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常順只是在一號休息了一天。
    二號之後,就該干嘛干嘛了。
    三號的下午,他正在廢舊回收站挑選舊書,田斌打了電話︰
    “阿順!我在渣土場發現了一塊帶字的石碑,你說這玩意兒有價值嗎?”
    接通後,他直接說道。
    自從那天去渣土場撿到東西後,他一有時間,都會去土場。
    田斌的想法,要是哪一天運氣好,撿到了好東西,賣了換些錢,然後買一輛車開。
    如果在十幾年後,到處都有人尋寶,到處的泥土都被人找了又找,探了又探,他的這個想法有些不切實際。
    但現在,基本上沒有人去渣土場撿寶探寶,想實現這個小目標並不困難。
    他目前用的是一輛踏板摩托車,不撿鐵只是撿瓷片、雜件的話,周邊跑跑,基本夠用。
    “是啥碑,那上面寫的啥內容?要是普通的墓碑,沒有價值!”
    常順想了想,對他說道。
    關于石碑,他也了解過,買的那些收藏方面的書籍,有的就有介紹。
    除了普通的墓碑,其實很多都有價值。
    比如說廟碑、經碑、界碑、詩文碑、紀念碑、記事碑、會館碑、家族祠堂碑、功德碑等。
    這樣的石碑,通常都具有地域性,對于某個特定的地方而言,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石碑,有些除了文字,還刻有精美圖案,類似于一些好看的古磚,拓出拓片出售,價格不會便宜。
    “碑上寫著的字,似乎是一些人名,內容為捐款建學堂,年份是清末光緒年間,字看著刻的特別好!”
    田斌應該是仔細的查看過。
    “捐款建學堂嗎?那就很有價值了,這個至少值500元!你可以把它帶回去。”
    常順很快知道了石碑的性質,是一塊“記事功德碑”。
    他說的500元,是指獎金加上證書。
    像這樣的物品,還是送去“文物局”、“博物館”比較好,那邊能妥善處理。
    要是現在的某個學校,就是曾經的學堂,可以把這個石碑放到學校,考證那個學校的歷史。
    500元不多,路費、辛苦費、耽誤的時間,就值這價。
    而就算他們打電話,讓文物局的人過來弄走,那邊也要出“活動經費”。
    畢竟找人出場,找車運送,都要給出場費。
    “有些重,我一個人搬不動,至少要兩個人,你現在有時間嗎?有時間的話,過來一下,弄回去賣了錢,我們一人一半。”
    田斌又說道。
    “這玩意兒最好別賣,要麼自己收藏,要麼捐了,拿點獎金就好!我現在過來,你說個位置。”
    “那就拿點獎金,地方在…………”
    掛了電話,他就沒有繼續選書了。
    把選到的舊書稱了重量,付了錢,放到車上,他就向田斌說的地方駛去。
    那處位置,還是在“蓮花南路”,不過不是之前的那個土場,而是附近的另外一處土場。
    五一假期,田斌基本上沒有出去玩,也是除了一號陪了葉雨晴一天,其它時間,都是在忙碌。
    到了地方,他發現田斌正在土場轉悠,尋找著東西。
    這里今天沒有車輛運送渣土,土場只有他一個人。
    “斌哥,運氣咋樣?”
    見面時,他問了一句。
    “還行,找了幾個完整的罐子!”
    田斌笑著道。
    “幾個完整的罐子?!要是值錢,你的車不就有著落了嗎。”
    常順有點吃驚。
    “土陶燒制的,可能不值錢。”
    他又說道。
    “一會兒我看看。”
    “行!我們現在去看石碑吧!”
    說著,田斌就朝著一處方向走去,他跟在了身後。
    這里是一處坡坎位置,推土機推出土層的最邊緣地段。
    很快,常順就看見了那塊石碑,只見它斜放在土堆面上,被人挪動過的樣子。
    石碑是一塊長方形的碑,材質是青石的,長度約1.3米,寬度約80公分,厚約8公分。
    表面雕刻的除了文字,邊框位置還有花紋,一些局部位置能看見紅色痕跡,應該是朱砂。
    文字內容,確實像他說的那樣,是捐款建學堂的。
    “斌哥!你發現的挺及時啊。”
    看了一會兒,他笑著道。
    “誰說不是,看見上面的泥土沒,要是下次倒土,肯定就把它埋著了。”
    田斌指了指坡坎上方,然後說道。
    這話不假,一車土埋它綽綽有余。
    “我們把它搬到你的車上去吧!”
    田斌接著又說道。
    隨後,兩人搬了起來。
    這塊石碑,重量估計一百五六十斤,一個人搬不動,但兩個人搬,還是很輕松的。
    要是再大一些,兩個人都搬不動的話,他們可能就不會要了。
    那時只能打文物局的電話,讓相關部門過來弄走。
    “斌哥,今天博物館還沒上班,等那邊上班了,我們一起去一趟。
    你說的弄到的罐子呢?”
    放好石碑,常順問他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踏板車上。”
    說完,他向旁邊的兩輪車走去,很快從一個小蛇皮袋里拿出了7個罐子。
    罐子是陶的,醬色,有些像“大蘿卜”,中部粗,兩頭稍尖,高度約20公分,最大肚徑約10公分,表面有一圈圈的凹凸紋。
    這樣的罐子,常順知道,是典型的元代“雞腿罐”,類似的還有“雞腿瓶”,游牧民族裝酒、奶或者水用的。
    它們的存世量很大,不值錢。
    “咋樣,這罐子值錢嗎?”
    他看著的時候,田斌問了一句。
    “元朝雞腿罐,根據品相不同,一個能賣十塊到二十塊,不值錢。
    但你一次撿了7個,還是能賣100塊錢的。”
    他實話實說道。
    “難怪一次撿了這麼多,我想著應該也不會有多值錢。”
    “繼續努力吧!這里出現了元代的雞腿罐,說不定能夠撿到元代的青花瓷,元青花可是相當值錢的!”
    他這說的也並非沒有可能。
    “元青花,你認識嗎?”
    田斌好奇道。
    “說實話,我也不是很認識,但把瓷片撿回去,以後慢慢研究,向別人學習,多去博物館看看真品,總會明白的。
    另外有少量的元青花瓷器,他們的表面或者底足有款識,寫有年號。
    有年號的,自然能夠證明年份。”
    常順略微思索了幾秒,很客觀的又說道。
    或許是說了這些話,之後的時間,田斌在撿瓷片時,更加賣力了,他想撿到元青花。
    畢竟元青花的名氣太大,就算是瓷片,也很值錢。
    常順既然來了這邊,他並沒有急著離開。
    而是又組裝好了探測器,帶上了小鐵鍬、小洋鎬等工具,去了推土機推開的渣土層,開始探測了起來。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