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區某河道野釣垂釣點。
    此時這里停著兩輛車,一輛面包、一輛小轎車。
    有一行人站在了車旁。
    這些人,是剛到這邊不久從車上走下來的常順一家以及蔣宏成。
    今天是中秋節。
    上午,對方帶著禮品跟著常靜到了他住的別墅。
    中午大家一起吃的飯。
    午飯之後,常靜告訴家人,說蔣宏成業余時間比較喜歡釣魚。
    他開車過來,車上帶著的就有漁具。
    自己很久都不曾釣魚了,既然這位未來的妹夫喜歡釣魚,他們又都不喜歡打牌,就打算趁著下午休息的時間,也跟著玩半天。
    之前在買魚竿時,常順買了兩個,幫父親也買了一個。
    除了魚竿,他還買了相配套的所有其它物品,包括餌料。
    其實魚竿、漁網之類的漁具,拆遷區那些搬遷戶搬走之後扔掉或者遺忘的有很多。
    他以前撿到或者從回收廢舊的人手里購買的有一些,不過要麼讓母親擺攤時賣掉了,又或者是帶回了老家。
    怕釣不到多少魚,也為了旱澇保收,他還買了三個地籠子式的小漁網。
    經過一處菜市場,常順又去宰殺雞鴨的攤位買了一些動物內髒。
    把這些內髒放進地籠里,丟進有魚蝦的水域,只要放上一段時間,里面百分百會抓到魚蝦。
    這也是他曾經的經歷以及看別人做過了的事情。
    這個年代,下地籠一般沒人管,要是十幾年後,很多地方都是禁止的。
    為啥靜止?因為地籠的殺傷力實在太大,那些大小不等的地籠子,能把區域之內的水產品抓光、抓絕種。
    只要下了地籠子,任你黃鱔、泥鰍、魚、蝦、蛇、烏龜、王八、蛤蟆甚至一些水蟲,全部都會往里面鑽。
    那是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後世很多釣魚的人,對下地籠的人深惡痛絕。
    因為一旦一個地方的水域被人經常下地籠,那里就很難釣到魚。
    所以很多人要麼舉報,要麼拿剪子把那些地籠破壞掉。
    現在用這個的人少,也沒禁止,加上他只是偶爾用一下,不會影響生態平衡,內心並沒有壓力。
    “爸!哥!宏成!看你們下午誰釣到的魚最多!”
    往河道邊上走去時,常靜笑著對三人說道。
    這邊的河道並不是很寬,也就十幾二十米左右的樣子。
    除了他們,遠處還能看見其他一些釣魚的人。
    “那肯定是我最多了!你沒看見我帶著的還有三個網子嗎?”
    常順看了看常靜,笑著道。
    “網子抓到的不算!我剛才說的是釣魚!”
    常靜撇了撇嘴。
    這段時間,她跟蔣宏成交往的很順利。
    兩人也培養了一定的感情。
    這從稱呼就能听出來,沒有指名帶姓的喊。
    “釣魚嗎?那我可要加把勁兒了,我已經很久沒有釣魚,不知道以前的技術生疏了沒?”
    其實之前她說的話,他已經听得很明白,之所以提到網子,也是跟她開開玩笑而已。
    “阿順!你說的網子里面放一些雞內髒,真的能抓到魚蝦嗎?”
    宋芫看著他手里提著的大塑料袋里裝著的小地籠子,有些好奇的又問了一句。
    這樣的話,之前她問過一遍。
    做為城里人,她以前應該沒有見過別人用這種漁網捕魚。
    “真的能!除非水里沒有魚蝦!”
    他肯定道。
    “嫂子,這種捕魚的工具我看別人用過,確實能夠抓到!”
    蔣宏成看了看宋芫,笑著跟著說道。
    “是嗎?那我一會兒可要好好見識一下。”
    “春榮,你抱著書鳴一會看釣魚時距離河堤遠點,那樣安全一些!”
    父親往後看了一眼,叮囑母親道。
    “我知道的!你放心好了。”
    下午的天氣很給力,雲很多,基本上看不見太陽。
    現在的氣溫,也是不冷不熱。
    大家聊著,就到了河道邊。
    跟河道相連的地方,當地人開荒種了一些農作物。
    蔣宏成、常建忠、常順三人,各自選了一個適合垂釣的位置。
    不過常順在選好位置後並沒有急著下桿。
    而是戴上一次性塑料手套,先把雞內髒,主要是一些雞腸分別丟了一些在三個網子內。
    這些雞內髒很新鮮,聞著有一股臭味混合著谷物的味道,是魚蝦最喜歡的那種氣味,很適合裝在網子里面捕魚。
    他買的“地籠”並不大,網子的長度也就一米。
    主體輪廓支撐網子的“骨架”是方形,邊長只有12公分左右。
    跟那些長度十幾米,網子“骨架”邊長近半米的巨型大地籠子相比,小了太多。
    裝好“餌料”,他就開始下起了網子。
    根據經驗,常順找了三處有水草的地方,把網子扔到了水草旁邊。
    三處地段,每兩個網子之間,相隔大概20米左右的距離。
    常順的釣魚點,在父親跟蔣宏成之間。
    分別隔著30米左右的距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網子下在了他的釣魚點兩邊,多余的那個,下在了父親的另外一邊。
    網子剛扔進水里,泛起了一層油脂。
    這些油脂,有雞內髒的油脂,也有雞沒有消化的食物形成的油脂。
    隨著油脂的散開,水面上能看見魚游動在了上面。
    不過魚不大,都是小魚。
    這樣也是剛剛好,能順著特定的入口鑽進網子里。
    魚要是太大的話,反而鑽不進去。
    “老公!你下的網子,要多久收一次啊?”
    網子下好之後,來到他的釣魚點,宋芫問出了她心中的想法。
    這邊只有他倆。
    母親抱著常書鳴站在了父親旁邊,常靜則是站在了蔣宏成那邊。
    “一般情況,別人都是晚上下,第二天早上收,不過我們現在是白天,兩三個小時應該可以收一次。
    你好奇的話,等一個小時之後,我們起一網看看!”
    轉過頭看了看她,常順笑著回道。
    其實啥時候起網,時間並不是固定的,還要看水里面的魚類多不多。
    如果沒魚,你就是放幾天,網子里面也是空蕩蕩的。
    如果魚多,哪怕只是半個小時,籠子都能裝滿。
    對于這,釣過龍蝦、下過網子,有過相關經歷的人都明白。
    “那行!我們就一個小時之後收一個漁網看看!”
    聊著的時候,常順就配好了餌料、窩料。
    這些都是從漁具店購買的。
    跟他以前小時候釣魚不一樣。
    記得小時候釣魚,很簡單,就是挖點蚯蚓,不用打窩。
    哪怕打窩,也只是找點白酒混合著麥麩或者糠砣,加上一些水進行攪拌。
    當然,釣魚專用的餌料,效果肯定更好。
    他買的料,是釣鯽魚、鯉魚、草魚等中下層魚類的料。
    怕手頭不準,常順把一些窩料固定在魚鉤上,慢慢放到了預定的水位。
    他的魚竿沒有用很長的線,釣中底層魚,線落到底部,面上最多留半米就行。
    當然,這是他的經驗,代表的也僅僅只是他自己的觀點。
    試好水的深度,把魚鉤裝上餌料投入到指定的位置,他等待了起來。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