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17章 除了用碗敲歌曲,我還會吹葫蘆絲呢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月亮是哥踹彎的 本章︰第17章 除了用碗敲歌曲,我還會吹葫蘆絲呢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下午五點半、常順老家所在的別墅客廳里。

    一陣清脆竹筷敲擊各個瓷碗的聲音組合而成的《童年》歌曲,傳入了大家的耳朵里。

    敲擊這首樂曲的人,是常書怡。

    之前3點左右的時候,常順準時把她跟宋芫接到了房車里,之後就一起回了連山鎮。

    常書怡敲擊出了樂曲,常順、宋芫、常建忠、孫春榮、常邱氏在旁邊听著。

    時間一晃過了那麼多年。

    此刻聚在同一間屋子,跟曾經卻有很大的不同。

    看著父母,他們已經老了,而自己跟宋芫,也都成了中年人。

    爺爺常啟貴已經駕鶴西去,是3年前。

    跟前世12年去世,他多活了7年的時間。

    現如今,奶奶也是91歲的高齡。

    她的身體倒是很不錯,女性,大多比男性長壽。

    這些年,因為生活條件好,爺爺奶奶的生活質量,比前世過得更舒適,自然也好了太多。

    外公目前健在,他的身體比爺爺好,今年也是90歲高齡的老人了。

    當然,外婆也在,她的身體狀況同樣很好。

    這三位老人,有活到100歲的潛質。

    相對于前世,常順這輩子遺憾少了很多。

    人,只有經濟條件好了,才能讓遺憾變得更少。

    另外跟十幾年前相比,家鄉的變化可謂是特別大。

    目前農村基本上沒住啥人,絕大多數人已經搬到了城里,在城里買了房子。

    爺爺那一輩的老人、包括父母一輩的人,很多都不在了。

    可以說,隨著時間的變換,很多事情,變得物是人非。

    不過對于這些,兩世為人的他,已經看得很通透。

    “太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敲的好听嗎?”

    一首曲子過後,問完話,常書怡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大家!

    這兩年,自從有人拍了瓷碗敲擊樂曲的視頻發到網上後,迅速走紅,越來越多的人跟著模仿。

    宋芫閑著無聊,也找了一些碗。

    常書怡的音樂天賦比較好,用她找的碗在家練習。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她有這方面的天賦,他們也是把她往音樂方向在培養。

    “好听!真好听!”

    “書怡真棒!”

    “小書怡真厲害!”

    “我最喜歡听我們家書怡敲擊的音樂!”

    “加油!你是最棒的!”

    大家紛紛稱贊著。

    對于小孩來說,被人稱贊,會讓他們更有信心、變得自信。

    “書怡,你還會敲擊其它的樂曲嗎?”

    孫春榮笑著問她。

    “會啊!我會的可多了!”

    她笑著回道。

    “那好!你再敲一曲我們听听!”

    常建忠也笑著道。

    “好的!”

    說完,她停留了幾秒,然後用筷子又一次的敲擊了起來︰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

    嘿嘿參北斗!

    生死之交一碗酒。

    說走咱就走。

    你有我有全都有。

    嘿嘿全都有!”

    ………………

    一首《好漢歌》又被她敲了出來。

    敲完大家又稱贊了她。

    接著,她又敲了《粉紅色的回憶》、《軍中綠花》。

    對于學習來說,小孩子心思單純,無論是在學校學知識,還是學技術,都比成年人學得更快。

    特別是信息大爆發的當今時代,小孩子接觸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他們從娘胎里就開始進行胎教。

    是常順出生那個年代以及之前年代的人所不能比的。

    常書怡雖然只有10歲,但比他小時候10歲時懂的可多了太多。

    想當年八十年代出生的鄉下人,特別是山區的,10歲這個年齡,說的不好听一點,有的人還像憨子一樣。

    遇見生人,說不定會躲到門後面、大人的身後。

    “爺爺、奶奶!太婆!除了用碗敲歌曲,我還會吹葫蘆絲呢!”

    又過了一會兒,常書怡把筷子放好,對著三位老年人說道。

    “是嗎?那你再吹幾首歌曲我們听!”

    常建忠高興道。

    母親、奶奶也笑眯眯的看著她。

    “嗯!”

    葫蘆絲她也帶了回來。

    很快就被她拿了出來。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

    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不多久,一曲葫蘆絲版《映山紅》飄蕩在了空氣中。

    之後,在家人的稱贊中,常書怡又吹了《百花香》、《女兒情》。

    這些,同樣得到了家人的稱贊。

    看完她的表演,宋芫跟母親去準備起了晚飯。

    常順陪著父親閑聊起來。

    他們聊了這些年發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回憶,從當年那次他買了面包車回家,路上相遇,父母、爺爺感到意外與震驚。

    到蓋家里的房子,母親、常靜跟著他一起去滬市,做起了售賣舊書、舊衣服的生意。

    後來房子蓋好了,父親也跟著去了滬市,又去了渣土場撿鐵。

    再後來,三舅也跟著去了那邊,姑姑三舅媽)同樣跟了過去。

    那時的生活,過得很充實、雖然有點累,但很快樂!

    一些事情,現在想起來,歷歷在目。

    期間還聊到了宋芫,第一次見面時的不愉快。

    關于自己對待丈母娘的態度,常順覺得自己並沒有錯,要是重來,他還會那樣。

    不是說自己人品不好,對于自己的人品,他從來沒有懷疑過。

    主要是對方那種看不起他的樣子,讓他接受不了。

    試問一下,如果任何一個男人,當初處在那樣的角度,被丈母娘說︰

    “你腦子進水了!他們一看就是鄉下人,家里條件肯定很差…………嫁到鄉下去種地嗎…………”

    又會是怎樣的態度。

    除了宋芫,又聊到了陳玉婷,跟前世相比,她死亡的時間要更早一些,早了兩年。

    至于原因,這次他倒是听說過,據說是因為某事想不開跳樓自殺。

    但真正原因,有人猜測說是被人從樓上扔下去的。

    當然,猜測只是猜測。

    這事跟他並沒有任何的關系,他也不會多事找關系幫其查證。

    ………………

    常書怡是在京城出生的,因為她,父母二人在京城也生活過好幾年。

    直到18年左右,他們才回的老家。

    而他們之所以回老家,一方面是因為爺爺奶奶年齡大了,特別是爺爺,身體狀態變得越來越差。

    另一方面,父母的年齡也大了,他們不想再在外面生活,老家才是根。

    這幾年,他們自給自足,種點菜,養點家禽、家畜,過得也很舒服。

    知到他們今天回家,父母準備的菜以及常順他們帶回來的菜很多。

    晚飯很豐盛,常順好好陪著父親喝了兩杯。

    有了常書怡這個開心果,餐桌上的氣氛也變得更加熱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方便以後閱讀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第17章 除了用碗敲歌曲,我還會吹葫蘆絲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第17章 除了用碗敲歌曲,我還會吹葫蘆絲呢並對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