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煙標、酒標,他雖然不懂行,但也听說過有不少人收藏。
    那時還專門上網查看過,了解過它們的價值。
    一些稀少的煙標、酒標,單張價格過萬的都有。
    像這樣貼在老箱子內側的煙標,一看年代就很久,雖然不能夠撕下來,但跟隨箱子一起保存。
    證明一個時代的特色,或許更有收藏意義。
    常順目前還不是特別的懂收藏。
    但那些搞古玩的,能有幾人啥都懂的?
    不都是在遇到某樣物品後才開始了解,然後能以低價買入的,就盡可能的低價買入。
    尋找完一樓的物品,他沒有急著去二樓,而是從後門走進了院子。
    這套老房子,廚房以及衛生間都在院子里,靠牆而建。
    院子不算太大,沒種樹,不過種著的有花卉。
    靠近廚房有一口小水缸,被人敲破了,看痕跡,破的不久,應該還是進來拆遷的人做的。
    拆遷區,人搬走後,搞破壞是必須的。
    拆到後期,那些不想搬走,不配合搬遷的住戶,很可能還會被斷水斷電,甚至下其它的“絆子”。
    這些情況,有點閱歷的人都知道。)
    在院子里找了一圈,他發現被破壞的物品里,居然還有一個長方形的紫砂老花盆。
    他把這個紫砂花盆的碎片拿起來看了下,面上能看見沙子一樣的細小沙粒。
    “紫砂紫砂”,之所以有“砂”字,可能就是制作出來的各種生活用品,跟“砂”相關。
    記得開出租車那段時間,他听一個乘客在跟另外一個乘客聊天時詳細說過“紫砂”方面的知識。
    那人說民國時期的紫砂用品,大多都能看見那種大小不一的細小“砂粒”。
    它的透氣不漏水的特性,或許就跟這種泥沙相關。
    雖然花盆破了,但看見這種標本,常順還是把它們撿了一些起來。
    據說碎掉的古瓷片,也是有人收藏的。
    很多人買不起完整瓷器,花點小錢,買殘片欣賞或者學習,一樣是一種樂趣。)
    那些沒被砸壞的花盆,也有幾個,其中還有一個石頭材質的,同樣是長方形。
    年份不比紫砂花盆的年份晚。
    里面種著的有花卉,常順直接把土連同里面的花倒在了地上。
    不是太好的花盆,目前他不打算撿,準備以後專門抽一天的時間進行掃蕩。
    看完院子里的物品,他走進了廚房。
    剛進門,就看見地面上扔著的有一根大 面棍。
    這根 面棍長約1米,直徑約5公分,表面有類似剛才看見的老紫砂花盆表面的那種“金星點點”的光澤。
    常順的視力很好,一下子就看清了。
    把它撿起來又看了下,他現在可以確認,這是紫檀材質的。
    因為就在昨天,他在劉老板的店鋪里還仔細看過這種類型的木頭。
    拆遷的人還真是不識貨,要是知道它是紫檀的,必然不會把它當垃圾一樣扔在地上。
    不過這樣也好,倒是便宜了自己。
    接下來他又看起了廚房里的其它物品,在櫃子、灶台等地方搜索完。
    尋找到了一個青花瓷的油壺,兩口老碗。
    青花瓷的油壺,面上印的是纏枝花卉,還寫著“醬油”二字,底部有四字款“某德鎮制”。
    這個一看年份就不是很久,不過有“醬油”二字,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兩口老碗,一口面上畫著“稻谷、棉花”的圖案,寓意“糧棉豐收”。
    另外一口,面上的圖案是山村風景,綠水青山,背面有一個“東方紅”樣式的老拖拉機。
    這樣的碗,一看就是特殊題材。
    在古玩店,他看見類似的,那時的價格是百元以上。
    現在怎麼也能值幾十塊錢。
    把東西都裝起來拿到三輪車上,常順又去了二樓。
    樓上的牆面跟一樓不同,都是用模板挨著拼接制成的,表面差不多貼滿了報紙。
    看著房頂上的大梁,常順突然間又想到了一個“傳聞”。
    據說過去的人蓋房子很講究。
    會在房子建好時,用紅布裹著房梁,把古錢幣釘在有布的大梁上。
    或者把銀元放在房梁的面上。
    也有人為了省事,直接把銅錢用布包裹住,簡單的縫上或者串起來,掛在房梁上的。)
    腦海中閃過這種想法,他就仔細看起了上面的大梁。
    可能是時間過久,紅布大多已經風化。
    看見的也是黑乎乎的樣子,跟木頭完全貼在了一起。
    瞅了會兒,在頭燈的照射下,他終于發現了好幾個“房梁錢”,有兩個卡在木頭上,看著特別大。
    這兩個大錢,肯定價值不菲。
    這個發現,讓常順精神一震。
    上面的光線不是特別好,要不是特意尋找,很難發現。
    二樓地面木板距離大梁的高度大概是兩米八左右,算不上太高。)
    他看了一下樓上的情況,有一個老電視櫃,這個剛好可以搬過來用。
    不過常順也沒急著現在就上去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打算把二樓地面上能看見的物品掃蕩完,然後再看房梁。
    二樓面積同樣不小,被分隔成了幾個區域,有睡覺住人的,也有存放雜物的。
    尋找完,他找到了一個老牛角梳子,一把陶瓷“虎子”。
    牛角梳,看上去塑料的一樣,拆遷的那些工人沒人“指點”,當然不認識。
    他自己也是在逛古玩市場,看了很多鑒寶、大量拆遷區尋寶的視頻之後。
    才對那些雜七雜八,稀奇古怪的物品有所了解的。
    “虎子”,也叫夜壺。
    對于夜壺,現在的年輕人,很多或許都沒有見過。
    這把虎子,黑紅色,主體部分形似壇子。
    不過它的口開在側上方,頂部是一個“提手”。
    看見它,常順想到了曾經刷視頻看見的一個笑話。
    故事是一個搞收藏的人下鄉“產地皮”收古玩)。
    當時口渴了,他去一戶人家討水喝。
    那戶人家用來泡茶的“茶壺”,就是一個夜壺。
    為啥用那個虎子泡茶,也是有原因的。
    那戶人家看那個胡“茶壺”是青花瓷的,面上畫的都是纏枝蓮花卉,很高檔。
    以前他們都沒見過那麼好的壺,誤以為是茶壺,就用了很多年。
    知道是夜壺,收古玩的人肯定不會喝那個泡出來的茶水。
    另外他還把情況跟那家人說了。
    當時肯定是很尷尬的。
    …………
    在找東西時,他順便也看了下那些舊報紙。
    從上面顯示的日期看,最早的有六十年代初的。
    可能還有更早的,不過因為時間過久的關系,同樣風化掉了。
    紙受潮後,再次風干,長此以往,更容易損壞。)
    喜歡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請大家收藏︰()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