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看完這層樓剩余的幾個間房,沒啥特別的收獲,他又去了上面的樓層。
    “老板!你之前幫我裝書,裝錯了一本!”
    剛逛完兩處房間,常順在第三處房間翻看著一本老照片時,一名顧客突然走了進來,大聲道。
    這處客房,面積不是很大,大概20平米左右。
    里面售賣的東西,比較雜——金、木、瓷、石、紙等類別,樣樣齊全。
    “裝錯了一本嗎,哪一本?我看看!”
    老板也沒有急著否定。
    如今這年頭,和諧社會,爭吵、打架斗毆的事情是越來越少。
    誰要是先動手,另外一人順勢倒下,相當的麻煩。
    別的不說,去了醫院檢查身體,一套流程下來,怎麼的都要好幾百塊錢。
    打架已經很不劃算。
    再說人人都有手機,你的行為很容易被別人錄視頻記錄下來。
    況且這兩年“掃黑除惡”,風頭正緊,一旦被人匿名舉報,說不定就要脫層皮。
    老板心里清楚,只是裝錯了一本書,大不了換過來就行。
    顧客直接走上前去,把他手里提著的塑料袋放到床上,把書也都拿了出來。
    常順掃了一眼,都是偉人選集、紅寶書。
    “就是這本偉人詩詞,你弄錯了!本來該是選集第3卷的!這不,你那本選集3還放在那邊!”
    顧客說道,同時他用手把看到的那本選集第3卷拿了過來。
    “這本偉人詩詞選,版本很早,可比你手里拿著的一整套選集更加值錢!”
    另外一名顧客看了看兩種舊書,對比了一下,笑著道。
    他的意思好像是說——如果是他,拿錯了就拿錯了,反正不會虧本。
    “那不一樣,買賣東西,雙方還是誠信一些好。雖然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我這三本拿回去就是殘缺的。
    老板,我現在換,你沒有意見吧?”
    顧客並沒有受到那人話語的影響。
    “沒有!要不是你過來,我都沒發現剛才裝錯書了!”
    其實買賣東西,像這樣偶爾拿錯東西的情況並不少見,特別是眾多類似的物件放在一起的時候。
    “那行!我先走了,記得以後拿東西細心一點。”
    對方說完轉身離去。
    “你以後也看仔細點!這樣的事是相互的。如果先前你發現了,也不會這樣!跑一趟多耽誤時間!”
    老板對著他的背影說了兩句。
    這個插曲過後,常順繼續看起了手里拿著的老照片。
    照片是八九十年代的,有生活照、旅游景點的照片、畢業照以及單位上班的照片等。
    里面有幾張除夕聚餐,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團聚時的照片很有特色。
    這種特色是地點相同,人相同,只是人卻看上去又不同。
    它們一共有7張,跨越了10多個年頭。
    從照片上的人來看,主要是人的變化大。
    五六歲的孩童,長成了青年。
    青年變成了中年,中年人頭發花白。
    除夕家人的相聚,年年歲歲地方相同,歲歲年年人卻不同。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過程。
    看著這些照片,常順一時間不由得感慨。
    想當初自己也是二十出頭的年輕小伙,現在二十出頭的年輕小伙稱呼自己為叔!
    再過幾年,兒子結了婚,自己也是爺爺輩分的人了。
    搖了搖頭,不再多想。
    這本照片,要是價格合適,他打算買下來。
    普通的照片其實很便宜,一本也就十塊或者二三十塊錢。
    這些年,特別是在拆遷區開展業務那段時間,他自己購買過不少。
    有價值的、值錢的照片,常順也買到過,同時也售賣過、捐贈過、跟別人以物易物換過東西。
    目前,他手里所擁有的照片,不低于20萬張。
    空閑也會翻一會兒,看看人生百態,感悟不同人生。
    “老板!你這對鴛鴦多少錢?”
    房間里面一名新進來的顧客看了會擺放著的物品,問價道。
    听他問價,常順看了一眼那對鴛鴦。
    鴛鴦的材質是青花瓷,它們並非單個燒制,而是並排連在一起、整體燒制。
    鴛鴦不大,長度只有10公分左右,寬度也只有五六公分。
    它們看著雖然很小,但卻很精致。
    “2000,清朝時期的老物件!”
    老板看了那邊一眼,對著顧客說了一句。
    “清朝嗎?我看到不了,最多也就民國時期,2000太貴了,200還差不多!”
    “200?你要是有我這種一模一樣的,我1000購買!”
    老板听了對方所說的價格,懟了回去。
    “我網上搜一下看看!”
    說罷,顧客拿出了手機。
    “怎樣,有我這樣的嗎?”
    過了大概5分鐘,老板問他。
    “有是有,就是都比你這要大一些,它們也不是連體的,但價格便宜,只要幾十塊錢。”
    顧客回道。
    “東西不一樣,你看見的要麼是現代工藝,要麼沒有我這精致。
    再說好東西不在乎大小,不是說大就更加值錢。”
    “那你說個最低價,我看看能不能要?”
    看得出來,其實這名顧客很喜歡這對瓷鴛鴦。
    “最低1500,低了這價格,我概不出售!”
    “1500還是太貴了,算了,我看看其它的東西。”
    顧客搖了搖頭,不打算購買。
    “人家出門買東西,隨便買幾塊銀元不是要花好幾千塊錢!一個稍微好點的銅錢,也要一兩千。我這個絕對不貴!你要有點格局!”
    老板又說。
    “行吧!那就先做價1500,我再看看你這邊其它的東西!”
    顧客再次考慮了片刻,暫時同意了這個價格。
    這對瓷鴛鴦,要是前幾年,瓷器收藏熱度最高的時候,估計3000恐怕都有人購買。
    只是最近兩年網上開店的人越來越多,多如牛毛,開店的人多了,競爭壓力大,所以同類型的商品,都降了不少的價格。
    就算是拍賣行,面臨著網絡的競爭壓力,很多拍品也不得不降價,甚至逐年倒閉關門的都有。
    從客觀原因來說,主要還是人越來越清醒,真正花了高價購買回去的東西,等到急用錢時,抵押給銀行,人家根本就不要。
    想忽悠人入局、接盤,已經不再像曾經那樣容易。
    再往後,就像某段時間的數字藏品或者股票一樣,拋貨的人越來越多,接盤的人卻是越來越少。
    年輕人,已經沒多少人玩古玩。
    說到本質,大家都是販子、是商人。
    哪怕年輕人玩,肯定也是為了賺錢。
    明明知道賺不到錢、還會浪費時間虧錢,誰玩?
    相對于二十年前古玩行情的上升期,漲到了一定的高度,下跌是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