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沒什麼用,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說。
    首先這句話說出來,就很明智。
    對你有用,就是有價值,你才可以去交換。
    經濟社會講究交換,不管是用貨幣,還是其他東西,為的就是利益最大化。
    兩個人做交易,如果一方受損,交易肯定做不成。
    只有雙方都受益,都覺得佔到了便宜,交易才可以達成。
    不管嘴巴怎麼說,你的行動出賣了你。
    就拿買東西來說,你買東西肯定是要用的,否則就是慈善。
    但慈善也有前提,就是得到好名聲或者避稅。心理滿足也是一種收益,畢竟除了吃飯,唯一有意義的事就是心理滿足。
    心理不滿足,天天吃龍蝦也咽不下去。
    心理滿足來源于生存的本能,群居動物需要合作才可以生存。
    所以別人的話你即使不願意听,但只要听到了,都會考慮。
    所以一般人有了錢第一件事就是開自己的車,這樣就不用听不想听到的話,從而心情愉悅。
    再好的人也有說壞話的,所以離開人群是所有人有了一點錢所做的第一件事。
    搬離宿舍,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車,不用排隊,不用看人的眼色,不用听不必要的廢話,是上位人的首選。
    听的越少,專注力越強,所以厲害的人永遠在說,弱勢的人永遠在听。
    和自己愛好相同的人討論,遠比听厲害的人�@亂 匾 畝唷  br />
    人不可能听幾句話就改變人生,但看幾本書就有可能。
    因為一切都來自于思考,看書的本質不是去理解,而是讓你思考,得到答案不重要,獲取答案的過程才重要。
    通過思考找到方法,其實是鍛煉大腦的神經元,然後他們互相通信,從而把帶寬加大,聯系加密。就像電腦,帶寬大了,處理數據的速度就快。
    這種訓練主要是為了應付突發事件。
    例如領導突然找你談話,如果你的思維邏輯性強,就可以迅速作出漂亮的解決方案。
    這個還要很充足的知識儲備。
    我這里說的知識不是套話或者新聞,而是人性的理解。
    事一定和人有關,搞定人,事基本就解決了。
    而人是最難的,是人,就要講利益,就要講供給和需求。
    沒有人是鐵板一塊,總是要生存的嘛。
    所以欲望就是為了生存的更好。
    不管話說的多漂亮,都是為了利益最大化。
    而這些的根本就是對我有沒有用,這個核心問題。
    語言的欺騙性很高,但一旦扯到個人利益,都會遭到頑強抵抗。
    所以很多時候都要妥協,就是講價錢,降低價格。
    但始終都要有收益,不管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最好有文字的保證。
    軟件業有一條很好用,先付錢後干活,當然不是全款,是分段給予,起碼先交定金,不然背叛了或者耍賴,就白干了。
    實用主義沒什麼不好,它符合經濟規律,畢竟黑天鵝滿天飛,來個天災人禍,你的投資就打水漂了。
    所有的付出都會因為一句不當的言辭而功虧一簣。有時候承諾不值錢就是這個原因。
    喜歡職場小聰明請大家收藏︰()職場小聰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