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蜿蜒的鄉間小道上,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稻谷的混合氣息。遠處的田野里,金黃的稻谷已經收割完畢,只剩下稻茬在風中佇立。
今天是交田稅的日子,村民們早早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帶著自家辛勤勞作的成果,前往縣城的糧倉。糧倉外,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一輛輛獨輪車、一擔擔麻袋,裝滿了稻谷。村民們臉上帶著疲憊,但眼中卻透著一絲期待——這是他們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交完田稅,就意味著又熬過了一年,剩下的糧食就是自己的了。
糧倉前,幾個身穿官服的納糧官正高坐于案前,神情嚴肅,後邊坐著的是王飛縣太爺。他們身邊,幾個衙役手持木棍,不時吆喝著維持秩序。
糧倉的入口處,擺放著一個巨大的木斛,斛的邊緣被磨得光滑發亮,這是用來量糧的工具。
老張是村里有名的種糧好手,他用推車裝著幾麻袋稻谷,排在隊伍的前面。麻袋沉甸甸的,里面裝滿了顆粒飽滿的稻谷。他小心翼翼地將麻袋放在地上,用手拍了拍上面的灰塵,然後解開麻袋口,準備交糧。納糧官坐在案前,目光掃過老張的麻袋,冷冷地說道︰“打開,讓我看看。”老張連忙解開麻袋,將稻谷傾倒出一小部分。納糧官伸手抓起一把稻谷,放在眼前仔細查看。
他用手捻了捻稻谷,又放在鼻子下聞了聞,然後點了點頭,示意可以繼續。“收樣米。”納糧官旁邊的一個小吏大聲說道。老張連忙從麻袋中抓出一大把稻谷,遞給小吏。“不夠”小吏拿著布袋漠然說著。老張沒法,又捧了三大捧放進去。小吏這才接過樣米,放入一個木盒中,然後在賬本上記錄下來。這是為了確保交糧的質量,每戶農民都要留下樣米,以備查驗,但這著實多了一些。
接下來,便是量糧的環節。老張將幾麻袋中的稻谷全部倒入木斛中,稻谷發出“嘩嘩”的聲響,漸漸填滿了木斛。老張小心翼翼地用手將稻谷抹平,生怕溢出一粒。然而,納糧官卻不滿意,他站起身,走到木斛前,用手輕輕拍了拍稻谷,說道︰“不行,還得再填些。”老張心中一緊,他知道這是納糧官的慣例。但他不敢反抗,只能又從麻袋中抓出一些稻谷,小心翼翼地倒入木斛中。稻谷堆得越來越高,已經超過了木斛的邊緣,形成了一個小尖堆。“淋尖。”納糧官冷冷地說道。
老張心中一沉,他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淋尖,就是將木斛中的稻谷堆得尖尖的,這樣看起來數量更多。老張無奈地嘆了口氣,又從麻袋中抓出一些稻谷,小心翼翼地放在尖堆上。稻谷越來越多,尖堆也越來越高,仿佛隨時都會倒塌。“踢斛。”納糧官又說道。這次,老張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踢斛”,是納糧官用腳輕輕踢一下木斛,讓稻谷的尖堆塌下來,這樣木斛中的稻谷就會更加緊實,看起來數量更多。然而,這無疑是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因為這意味著他們需要交出更多的糧食。相對的,今年剩余的口糧就更少了。
納糧官走到木斛前,抬起腳,用力踢了一下木斛。木斛猛地晃動,稻谷的尖堆瞬間塌了下來,灑出了大量稻谷。老張心疼地看著灑出的稻谷,那是他辛勤勞作的成果啊!但是他不敢說話,也不敢有任何動作。不然少不了一頓打罵。只能默默地看著小吏將灑出的稻谷裝進麻袋中。納糧官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好了,可以了。”老張松了一口氣,他再次將麻袋中的稻谷全部倒入木斛中,然後用手將稻谷堆得高高的。納糧官拿起一把木尺,仔細地量了量木斛中的稻谷,然後在賬本上記錄下來。“合格。”納糧官說道。老張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他接過納糧官遞過來的收據,小心翼翼地收好。這是他完成交糧任務的憑證,也是他辛勤勞作的回報。
