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孩讀書時,家長都會叫他們加入球隊或游泳隊之類的,其實這個除了強身健體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團隊協作。
我讀書時,身體瘦弱,但父母一直鼓勵我加入球隊。
所以小學打乒乓球,中學打籃球,踢足球。結果養成個習慣,喜歡加入群體。
雖然打籃球踢足球都是門衛或者後衛,但球隊會照顧你,你也生活也會容易一點。
有段時間沒有加入球隊,感覺有點受孤立。
當然這也是不適應造成的,有的學生就是不加入人和團體,所以後面的人生也是如此。
工作後由于轉向了程序員和英語,所以就去參加培訓班,這種生活對我來說比較自然。
再後來有了家庭,就在單位幾個人一起吃飯,吐槽,找解決方案。
所以,我認為人就要加入群體,一個人能力再強,也有煩惱,沒有經過團體訓練,很難處理一些情緒問題。
因為人的情緒問題大多是由于傾訴者太少造成的,而且沒有群體給你出主意,你的問題總是被忽略,然後就會不舒服。
所以大學為了讓更多人加入群體,就有很多社團,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打球,所以團體的鍛煉和認同,以及協作都需要鍛煉。
也就是和大家互動。這個能力很重要。否則單位里會出問題。
當單位里沒有一席之地的時候,也要在外面尋找社團,也就是培訓班。
人是群體動物,離開群體,是很麻煩的。
主要是在社會上會感到無助,因為社會很復雜,不是一就一,二就二的,很多時候不是能力強就可以,或者單一工作好就行,這個都需要群體認同。
所以提早鍛煉會有很多好處。
我的工作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形單影只的時候也有,例如一個領導給你穿小鞋,干什麼都不行。
這個時候就要抓緊時間提升能力,就是去外面接受培訓,例如軟件工程師培訓,英語培訓,文憑提高。
因為單位已經沒有發展空間了,同事也會因為領導的喜好排斥你,你不去加入社團會很痛苦。
有了團體,而且你的能力很強,你很快就會在這個群體里成為焦點,然後補足單位里的空虛。
我在軟件工程師培訓班里是組長,帶領團隊開發軟件。
在美聯英語培訓班是明星學員,認得所有外教,還給新學員上公開課,當然沒有錢,所以也就上了幾節,教人不背單詞學英語。
到了成人本科,英語專業又是明星學員,和老師班長走的很近,也參加很多活動。
後來討厭的領導被撤職了,我又回歸以前的成群結隊。
人就是這樣,善于適應環境,多去嘗試,在困難的時候找到你的團體,知道怎麼吐槽,怎麼安慰人,怎麼尋求安慰,是很重要的能力。
因為團體就天生有排他性,就像企業,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會聚在一起,所以必要的妥協退讓是很重要的。
然後才可以進攻,識時務者為俊杰。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