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陽光猶如火焰一般,無情地炙烤著鄭都國際機場的跑道。
在這酷熱難耐的天氣里,十二輛黑色的紅旗轎車宛如墨色的長城一般。
整齊地排列在警戒線後,莊嚴肅穆。
就在 7 月中旬的某一天,炎國維和部隊的二級上士趙翼。
在執行維和任務時不幸遇難,同時還有多名戰士不同程度的負傷。
這一噩耗傳來,舉國震驚。
為了接運趙翼烈士遺體和傷員們回國,炎國軍部高層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一項重要決策,首次派出軍用運輸機執行這一任務。
這架運輸機跨越了多個國家,連續飛行了上萬多公里,終于將烈士和傷員安全送回了祖國。
7 月 23 日下午,陽光依然熾熱,鄭都國際機場卻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氛圍。
趙翼烈士回國迎接儀式,將在這里隆重舉行。
軍部方面,聯參部劉副參謀長和政工部高副主任代表軍部高層領導參加了此次儀式。
他們神情凝重,對烈士的犧牲表示沉痛的哀悼。
地方領導方面,副省長兼政法委第一書記、兼省公安廳廳長柳遠方等也紛紛蒞臨現場,代表地方領導向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省軍區方面,除了在外學習的新任司令員外。
政委花正文和副司令員李縉等黨委領導,也一同參加了儀式。
為了向烈士表達他們的敬意,在場的所有軍官和警官們,全都換上莊嚴肅穆的禮服!
除了軍、政領導外,還有趙翼烈士的家屬。
趙翼烈士的遺孀——胡文娜女士,以及他八歲的兒子——趙勇烈。
還有,趙翼烈士的父母,以及親屬們。
當塔台時鐘指向下午十三時整,天際線處浮現出銀色軍機的剪影。
跑道兩側,三十六名禮兵持槍而立,槍刺在烈日下淬出冷冽寒芒。
專機輪胎觸及地面的剎那,二十四名儀仗隊員同時抬臂敬禮。
艙門緩緩開啟,一道明亮的光暈從門縫中透出。
隨著艙門的完全打開,覆蓋著鮮艷國旗的靈柩在光暈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莊重而肅穆。
那國旗仿佛在訴說著烈士的英勇事跡,也象征著祖國對他的深切緬懷。
趙翼烈士和他的戰友們,終于回到了他們魂牽夢繞的祖國大地。
中原省軍區政委花正文少將,站在人群最前方。
他的喉結微微滾動,似乎在努力克制內心的激動。
他抬手整理了下自己頭上的將官帽檐,然後以一種莊重而悲憫的神情,高聲喊道︰“立——正!”
一聲令下,上百雙軍靴和皮鞋同時發出清脆的踫撞聲,形成了一股震撼人心的聲浪。
在場的所有人都迅速站直身體,神情肅穆地朝著飛機的方向看去。
就在這時,禮炮轟鳴聲驟然響起,如同一曲激昂的交響樂,奏響了對烈士的敬意與哀思。
那震耳欲聾的炮聲,仿佛是祖國母親在為她的英雄兒子哭泣。
也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告,這位維和英雄的歸來。
當禮炮聲響起的那一刻,儀仗隊員們邁著整齊而堅定的步伐。
抬著烈士的棺槨,踩在鮮艷的紅地毯上,緩緩地朝著人群走來。
每一步都顯得那麼沉重,仿佛承載著烈士的無盡榮耀和人們的深切思念。
這時,花正文少將再次高呼︰“向維和英雄——趙翼烈士,敬禮!”
他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帶著無盡的悲痛和敬仰。
除去地方領導和地方群眾,行注目禮外。
在場所有的軍人和警察都毫不猶豫地舉起了右臂,以最標準的軍禮向烈士致敬。
這一刻,所有人的心情都是如此的沉重,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敬仰。
他們默默地凝視著烈士的棺槨,心中默念著對英雄的敬意和感激。
當看到棺槨的那一刻,胡文娜女士和趙翼的母親都不禁渾身一顫。
當看到趙翼烈士遺像的那一刻,所有的悲痛都如決堤的洪水一般涌上心頭,再也無法抑制。
胡文娜女士和趙翼的母親,終于放聲痛哭起來。
那哭聲在寂靜的空氣中回蕩,讓人听了心碎不已。
與此同時,軍樂隊奏響了悠揚而悲傷的《思念曲》。
樂曲如泣如訴,仿佛在訴說著對趙翼烈士的無盡思念和敬意。
兩名儀仗隊員神情肅穆地捧著趙翼烈士的遺像,緩緩朝他的家屬走去。
在他們身後,八名同樣身著軍裝的儀仗隊員抬著棺槨。
當走到家屬面前時,儀仗隊員們停下了腳步。
胡文娜女士在一名女軍官的攙扶下,牽著兒子緩緩向丈夫走去。
當她走到丈夫的遺像前,看到丈夫那熟悉的面龐時,她再次痛哭了起來。
片刻後,她強忍心中的悲痛,輕輕地擦拭著眼角的淚水。
然後,示意兒子趙勇烈過來接過父親的遺像。
年僅 8 歲的趙勇烈,雖然年紀尚小。
但在這一刻,他知道,父親永遠地離開了他。
當趙勇烈接過父親的遺像時,他的小手緊緊握住相框,生怕一不小心就會失去父親最後的影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著遺像里的父親,趙勇烈並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哭鬧,而是默默地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這一刻,趙勇烈仿佛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大人。
