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順繼續逛著,一道笛聲從前方不遠處傳進了他的耳朵里︰
    “寒風飄飄落葉,軍隊是一朵綠花。
    親愛的戰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媽媽。
    聲聲我日夜呼喚,多少句心里話。
    不要離別時兩眼淚花,軍營是咱溫暖的家…………”
    順著聲音看去,吹奏笛子的人是一位攤主。
    因為天氣有些冷的原因,這位攤主戴著一頂冬帽。
    他的年齡大概50歲左右,地面上出售的物品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售賣的都是一些衣服、包、帽子、床單、坐墊、床墊等布料制品、皮帽制品。
    這些物品,有些看上去很有年頭,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當然,一些保存完好的,同樣有使用價值,完全可以穿戴。
    對于這類舊衣服、包、帽子、床上用品等,常順自己以前在拆遷區收購過很多,也售賣過很多,可以說,他也賺了不少錢。
    特別是曾經的第一桶金,也有其功勞。
    隨著笛聲,不少人往他的地攤那邊走去。
    搞古玩的人,也有很多才藝人、敲鑼打鼓、吹拉彈唱的大有人在。
    其實不用他吹奏,單單只是他地攤上擺放出來的這些與眾不同的物件,就足以吸引很多過來閑逛的人駐足查看。
    常順距離近,走了幾步也到了他的攤位前。
    不過在他之前已經有人把好位置佔了,他只能站在別人的身後看著。
    又過了不久,一首《軍中綠花》被其吹完。
    “可以啊!你這位老板倒是挺有才藝的,笛子吹的很好!”
    攤位前,一名顧客稱贊道。
    “一般般!我就是業余愛好!”
    老板把笛子收起來,笑著回了一句。
    “這個帽子的皮毛材質是啥毛,看著又黑又亮!”
    另外一名顧客沒有關心對方笛子吹的好不好,而是看中了一個冬帽。
    “它是水貂毛!我小時候還抓過水貂,扒過這種動物的皮。”
    攤主還沒有回話,他旁邊的一名顧客、年齡大概60多歲的老者說道。
    “水貂嗎?那邊還有其它的帽子,它們又都是用啥動物的皮毛制作的?”
    對方又問。
    “有狗皮毛、兔皮毛、狐狸皮毛、羊皮毛,駱駝絨毛等。”
    老者又簡單說了下。
    “想不到你還挺懂這些!”
    這人居然有些意外。
    “我本來就是一個裁縫,你說我懂不懂?”
    “那你確實懂!老板,這個帽子多少錢?”
    顧客說著話,又問價道。
    “這個是五六十年代的水貂毛制作的,它基本上是全品相,你想要,給300塊錢拿走!”
    攤主想了想,說了價格。
    “300?這麼貴嗎!”
    顧客有些詫異。
    “不貴!這可是收藏品,看見這個狗皮帽了沒,它是民國時期,都要500塊錢,品相、材質還沒有水貂的好,反而更貴,300已經很便宜了!”
    老板跟他詳細解釋了下。
    “300還是有些貴了!100賣不賣?100的話,我就要了!”
    顧客還價。
    “100你拿這個駱駝絨毛制作的!水貂的賣不了,我剛剛說了,它的品相好,以前都沒有使用過,真正的全品相!”
    攤主搖了搖頭,拒絕了100的價格。
    同時指向了一頂“風雪帽”。
    那款帽子看上去差了很多。
    “你說個最低價,這帽子多少錢?能賣我就買了!”
    顯然,他不打算買那個駝絨帽。
    買東西還是不要將就,要麼不花錢,花錢就要買自己喜歡的。
    “最低260,低了這個價,我不賣!你要是不要,一會兒我賣給別人,今天過來逛的人很多。”
    攤主說的很認真。
    “那行!260就260,我要了!”
    見對方肯定不會再往下降價,也害怕他自己放手後會被別人買走,顧客同意了。
    之後他就掃碼付了錢。
    “老板,你這個民國時期的狗皮帽200塊錢賣不賣?”
    一名顧客在听了攤主說帽子是狗皮帽後,就上前把它拿到了手里。
    此時對方跟那人完成了交易,他就走上前開始談論起了價格。
    看得出來,這人對收藏品更感興趣。
    “200不賣,之前我不是說過了嗎,這個要500,你誠心要,我再讓點,說個一口價,你給400塊錢。”
    攤主略微沉吟了幾秒,開口道。
    “400還是貴了!350,能賣我就要,不行我就不要了!
    你看它的邊上還有些破損,品相不是很好,要是品相稍微再好點,400我肯定不說啥。”
    顧客開始挑著毛病進行壓價。
    而購買東西,挑刺是還價最好的方式。
    “行吧!你拿去!”
    攤主想了想,同意了這個價格。
    兩人商量好,這名顧客也掃碼付了錢,然後兩人完成了交易。
    “這個包多少錢?”
    緊接著,一名年輕人手里拿著一個八九成新的女包問價道。
    包看著是白色的,牌子是香奈兒,如果是真品,這包比較值錢。
    看到這情況,常順想到了他自己曾經在拆遷區收購廢舊衣服、舊包,那時候也買到過名牌,比如說v、香奈兒、迪奧、古馳、普拉達等。
    他的購買價,基本上就是破爛價,其中不乏大量的仿制品。
    畢竟在這個假貨泛濫的年代,沒有哪樣東西是沒有人做假的。
    當然,他購買的也有真品。
    而買到了真品,不用說也是撿漏了。
    二手名包,別人回收價格也不會太便宜。
    “這個是真品香奈兒女包,原價要一萬多,你要的話,給5000塊錢!”
    攤主看了年輕小伙一眼,然後說道。
    看他樣子,對包很熟悉。
    不過也正常,估計他攤位上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弄清楚了之後才拿過來售賣的。
    這年頭是科技年代,更不像十幾年前,想撿漏很難。
    大家只要想弄明白一件物品的價值、價格,隨便從手機上搜索一下,或者拍幾張照片,拿給內行人問問就清楚。
    “我知道是真品,但它也只有八九成新,品相差了些。
    3000塊錢賣不賣,3000我要了!”
    年輕人還價道。
    “不賣!3000塊錢我直接拿給回收奢侈品的地方人家就收,你誠心要,給4500,最低價了!”
    听了老板說的這個價格,青年沒再說話,把包放回了原處,他也沒有繼續談價,而是直接擠出人群離開了這處攤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