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滬市的女孩做女朋友,還領了證,你們就幫他吹吧!不就是想在我們玉婷面前爭點面子嗎?”
    對于兩位老人說的話,陳玉婷的母親壓根就不相信。
    “就是!”
    陳玉婷也說道。
    雖然听見了她們母女說的話,常順並沒有回頭,事實勝于雄辯,自己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幼稚青年。
    “爺爺、外公,不要跟她們廢話了,我們走!”
    常靜見兩位老人還想跟她們說啥,就拉著他倆向常順那邊走去。
    “是啊!爸,我們走。”
    父親也對兩位老人說道。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過幾天不就知道了!”
    外公說完就真的不再理會她們了。
    “事實就是事實,這幾天我孫媳婦還天天打電話過來呢。”
    爺爺一邊走,一邊說了一句。
    接下來的時間,常順看見有賣花的,買了幾盆花卉。
    其它需要的物品,都被父親、常靜、爺爺購買了。
    外公也置辦了些年貨。
    年內除了今天這個節,就只剩下二十七那天的集市了。
    買完物品,他們沒有繼續耽誤時間,而是坐上車直接返回了。
    “孫老頭,要不你去我家吃午飯,下午我讓孫子再把你送回去。”
    常順啟動車輛離開時,爺爺對外公說道。
    “不用了,改天吧!阿順,你把我送到家門口,或者你們在我那邊吃午飯也行!”
    孫兆全想了想,拒絕道。
    “現在時間還早,還是下次吧!”
    爺爺說道。
    “那就隨你們,要過年了,大家都忙。”
    車很快就開到了外公家。
    到了地方,他們並沒有急著離開。
    常順下車跟外婆,大舅、大舅媽,二舅、二舅媽,三舅媽以及表姐、表哥、表弟、表妹都打了招呼。
    要過年了,他們也都回了老家。
    不過三舅還沒有回,听三舅媽也是姑姑)說,也就這兩三天回。
    這里說一下外公家的情況︰
    大舅媽楊氏幫大舅生了一兒一女,表姐孫玉珍比他四歲。
    表哥孫偉比他大兩歲。
    二舅媽吳氏跟二舅只要了一個兒子。
    二表哥孫剛比常順大一歲。
    三舅媽跟三舅也是要了兩個孩子,同樣是一兒一女。
    女兒孫燕在上高一,兒子孫杰上初二。
    他買車、家里蓋了房子的事情,他們也是听外公外婆、三舅媽說過了的。
    在這邊喝了杯茶,他們就離開了。
    不過在走之前,外公一大家人都讓他把宋芫接過來後,就帶到這邊,讓他們見一下。
    常順當然是滿口答應。
    “媽!上午去鎮上,我們看見哥以前的女朋友了,還有她帶回來的男朋友。”
    回到家里,下車後,常靜走到廚房,幫著母親一起準備起了午飯,跟她閑聊道。
    “是嗎?那你跟我說說她現在找的男朋友是啥情況,比你哥要好很多嗎?”
    孫春榮有些好奇。
    關于陳玉婷找的那個男人,常順之前並沒有跟父母仔細說過。
    畢竟這輩子,他根本就沒去粵省,沒跟那人見面,也就沒必要說。
    “怎麼可能比我哥好,又矮又丑,年齡也比哥大很多,看上去肯定不止30歲了。
    陳玉婷說他是百萬富翁,她就是看上了人家有錢。
    等哥也到了那個男人那麼大的年齡,肯定比他有本事多了。”
    常靜一口否定,還把原因說了出來。
    “是啊!不用那麼大的年齡,再過兩年,你哥就會比那人有本事。”
    對于現在的兒子,孫春榮是真正的信心十足。
    母以子貴,在大城市生活了一段時間,見識多了,她的氣質、各方面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我覺得也是,上午我們遇到外公了,哥剛才還把他送了回去,也看見舅舅、舅媽、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他們都在家里。
    他們留我們吃午飯,爺爺跟爸說時間還早,距離也不遠,就沒同意。
    不過他們都說等嫂子過來了,一定要讓哥帶過去讓他們見一下。”
    “那是自然,你三舅回來了嗎?”
    母親換了個話題,又問常靜道。
    “還沒有,三舅媽說也快了,不是明天就是後天,反正就是最近兩三天。”
    常順在院子里听著兩人聊了會兒就離開了,他走到樓頂露台,開始鍛煉起了身體。
    目前自己的身體狀況才是人生中最好的,比前世四十出頭時好了太多。
    鍛煉了一會兒,直到常靜喊他下去吃飯,常順才下樓。
    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神。
    今年蓋了新房子,起了新廚房,灶也是新砌的,所以母親讓他們上午去集市的時候買了很多的水果以及甜食類零食。
    她自己也親自制作了一份“祭灶果”,是黑芝麻糖。
    祭灶,在他們這邊,是一種傳統習俗,每年這一天都會進行。
    貼上灶神的畫像,擺上貢品,點上香燭…………
    這年代,在鄉下,這種各家各戶的祭灶儀式,很淳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家的心意都很誠懇。
    看著貼在灶頭牆面上的財神像,常順突然間想到了後世刷小視頻看見的一些趣事。
    在城里,一些人為了方便,也為了不影響房子的裝修,在祭灶神的時候,直接下載一個灶神圖片,然後放到廚房櫥櫃上。
    在其前面擺放祭灶果、水果等貢品,點上充電的香燭,進行祭灶。
    更有甚者,直接用手機下個圖片一步到位,圖片上灶神、貢品、香燭都有,對著手機說些吉利話,跪拜幾下就行了。
    完事後,把手機圖片撤掉,手機收起來就好。
    或許這就是與時俱進。
    與此相似的還有,比如說︰
    清明節掃墓祭祖、去寺廟燒香拜佛、去道觀參拜等,可以線上進行。
    你注冊一個賬號,交取費用,不用出門,手機上操作,一些相關網站平台幫你弄得好好的,啥事在電腦上,在智能手機上都可以實現。
    電腦、手機無所不能。
    當然,對于那種線上的,常順怎麼想感覺怎麼虛幻,肯定比不上現實。
    不過人家提供的服務也有獨特之處,就拿祭祀來說,那些老人本來已經去世了的,但是之前的視頻上傳上去,可以一直保存,另外通過科技手段,能實現超越時空的接觸。
    讓已經逝去的親人能夠在屏幕前與你面對面對話。
    前世口罩三年的時候,因為一些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出不了門,就是采用的線上祭拜先祖、掃墓、燒香拜佛、參拜神佛。
    那時提供相關服務的網站,賺得是盆滿缽滿。
    因為注冊賬號後,想祭拜,人家提供祭拜的道具,也是需要花錢購買的。
    比如說虛禮食品、虛禮花卉、虛禮冥幣等。
    科技在發展,人的認知,思維模式也在發展。
    祭灶之後的祭灶果,一家人分著吃了。
    這個年代,條件遠不如十幾二十年後,對于一些零食,很多人還是很喜歡吃的。
    而後世雖然條件更好了,但零食、水果,卻怎麼都吃不出曾經的味道兒。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