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了兩天,常順在那邊的拆遷區也掃蕩了兩天。
    其中在另外的那些老房子里,在其中的兩戶人家,他又找到了三處藏東西的地方。
    把物品找出來後,有一罐銅元、一罐銀元以及一包用牛皮袋包裹住的銀飾品。
    其中銅元都是清末的光緒元寶、大清銅幣,帶罐子重量約40斤。
    銀元很特殊,不是袁大頭也不是清朝的錢幣,它們都是“小日子”發行的銀元。
    “小日子”是仿照清朝時期的銀元樣式制作的,那種龍,跟光緒元寶、大清銀幣看著很不一樣。
    其價值,沒有袁大頭值錢,兩三塊相當于一塊“三年大頭”。
    不過銀元不少,帶罐子有30多斤。
    常順數了一下,一共有500塊。
    數量彌補了質量。
    裝銅元、銀元的罐子,都是馬口窯,很普通。
    銀飾品,依然是鐲子、簪子、戒指、耳環、鎖片、掛飾之類,重量有10斤左右。
    尋寶人,不論是誰,積累到一定的經驗,都想找窖藏。
    而尋找窖藏,自然是要有好的地方。
    那些古代的大戶人家,便是最好的去處。
    常順帶著目的性,有明確的地點,把它們找出來,無論如何比埋沒好。
    流通才能帶動消費,帶動經濟的發展。
    期間在房子里面掃蕩時,他發現有兩戶人家的房梁上有房梁錢。
    其中的一家住戶,居然藏著的有一枚“天國聖寶”折十錢。
    這種錢幣,正面為“天國”二字、背面為“聖寶”二字,是“太平天國”時期鑄造的錢幣,數量很少。
    這類稀少錢幣,在書上他看見過圖片。
    逛古玩地攤,也看到過,不過都是在那些售賣假貨的攤位上看見的。
    一枚這樣的錢幣,等同于10枚到101novel.com枚普通三年袁大頭的價值。
    之前發現的那個用木蓋、蠟燭封住的炮彈彈殼里面的物件,他並沒有急著打開。
    有的東西,打開容易,再密封,就不是之前的樣子了。
    這些只要是搞古玩、有一定古玩知識的人都明白。
    反正他現在不怎麼缺錢,也不急于一時。
    很久沒去渣土場,下了兩天的雨,想著土面上可能會有被雨水淋出來的物品。
    28號的早上,雨過天晴,吃過早飯,常順就直接去了殷行路附近的一處土場。
    對于yp區的渣土場,因為時間方面的原因,人的經歷有限,他雖然去的不多。
    但為了聯系業務,購買那些撿鐵的人可能會撿到的價值大的物品,偶爾也會過去看看。
    一些土場的位置,他還是知道的。
    距離不算遠,不到半個小時,他就到了地方。
    遠遠的,常順就看見土場停著的有一輛推土機。
    把車找了個位置停好,他換了衣服、鞋子,戴上手套、背上背包,拿著一個小洋鎬,直接向著推土機的位置走去。
    一般的渣土場,推土機停放的位置,就是最近一段時間倒土的位置。
    尋找物品,先去那邊是首選。
    殷行路的這處土場,是一處老土場。
    走著的時候,能看見不少的老土堆被住在周邊的住戶,在上面開荒種上了蔬菜。
    這些老渣土堆,是一年或者兩年之前甚至更早時候倒過來的渣土。
    開荒種地的人很細心,他們把菜地里面的石頭、磚塊、瓷片等雜物,都撿了起來圍在了“菜園”的旁邊。
    曾經看那些拆遷區、渣土場尋寶小說,有尋寶的人在這樣的被開荒人撿起來堆放的雜物里,還撿到過價值大的物品。
    等晚點看完那些渣土堆、推開的土層,自己也可以抽點時間去看看、踫踫運氣。
    這樣想著,他就走到了渣土車附近、新倒過來的土堆旁。
    因為雨水沖刷過的原因,土堆面上、地面上的物品,清晰可見。
    常順觀察了一下土堆,發現面前倒過來的渣土是深層土——土就是土,沒有文化氣息。
    通常能夠找到有收藏價值物品的土層,必須是文化層,也就是說,土里混合著的要有“文明造物”。
    往前繼續走去,連著的幾堆土,也都是這樣的深層土。
    這些是下雨之前,推土機沒有來得及推平的土層。
    不過還好,再又走過幾處看上去很干淨的渣土堆後,他終于發現一處土堆上面出現了幾塊比較大的青磚磚塊。
    跟在拆遷區老房子尋找窖藏差不多,在渣土場,他想尋找的地方,是那種有古磚塊的土堆,最好能看見幾個“鎮魂鐵”,要是還能發現幾塊棺材板,那就更好了。
    因為一般這樣的土堆,出貨的幾率更大。
    仔細看了看這幾塊青磚,常順發現它們應該是蓋房子的磚,是散磚,不是他想象的會出貨的磚。
    圍著土堆仔細尋找了一圈,他看見了一些瓦片,另外還有幾塊瓷片、一些陶片。
    瓦片很大很厚實,表面有抹布紋。
    瓷片是單色釉,青瓷材質。
    陶片為漢代的灰陶陶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從這情況看,土堆的文化層,屬于高古。
    挖的深層土,出現高古物品很正常。
    那幾塊青瓷瓷片,不怎麼精美,常順並沒撿,他繼續往前看起了附近的其它渣土堆。
    忽然間,當視線掃描到一塊大的陶片時,常順看見在這塊陶片的面上、有少量泥土層混合著水漬的位置,露出來了一顆彩色的珠子。
    這顆珠子在太陽光線的照射下,十分醒目,還有些晃眼。
    沒有猶豫,他走過去直接把它撿了起來。
    旁邊一些低窪的位置,水坑或者腳印里面有積水,常順找了一個積水多的地方,把珠子洗了一下。
    這顆珠子直徑差不多兩公分,材質是琉璃的,中間位置有穿孔,表面分布有很多不同顏色、芝麻大小的凸起。
    顏色主要是藍、白、黃三種,凸起為多層圓環狀。
    看著它,他忽然間想到了以前在古玩城逛,听一些喜歡收藏高古料器的人說到過,這樣的珠子,叫做“蜻蜓眼”。
    當時還看見一人手上戴著的一串手串,就有一顆類似的珠子。
    據說這種珠子的年份很早,通常都是在戰漢時期。
    它們的制作工藝很復雜,制作出來的成品,基本上也只在貴族之間流通。
    “蜻蜓眼”的價值很大,通常一顆好珠子,要是遇見喜歡的人,花一萬兩萬都有人購買。
    有錢人買了之後,會把它當成珠串的主要珠子。
    好的“蜻蜓眼”珠子,在古代是奢侈品,到了現代,依然是。
    正所謂“值錢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值錢,不值錢的東西,再放幾百年、幾千年,依然不值錢。”
    古玩就是這樣,過去不值錢的,哪怕再放很多年,它們依然不值錢。
    而值錢的,剛好相反。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