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常順去“貴林花苑”拿了瓷片就去了劉老板的古玩店。
    他拿的兩塊官窯瓷片,都是碗底,畢竟碗底最多。
    兩個碗底,一個青花瓷,一個霽藍釉。
    青花瓷,底款是“大清乾隆年制”,從碗的邊緣位置看,是龍紋圖案,圖案上有龍爪,是五爪龍。
    古代的瓷器,畫五爪龍的,大多數都是官窯。
    而畫了五爪,還帶官窯底款的,那肯定是官窯瓷器。
    民窯瓷器,特別是清代,是禁止使用官窯底款的,基本上用的是其它款式代替,比如說“豆腐款”、“葉子款”、“花草款”等。
    其它的“四爪龍”、“三爪龍”,也都不是官窯。
    霽藍釉碗底,底款是“大清康熙年制”。
    這個屬于單色釉,倒是比較簡單,從碗邊露出的顏色看,顏色純正,柔和,像寶石一樣。
    今天是星期天。
    到劉老板店里的時候,他看見有兩人正在選購藏品。
    這兩人,一人年齡差不多40歲,戴著鴨舌帽,一人頭發有些花白,看上去50多歲。
    有生意,常順只是簡單跟他打了招呼,沒有急著把瓷片拿出來。
    “老板,這個茶壺多少錢?”
    看了一會兒,戴著鴨舌帽的男人手里拿著一個“淺絳彩手繪山村風景、人物”提梁壺問價道。
    這個茶壺的背面還寫有文字——“祖國風光”、“某某合作社”。
    年份是五十年代。
    “200元。”
    劉老板掃了一眼那把茶壺,說價道。
    “150能賣嗎?150我就要了!”
    對方還價道。
    “150不行,我這是古玩,是收藏品。
    你去超市買個好點的提梁壺價格也不便宜,另外超市的壺,都是大批量印刷,圖案千篇一律。
    我這壺是純手工制作,不是機器工,圖案是畫上去的,字也是手寫的。
    價格我沒多喊!
    你看這上面畫的人,拉著板車,板車上裝著稻谷。
    你再看看這松樹,這農房,這河流,還有後面寫的這些字。
    這些畫面多有意境!
    可以說,這樣的壺很少見,最低180,能要就拿去,不行就算了。”
    劉老板想了想,再次說價道,一副不會繼續讓價的表情。
    “160行嗎?”
    戴著鴨舌帽的男人想繼續還點價。
    “不行,就180,要不你找個這樣的壺過來,我給你160。”
    他語氣堅決,不打算讓價。
    “行吧!180就180。”
    40歲左右的男人考慮了幾秒,答應了下來。
    看他樣子,確實很喜歡這個瓷茶壺。
    剛才兩人聊天,特別是劉老板的話,說到的超市那種千篇一律瓷器︰“印刷、現代工藝、成批量生產……”。
    這樣的說法,他以前也听別人說到過。
    其實除了千篇一律的呆滯感,他還听那些搞古玩的人說過,後世的瓷器,因為環境污染。
    用的原材料,除了泥土,包括添加的其它物質,燒制出來的瓷器,沒有幾十年前或者古代的瓷器自然、環保,健康。
    這個好比蔬菜、糧食等,就連泥土都變得不純淨、不那麼天然了。
    “老板,你這“手風器”多少錢?”
    戴著鴨舌帽的男人剛跟劉老板交易完,50多歲的男人拿著一個“皮老虎”問價道。
    “那個是特殊年代的手風器,上面有偉人圖案,還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品相差不多也是全品,想要的話,給150元。”
    劉老板看了看那個“皮老虎”,說價道。
    “那這個呢?”
    對方又指著另外一個手風器問價道。
    “這個便宜,30塊錢。”
    常順跟著看了一眼,上面沒有偉人圖像,年份也要晚很多,八九十年代。
    “那我就要這個普通的。”
    說著,頭發有些花白的男人把特殊年代的手風器放好,把普通的拿到了手里,又拿出30塊錢遞給了劉老板。
    “你這里的煤油燈、馬燈、算盤、木盆、木桶等,我要是一次性買完,能優惠多少?”
    50多歲的男人看了一圈店鋪里擺放的物品,接著問道。
    “如果只是普通品種的話,價格好商量,要是特殊題材或者材料特殊,就像你挑選手風器一樣,價格會不同。
    買的時候,你把東西選出來,我們根據選出來的物品談價。”
    劉老板說的也是實際情況。
    畢竟古玩這一行,分的很細,哪怕是同一種物品,價格都會不一樣。
    這點,單單從袁大頭就能看出來。
    “我就要最普通的,開農家樂飯莊,當個裝飾品用。”
    頭發花白的男人說明了原因。
    听他這樣說,常順覺得這人的想法還是很超前的。
    後世很多酒店、飯店,大量購買民俗物品,確實是當做裝飾品用。
    這類民俗物品,價格便宜,花不了多少錢。
    “等你購買的時候,選出了物品,我們再談論價格問題,肯定會給你優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我的名片,你先拿著。”
    劉老板說完,拿出兩張名片,遞了一張給頭發花白的男人,又遞了一張給戴著鴨舌帽的男人。
    “行!需要的時候,我聯系你,我有幾家飯店,可能會要很多。”
    “沒事!你要多少,到時候說個數量,我想辦法幫你湊齊。”
    又聊了幾句,那兩人就走出了店門。
    “常老板,官窯瓷片帶過來了吧!我看看。”
    兩人離開後,劉老板看了看他手里提著的塑料袋,笑著道。
    “帶過來了!”
    常順說著,把袋子放到了玻璃櫃台面上。
    瓷片他是用報紙包著的。
    先打開了其中的一塊。
    是霽藍釉,底款“大清康熙年制”。
    劉老板拿到手里仔細看了起來。
    看了一會兒沒說話,讓他把另外那塊青花瓷,畫著龍紋圖案的碗底也拿了出來。
    “說實話,我對官窯親自上手接觸的也不多,我感覺這瓷片都是對的,但也不能肯定它們就是對的。
    我把旁邊開店的老湯喊過來再看看。”
    過了一會兒,看完瓷片,劉老板對他說道。
    “行!你喊他過來。”
    常順覺得無所謂,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多幾個人鑒定一下,更放心。
    “一會兒他來了,瓷片你不要說是你的,就說是我買別人的。”
    可能是不想把兩片瓷片分出去一片,劉老板又笑著對他說了一句。
    他這樣說,常順點了點頭。
    隨後,對方就拿出手機,找出湯老板的電話,撥打起來。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