張希安就站在那邊上,全程目不轉楮地目睹了這收稅的全過程。他雙手抱臂,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著一絲憂慮。說實話,在這整個收稅的過程中,每一次額外多交的米糧數量單獨來看,倒也不算多。可能就那麼一小斗,或者半袋米而已。然而,這幾次額外加征的稅賦累積起來,那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對于那些家底稍微殷實點的人家來說,也許咬咬牙也就交了,不會覺得有多心疼。
但是今年的年景實在是差了些。老天爺像是開玩笑似的,整個播種和生長季節里,風調雨順,但就是在臨近收獲的時候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把不少莊稼都給毀了。田地里的收成比往年少了不少。
老張在村里也算是日子過得還不錯的人家了。他平日里勤勞本分,對待自家的那幾畝田地就跟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照料。在春耕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下田,把土地翻得又松又軟;在夏日炎炎時,他頂著大太陽,一趟又一趟地給莊稼澆水施肥;到了秋收時節,他更是日夜操勞,就盼著能多收點糧食。即便如此,他也僅僅是大抵能夠交齊這沉重的田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交完田稅之後,看著那所剩不多的糧食,老張心里一陣發慌。這些糧食,一家人勉強可以果腹。可以預見以後每天的飯桌上,再也別想看不到白花花的米飯了,取而代之的是摻雜著野菜和粗糧的稀粥。孩子們餓得哇哇大哭,老張和他的妻子只能默默地安慰著,自己卻只能強忍著饑餓。
而村子里有不少人可就沒老張這麼幸運了。他們要麼是家里勞動力不足,要麼是田地的位置不好,收成比老張還要差很多。這些人根本就交不齊田稅。收稅的官吏們可不管這些。直接一通打罵。張希安看著這一幕幕場景,心中滿是悲憤,他不禁握緊了拳頭,暗暗想著這世道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啊。
王飛也不算過分。他直接宣布若是交不齊田稅,可以增加勞役時間來抵田稅。因為很多富戶家境殷實,出于各種各樣的情況,沒人去服勞役,就會直接交錢給衙門,免去部分勞役。但是這部分勞役終歸要有人去做。首當其沖的就是這些田稅交不齊的農戶。
這個決定看著似乎挺人性化的,其實也有不小的弊端。畢竟富戶不是傻子,他們交錢所免的勞役大都是最苦最累的比如挑河挖溝,比如修橋鋪路。。。。。這類又累又容易出事的。所以每年死于勞役的農戶不在少數。
交完糧後,老張並沒有急著離開,他坐在糧倉外的石階上,和其他交完糧的村民一起聊天。他們互相抱怨著納糧官的刁難,但又無可奈何。
“老張,剩下多少糧食?夠買種子嗎?”“�砥@豢 薊瓜胱哦嗦蟣 犯 兜模 衷諞簿兔闈抗宦蛑腫恿恕!薄骯 慊顧愫玫模 醫衲曷蛄酥腫櫻 夜爛 哦嫉枚齠親印=衲曄粘商 盍誦 膊恢 髂昊岵換岷眯 !薄鞍Γ 展橐 釹氯ヲ傘! br />
盡管交糧的過程充滿了刁難,但他們都明白,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是如此,祖祖輩輩也是如此。只是。。。。。向來如此,便就是對的嗎?沒人能夠回答。
太陽漸漸西斜,糧倉外的人群也漸漸散去。老張扛起空麻袋,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他用剩下的糧食換些種子,為明年的收成做準備。雖然生活依然艱辛,但只要能按時交上田稅,服好勞役。家里的日子能安穩過下去,這就是他最大的心願。
收取田稅大概用了四天的時間,在王飛看來大抵還是順利的。但對于百姓而言卻不一定了。
待到所有田稅入庫完成,落了鎖,貼了封條,這就算成了一大半。只等過些時日上頭來人確認後帶走就行。
喜歡以捕快之名請大家收藏︰()以捕快之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