,雕刻的有人物故事,也有花卉。
    其中一件比較好的是“八仙人物”。
    古代的木雕,關于八仙的題材很多。
    他也看過木頭的材質,是一般的木料,並非金絲楠木、紫檀、黃花梨那樣的名貴木材。
    馬師傅需要看大門,平時跟隨挖機掃蕩或者挖老房子牆腳的時間最少,所以他弄到的品種並不多。
    這也是他在一戶搬遷戶家老宅發現的,挖機拆除時,他專門跑了一趟,從牆面上搶救性的找了這些回來。
    多少歷史建築老房子,曾經的名門大宅,都毀于拆遷、重建。
    當然,這也是大勢所趨、沒辦法的事情。
    再好的老房子也經不起歲月的洗禮,再優秀的人也會老去。
    “常老板,這些磚塊應該很少見吧,你看看能出啥價?”
    看完,馬師傅問他道。
    “說不上少見多見,這種屬于定制、專用,說實話,我買了以後也會捐幾塊給相關單位!
    不過我也不壓你的價格,這些完整的、不完整的,帶上那5塊木雕木刻,一共給你3000塊錢。”
    就目前的收藏行情,普通的文字磚,也就這價。
    當然,如果是那種精美圖案磚,價格很高。
    不過滬市這種地方,基本上沒有那樣特別值錢的品種。
    “行!那就按你說的,3000塊錢。”
    馬師傅想了想,點了點頭。
    兩人談好價,他又看起了王師傅的東西,有︰
    一些銅錢、銅元,一些老琉璃珠子、一些銅雜件,其它的非金屬雜件等。
    銅錢、銅元有15斤左右,沒有出窖藏,不然不會只有這些。
    老琉璃珠子不算少,大小有53枚。
    其中有兩枚不常見。
    之所以說不常見,是因為它們一眼看上去就跟其它的珠子完全不一樣。
    這兩顆珠子,一顆表面猶如孔雀羽毛,十分的美觀。
    另外一顆,有點像算盤的珠子,咖啡色,里面有眾多大小不同的氣泡。
    珠子的年份應該都是清朝時期,那顆表面似孔雀羽毛的像是模仿高古的“蜻蜓眼”工藝。
    這兩顆一眼看上去就很好的珠子,任意一顆都可以作為一串珠串或者一串裝飾品的“主珠”。
    銅雜件、非金屬雜件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
    里面比較好的有一枚紀念章。
    紀念章是“抗日救國、忠勇殺敵”章。
    它的材質是銅的、圓形,藍底白邊,上面部分是“抗日”二字伴青天白日徽,中間是“忠勇殺敵”四個大的繁體字,下部正中是一幅黃色的地圖。
    地攤里有一只紅色的手緊握著槍,寫有“救國”二字。
    這些雜七雜八的物品,常順挨著查看了一遍,發現里面比較好一點的有兩枚咸豐重寶當五十、那兩顆老琉璃珠以及那枚紀念章。
    看完,常順跟王師傅商量了價格︰
    銅錢、銅元,4600元。
    53枚老琉璃珠子,2000元。
    其它銅雜件、非金屬物品,2600元。
    購買這些,他是能打包就打包,挑選幾件物品的價格跟把所有東西都買下來的價格是差不多的。
    那兩顆比較特別的琉璃珠,他也是當做普通珠子談論的價格。
    人家都不單獨提出來,他自己當然不會畫蛇添足的自抬價格。
    “王師傅,你這次沒有弄到銀元嗎?”
    掃碼付了錢,拿著那些錢幣往三輪車上放時,他順帶著問了一句。
    “弄到了幾塊,不過被我們老板買走了。”
    對方笑著回道。
    “這樣啊!那就以後弄到了再說,魏師傅,我再看看你的東西!”
    隨後,他開始看了起來。
    魏師傅、王師傅空閑時間都會去挖老房子的牆腳,所以他們拿出來的物件種類差不多都是一樣的。
    有一些銅錢銅元、一些琉璃珠子、一些銅雜件、非金屬雜件、一個大銀鐲。
    沒有看見銀元,也是被他們的老板買走了。
    當然,魏師傅拿出來的也有不同的東西,比如說他挖到了22個瓷人,其中完好的有7個。
    兩人雖然都是在老房子里面挖,但位置並不一樣。
    位置不同,挖到的物品有些差異也不奇怪。
    這些銅錢銅元有近20斤,里面沒有咸豐五十那樣的大錢,不過有一枚咸豐當十錢、三摞清朝時期的筒子錢。
    琉璃珠子不多,一共只有8顆,比較普通。
    銅雜件、非金屬雜件里面有一個骨頭制作的扳指看上去比較好。
    這個扳指顏色黃褐色,很厚實,應該是虎骨制作。
    骨頭材質跟他曾經看到的虎骨珠串很像。
    大銀鐲子還是那種比較多的麻花鐲,重量有近60克。
    22個瓷人,7個完好的,里面有兩個特別精致。
    一個是帶著斗笠的清兵形象瓷人,另外一個是仕女瓷人。
    這兩個都是彩瓷的,瓷很細,人物形象、表情制作的活靈活現,十分傳神。
    看好之後他倆也商量了價格︰
    銅錢銅元,4000元。
    8顆琉璃珠子,300元。
    銅雜件、非金屬雜件,800元。
    虎骨扳指他也是當做普通的骨頭扳指購買的,魏師傅可不懂得骨頭。
    一個大銀鐲,500元。
    瓷人,3000元。
    “常老板,我這里還有一樣特別的東西,原本打算留著的,但我缺錢,還是賣了算了。”
    當常順掃碼付了錢,把東西都放到車子上面,魏師傅突然間對他說了一句。
    “特別的東西!啥東西?”
    他瞬間好奇起來。
    “是這個!”
    說著,魏師傅把他掛著的鑰匙扣解開,拿到了他的面前。
    鑰匙扣上除了三把鑰匙,掛著的還有一個泛著金光的小秤砣。
    這個秤砣只有半顆蓮子大小,形狀饅頭形。
    它被一根細鐵絲綁在鑰匙扣上,魏師傅把它取出來遞給了他。
    常順接到手里看了起來。
    秤砣的材質是鎏金,饅頭樣式一般是漢代或者之前的形狀。
    不過它明顯沒有那麼早的年頭。
    是明朝或者清朝時期的可能性更大。
    秤砣的底部有一個圖案,像是老虎。
    它應該是古代的某位有錢人制作的飾品,也或許就是一枚印章。
    秤砣在古代叫做權,制作成這樣,象征意義更大,以期望獲得權利。
    “這麼小的秤砣是不是很特別?”
    見他看了一會兒,魏師傅道。
    “沒啥特別的,地攤上經常都能遇到,只能說你見識有限,你說說價格。”
    常順自然不會順著對方的話說,那樣不利于還價。
    “5000塊錢!它的面上好像是鎏金!再說好東西不分大小。”
    雖然听了他說的話,但對方依然有點獅子大開口。
    “別說鎏金了,純金也值不了5000。再說現在的行情沒有以前好。
    給你2000,能賣我就拿走,不行就算了,別人出不到我說的價。”
    他說的很干脆。
    魏師傅猶豫了起來。
    “再加200!行就拿去,不行我還是留著。”
    “那行,我給你加200。”
    只是加200,這個倒是無所謂。
    付了錢,接下來馬師傅幫忙聯系了一輛貨車,常順讓人把購買的石器、瓷片、磚塊等物品送到了他專門用來存放東西的那個別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