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按照約定,吃過早飯,常順帶上準備好的那些紙類藏品,開著車直接去了李老板的古玩店。
剛走到他的店鋪門前,就听見一個年齡看上去七十多歲的老年人說話的聲音︰
“有人說信佛的人都是精神勝利法,不斷的自我說服自己,就算受了欺負,也是從自身找原因。
其實並不完全是那樣,不能道听途說,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是修心,勸人向善。
佛教講究的是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道教說的是“仙道貴生,無量渡人”!”
這位老者身高一米七五左右,有點偏瘦,但看著很精神,身體狀況很好。
店里此時除了李老板,還有兩個顧客,一個就是這位老者,還有一位是五十歲左右的中年女人。
“你們看看這幅書法,寫的是︰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這很明顯是佛教寺廟一些門前掛著的對聯。
要真誠清淨平等正確慈悲的看待這個世界的一切。
看破了,放下了,才能更加自在,萬事隨緣,不必強求。
心中有佛,滿眼是佛;心中有魔,遍地是魔。
人的善惡好壞,都在一念之間。”
七十多歲的老者指著店里掛著的一幅書法又說道。
“說得好,說得有道理!”
李老板在他說完後,夸贊了一句。
“你懂這麼多,以前去過不少的寺廟跟道觀吧!”
年齡五十歲左右的女人問老者道。
“自然去過,濟公活佛出家所在的靈隱寺,年輕時我在那附近工作過好幾年,經常進去玩,城隍廟、白雲宮、太清宮、三元宮,我去的也多。
有條件的話,多去走走看看,對于感悟人生,有莫大好處,每次去,感受都會不一樣!
這個就像你十幾歲看一本書跟二十幾歲看一本書,再到五十幾歲看一本書。
書還是那本書,但給人的感覺不同,所悟到的內容不同。”
听老者所言,他也感受到這些話語很有道理,是一個比較有境界的老人。
看見常順過來,李老板對他點頭笑了笑,讓他稍等片刻。
他把手里提著的裝在蛇皮袋里的東西先放到旁邊,繼續听他們說著。
最後這位老人又說到,人活著,首先要看破生死。
另外要好好的活著,活得有意義,人經歷得越多,懂得越多,對這個世界本質看得越通透。
到了他這個年齡,已經是快入土的人了,任何事情早已看透。
父母健在,要好好孝敬父母,父母不在了,過好自己。
兒孫自有兒孫福,要學會放下,不去執著,才能更加自在。
老者最後把︰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那幅書法買了下來。
50歲左右的女人也買了一幅書法,是個大的“佛”字,下面還有一些小字︰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個常順曾經听小說時了解過,相傳為女皇武則天所撰寫。
很深奧,也很通俗。
書法字寫的很好,看落款“明空”,應該是法號,為僧人所寫。
老者說比一些地方上的名人寫的都要好。
很多人寫出來的書法或者畫出來的畫,其實很一般,為啥值錢?是因為名氣,要是沒有名氣,你寫得再好,畫得再好,也沒人認可。
剛才那幅書法的“開經偈”,在挑選舊書時,他選到過一些佛教的經書,開篇都有這些內容。
這樣的書,通常都是免費贈送的。
兩人買的書法,都不是名家,價格很便宜,雖然裝過裱,但每幅分別只賣了60、80塊錢。
就如老者所說,民間其實有很多人的字或者畫寫的、畫的很好。
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平台比能力重要!”
有本事的人很多,真正能發揮出才能的少之又少,被埋沒的更多。
就算你是“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
這道理有了一定閱歷的人都清楚。
老者買了書法並沒有急著離開,那個中年女人付了錢倒是拿著她買的書法走了。
剛才並沒有耽誤多久的時間,二十分鐘左右。
忙好兩位顧客的事情,李老板看起了他帶過來出售的物品。
因為昨天就已經進行了分類,所以在拿出來時,他們也是一個購物袋、一個購物袋的看著。
郵票、信封類,除了他提前選出來的帶信封的黃軍郵、金魚郵票,還有其它好幾張五六十年代的老信封,另外民國時期的信封也有兩張,可惜上面沒有郵票。
這些老信封,價值應該也很大。
郵票常順之前對照過集郵冊,沒有發現特別值錢的。
信封,郵票之類,有六七斤重,至少有七八百張信封,最後兩人商量的價格是3000塊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3000並不多,抵不上一張好郵票或者好信封。
那些票據,昨天找到的兩張糧票“票樣”,6張軍用布票,一起2500元。
其它票據,糧油票、煙酒茶票、肉票、煤票、布票、車票、船票、各種零食供應票等,不低于2000張。
里面還有少部分特殊年代帶語錄的票據,這些一槍打,1000元。
老獎狀、老報紙、畢業證、介紹信、書簽、年畫、海報、宣傳畫。
其中有好幾張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也有特殊年代。
正當他跟李老板看著一張五十年代的老畢業證時,站在旁邊的老者指著畢業證下露出來的介紹信,對他說了一句︰
“小伙子,把這幾張介紹信拿過來我看看!”
常順隨手拿了起來,簡單看了幾秒後就遞給了他。
介紹信寫的是某某食品廠,是滬市本地的,年份是特殊年代,上面紅色方框印有“最高指示”。
“我以前在這個廠里也上過幾年班。”
過了不久,老者又把介紹信還給了他。
“是嗎?那可是好單位,有吃的。”
李老板听了他說的話,把介紹信拿在手里看了看,跟著道。
“比一般人好點吧,特別是農村,不過那個年代都困難,尤其是最艱苦的那三年!”
“你說的也對,59年到61年,那個時候,我一個月都吃不上一頓肉。”
李老板隨口又說道。
“你還想吃肉?有口肉湯喝都是好的,城里有糧食定量的還好點,鄉下吃觀音土,活活餓死的人不在少數。”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