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11章 不賣是對的,留個紀念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月亮是哥踹彎的 本章︰第11章 不賣是對的,留個紀念

    這層樓剩余的房間,常順挨著看完,沒再發現其它特別的物件,也沒有其它的收獲。

    接著,他又向樓上走去。

    這是這次房交會的最後一層樓。

    剛走進第一處客房,他看見這里售賣的物件有大半部分跟其它房間都不一樣。

    這大半部分出售的主要是“科技”類物品、以及相關的配套物品。

    這些科技類物品,都是歷史發展過程中那些被淘汰的東西。

    比如說︰

    各個時期的相機、望遠鏡、電話、收音機、收錄機、唱機、攝像機、鐘表、手表、唱片、磁帶、錄像帶等。

    最里面還有幾個老電視機、電腦、電影放映機以及游戲機。

    它們雖然被淘汰了,但現在也成了收藏品。

    每一件物品,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提到目前的收藏,很多人以為高大上,都是官窯、都是稀世之寶,動不動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個億。

    其實並不是那樣。

    現實中,你逛過古玩地攤、古玩城就清楚,通常的藏品,一般就幾十塊錢、幾百塊錢、多點的也就幾千塊錢。

    這從逛潘家園就能明白。

    搞古玩的、擺攤的,大路貨是主流。

    真正能夠玩得起幾百萬一件藏品的、又願意花錢購買的人,寥寥無幾,佔比非常低。

    所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基本上玩的都是大路貨,都想著撿漏。

    買東西的人想撿漏,希望買一件物品能夠賣幾十萬、幾百萬。

    收古玩的人想撿漏,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一輩子。

    但真正撿到漏的人,亦是少之又少。

    像這種有年代感、價格也不是高的離譜的電子產品,跟科技相關的產品,是一代人的回憶。

    那些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有很多人願意收藏。

    他們往往不是為了賺錢,只為懷舊。

    而這幾個年齡段的人,現在也是主要的消費群體。

    “老板,這些錄像帶多少錢?”

    常順正想著問題,一名年齡40歲左右的胖子拿著一些挑選出來的錄像帶問價道。

    這人距離他大約兩米,胖子的身旁還有一人,年齡45歲左右,手里拿著一個老照相機正在查看。

    听了他說的話,老板走到了他的跟前,把錄像帶接到手里查看了起來。

    在老板查看錄像帶時,常順也走過去跟著看了看。

    錄像帶是九十年代的,分別是︰

    《精武英雄》、《紅番區》、《賭神》、《百變星君》、《蜜桃成熟時》、《夏日情人》、《愛的精靈》以及《玉蒲團之玉女心經》。

    “你想要的話,我也不多說了,給300塊錢,最低價!”

    老板看完,思索了片刻,對胖子顧客說道。

    “行!300就300,這些我要了!”

    胖子也沒還價,很痛快的付了錢。

    “想當年我看過的第一部三年級的錄像帶,就是《蜜桃成熟時》!記得那時候一到下半夜,也就是過了12點,錄像廳開始換帶子,鎖門。”

    胖子裝著錄像帶時,45歲左右的男人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道。

    “是啊!換了帶子要加錢,不然直接給你請出去!”

    胖子回道。

    這樣說,說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他是經歷過了的。

    “記得有一次被人舉報,我們不少人差點還被警察叔叔逮住,還好老板留有後門,也有關系!最終虛驚一場!”

    或許是想到了曾經的經歷,45歲左右的男人又說道。

    “我那時看倒是沒有遇到這類情況,不過听別人說過被抓的事情,抓了批評教育,有的沒事,有人卻是被罰了款。

    那些被罰款的,據說是錄像廳下籠子,跟一些人合作。”

    胖子想了想,跟著說道。

    “也有你說的那種可能!還有就是,當年的錄像廳,附近一般就有洗腳房、按摩房,那些地方,一般都是通宵營業。”

    45歲左右的男人意有所指,說著還對胖子笑了笑。

    看來他倆是同道中人。

    “那個年代挺好的,可惜回不去了。現在年齡大了,也只能回憶。

    再說年齡大了,也不能跟年輕時候相比!”

    胖子又道。

    “也是!我听說那時候的帶子,可比現在值錢多了,就你手里拿著的任意一盤,價格在九十年代,不會低于100塊。”

    45歲左右的男人說起了價格。

    “這個我相信,就你手里拿著的相機,當年應該不會低于500塊錢,六七十年代的500塊錢,應該抵得上現在的萬元以上吧!”

    胖子再次說道。

    “那肯定抵得上!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收藏品也並非都在升值,貶值的也不少!”

    “比如說電子產品,我們購買的這些!記得以前我購買的第一台筆記本電腦,最初要一萬多,後來過了十多年想賣出去,收廢品的人只出50塊錢。我干脆就沒有賣,爛掉都不會賣!”

    “不賣是對的,留個紀念,多那幾十塊錢也發不了財。

    你買李麗珍演的那幾部片子,是準備拿回去研究研究嗎?光有帶子還不行,還得有放映機才行!”

    兩人聊著,45歲左右的男人又把話題說到了錄像帶上。

    “放映機我自然有,現在手里也不怎麼缺錢了,我就想著收藏一些我們那個時代的東西。

    至于研究,無非是懷舊罷了!到了我們這個年齡,啥事情沒經歷過!”

    胖子笑著道!

    “也是!”

    兩人又聊了幾句,就沒有再聊了。

    他們的談話內容,關于錄像廳的一些話題、隱秘,常順自然听得懂。

    以前開出租車,包括在拆遷區听別人閑聊,沒少听見類似的話題。

    不過想當年,他是老實人,晚上雖然也看過錄像,但從未看過通宵。

    人,都是在自己的經歷中喜歡一些東西。

    而每個時代,都有濃厚的時代特色。

    就拿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他們的經歷跟八九十年代、零零後不同。

    喜歡的藏品,思維模式跟他們肯定也有區別。

    這樣也正常,畢竟時代不一樣。

    時代進步了,人的觀念也要隨之改變,與時俱進才能順應歷史潮流。

    不過話又說回來,時代雖然發展了,但之前的一些東西,是根基。

    就拿這里的一些電子產品來說,如果沒有前人的制造、研發,也不可能有後世更加精密、更加美好的科技產品。

    正是有了一代代人的努力,生活才變得更好!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方便以後閱讀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第11章 不賣是對的,留個紀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第11章 不賣是對的,留個紀念並對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