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集市日。
    連山小鎮,再次迎來了年內最後的兩處最熱鬧繁華的趕集日之一。
    考慮到可能有一些遺漏的年貨沒有辦完、另外也想多買一些土特產備用,常順開車帶著宋芫、常靜以及爺爺來到了這里。
    回了老家之後,他就聯系上了鎮上開挖機的王師傅。
    昨天,他去對方的家里又購買了不少的物品。
    這次的東西,主要是銅錢,有近300斤。
    依然還是清朝時期的錢幣。
    另外還有一些陶器、陶瓷器,瓷器,石器制品、金屬類物品等。
    其中稍微好點的有一個青花罐、兩塊銅鏡、一個石盆、一塊石雕老石刻。
    青花罐是明朝時期的山水風景人物罐。
    這個罐子不算大,高度只有15公分,最大肚徑約12公分。
    罐子很厚實,局部有甦麻離青料,年份估計能到明早期。
    兩塊銅鏡,年份更早,戰漢時期。
    一個表面紋飾是復雜的幾何紋。
    另外一個是瑞獸花卉紋。
    兩個銅鏡的品相很好,黑亮黑亮的。
    之前說過,銅鏡的制作工藝,並不是越往後制作的越好。
    宋朝之後的銅鏡,反而不如唐朝或者之前制作的精美。
    石盆形狀是常見的圓形,內外雕刻的都有圖案文字。
    它的里面雕刻的是兩條鯉魚,刻有“年年有余”四字。
    外面的圖案是喜鵲、梅樹,刻有“喜上眉梢”四字。
    石雕老石刻,是一個長方形的石板。
    這塊石板,長度約一米,寬度約60公分,厚約六七公分,
    面上刻畫的圖案是一個大的“麒麟”。
    麒麟雕刻的十分精致,活靈活現,局部顏色泛紅,應該是開光使用過朱砂。
    這次購買物品,他一共花了差不多4萬塊錢。
    至于之前的300斤左右的古錢幣,肯定是窖藏,里面不少的筒子。
    300斤其實並不多,如果發現那種大型宋朝時期的窖藏,動輒以“噸”計算的不在少數。
    “哥!我咋感覺今天來集市的人比往年更多呢!”
    逛著時,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常靜有些感嘆。
    “是嗎?”
    常順倒是沒太注意。
    他隨口回了一句。
    “可能是怕二十七會下雨或者下雪,天氣預報說過兩天會有雨雪天氣。”
    爺爺也跟著說了句。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手里有了余錢,就舍得花錢,所以上街買東西的人才會變多!
    要是再往前走幾年,可沒有這麼熱鬧,那時賣東西的人多,買東西的人反而比較少。”
    爺爺想了想,又說道。
    “難怪我覺得小時候的東西更加便宜一些呢!”
    常靜好像明白了啥。
    爺爺說的道理,常順自然也清楚,這年頭人們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
    從經濟發展狀況看,往後十幾年,都是上升趨勢。
    大家都能夠賺到錢,自然就舍得消費。
    而沒錢或者賺不到錢,也就沒有消費的能力。
    “芫芫,我們這邊的集市怎樣?”
    往前繼續走著,他牽著宋芫的手,跟她閑聊。
    前年來老家這邊,宋芫是二十八的下午才到的,已經沒有集市。
    去年她懷孕,也沒來這邊過年。
    “很好啊!很有生活氣息!看著他們樸實的樣子,我感覺很親切。”
    宋芫想了想,笑著回道。
    常順看著眼前一個個樸實的鄉下人,特別是那些售賣東西的中年人、老年人,他也有同樣的感受。
    “你要是看見有啥喜歡的就買下來!”
    “嗯!我知道的。”
    又往前走了幾米遠,忽然間,他看到了一個認識的老年人。
    這人是陳玉婷的奶奶,她正擺著地攤,攤位前放著一些雞蛋,另外還有幾只老母雞、兩只公雞、幾只線雞。
    她的旁邊站著的還有一名女孩。
    這個女孩看上去十六七歲的年齡,很漂亮,水靈靈的、不過比宋芫還是差了點,但比陳玉婷又要好看了很多。
    “哥!你看那邊,陳玉婷的奶奶也在擺攤呢!”
    常靜看見了她,提醒道。
    “嗯!我剛剛也看見了。”
    “陳玉婷?這名字听起來好熟悉!”
    宋芫跟著說道。
    “我以前相親認識的那個對象。”
    常順轉頭看了她一眼。
    “想起來了!我們今天不會遇見她吧?”
    她有點意外。
    “不好說,要是她今年過年回了老家,今天剛好也過來趕集,說不定就能遇到。
    畢竟鎮子就這麼大一塊地方。”
    “嫂子,你還怕遇見她嗎?
    你比她可好多了,漂亮多了,也有氣質多了!
    就算遇見,她也只能自慚形穢!”
    常順的話剛說完,常靜接著說道。
    “阿靜說的對!不過她的奶奶人還是很好的!”
    爺爺很客觀的說道。
    “我當然不怕遇見她了!”
    ………………
    幾人說著,就走到了那邊的地攤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阿順!今天你也帶著老婆來集市上逛嗎?”
    在他們走過來的時候,陳玉婷的奶奶也看見了他們。
    站在她旁邊的女孩,也跟著打量起了幾人。
    特別是在看向常順時,多停留了幾秒。
    估計她應該就是先前陳玉婷的奶奶提到過的那個想介紹給自己認識的女孩。
    因為符合年齡的人,大概只有她了。
    對于宋芫,兩人結婚的時候,陳玉婷的奶奶,那時是過來看過了的。
    “嗯!我們沒事,就過來了。”
    常順對她笑了笑。
    “挺好的!旁邊就是我以前跟你說過的我家老四的閨女,今年已經十七了。
    現在你既然已經結婚,那我就再次祝福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幸福,白頭到老!”
    陳玉婷的奶奶又說道。
    果然,跟自己猜測的差不多,女孩是那個女孩。
    “謝謝你的祝福!我們一定會的。”
    宋芫對她微笑了下。
    還多看了少女幾眼。
    關于對方要介紹她的另外一個孫女給常順認識的事,她听他說起過。
    “奶奶,你這線雞咋賣的?”
    沒繼續聊剛剛的話題,常順轉移了話題,問價道。
    線雞,也就是太監雞、閹雞,它們比母雞或者公雞長得更肥,肉質更好,營養據說也更大。
    “這個要…………”
    陳玉婷的奶奶沒有說話,少女搶著把價格說了出來。
    常順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雞鴨的價格,他自然是清楚的。
    她說的價,是市場價,別人都是這樣售賣的。
    常順看了看,線雞一共有五只,他打算把它們都買下來。
    “這五只我都要,你稱下多少斤。”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