就在這個莊嚴肅穆的時刻,現場突然響起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聲音。
這個聲音,來自于趙翼的父親趙寶軍。
他強忍著淚水,喉嚨里卻突然發出了一陣哭腔。
唱起了那首,中原省人耳熟能詳的豫劇片段︰“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
只見他滿臉悲痛,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但是,他依然堅持著唱出那一句句豫劇唱詞給兒子听。
柳遠方注意到了兩位軍部首長臉上露出的疑惑神情,他輕聲解釋道︰“這是豫劇,是中原地區人們最喜歡的一種戲劇形式。”
“我想,趙大哥可能是想用這種方式,來為他的兒子送行,送他最後一程。”
听到柳遠方的解釋,兩位首長似乎明白了趙寶軍的用意。
他們默默地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和尊重。
當棺槨被緩緩放入靈車後,趙翼烈士即將踏上歸鄉之路。
就在這時,塔台上傳來了航空調度員的聲音。
那聲音明顯帶著哽咽︰“ca1413航班,請求通場致哀。”
整個鄭都市機場,都知道了烈士回家的消息。
這一刻,所有航班暫時停運。
機場內的所有人,齊齊的向烈士乘坐的靈車,行注目禮。
而在蔚藍天際中,一架正在進近的客機也收到了塔台的消息。
它如同一只巨大的白色飛鳥,展開了它的襟翼。
飛機在靈柩上空,劃出了一道肅穆而莊重的白色航跡雲。
它仿佛是在向這位英勇的烈士,致以最後的敬意。
當靈車緩緩駛出鄭都市國際機場時,機場的氣氛顯得格外凝重。
早已等候在兩旁的警車整齊地排列著,他們將會守護著這位歸來的英雄回家。
警笛驟然響起,劃破了寂靜的空氣。
這些警車緩緩開到路中間,為靈車開路。
十幾輛警用摩托車如同忠誠的衛士一般,緩緩地開到靈車的兩旁。
它們的存在不僅是一種護衛,更是對烈士的一種敬意和尊重。
當車隊駛入鄭都市市區時,路兩旁,自發趕來的市民們人山人海。
他們手持橫幅,上面寫著對烈士的贊美和敬意︰“英雄,我們接您回家!”
“維和英雄,祖國驕傲!”
這些橫幅在風中飄揚,仿佛是人們心中對烈士無盡的思念和感激。
從鄭都市機場到高速路的途中,近 20 公里的路程。
原本短暫的車程,卻因為人們的深情厚意而變得漫長。
車隊緩緩前行,承載著人們的哀思和敬意。
這近20公里的路上,幾十萬名鄭都市市民手持橫幅,飽含熱淚。
他們靜靜地站在道路兩旁,向載有烈士靈柩的靈車行注目禮。
趙翼烈士的後事辦完後,軍方也覺得得做出調整部署。
自從炎國參加國際維和任務以來,遠在國外的維和部隊多次遭到當地武裝分子的偷襲。
上到杜中校,下到基層戰士,都倒在了異國他鄉。
愈發強大的炎國軍方,再也不願意看到英雄流淚。
于是,軍部高層召開了一場重要會議。
會議室內氣氛凝重,眾多領導們面色凝重地討論著應對之策。
此次會議級別之高,令人不敢相信。
多名資歷章已經摞滿的大佬,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在會議上,各部門首腦紛紛發表意見,認為當前維和局勢嚴峻。
需要派遣一名具備果敢決策能力、敢于拼搏且作風強硬的指揮官前往處理。
就在此時,李鎮南抓住機會,提出將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少壯派將領柳遠方調回部隊。
然而,這一提議卻遭到了政工部大佬的質疑和反對。
他認為,維和行動的首要任務是監督沖突各方執行停火協議,而不是主動介入戰爭或干涉他國內政。
他強調這是聯合國方面明確規定的原則,必須嚴格遵守。
面對政工部大佬的觀點,級別相當的李鎮南毫不退縮。
他態度堅決地回應道︰“規矩?規矩是什麼?hg又是什麼東西?”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決心和自信。
只見他神情肅殺的舉起右手,緩緩握成一個拳頭。
然後,緩緩說道︰“只有拳頭,才是硬道理!只有拳頭,才是規矩!”
接著,李鎮南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指出,維和行動的目的是維護和平。
如果只是被動地監督停火協議,而不采取實際行動解決問題,那麼維和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不僅耗費巨大的財力、兵力,效果還收效甚微。
他認為,維和過程中,誰敢向我們呲牙,那就解決掉它!
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我們的大國形象!
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敢襲擊我們的勇士!
最後,李鎮南感慨地說︰“各位!這麼多年來,有多少英勇的戰士,為了維和事業,倒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今天是趙翼!明天呢!又會是誰?”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犧牲烈士的悲痛。
最後,在投票表決環節中,第一副率先舉起了右手。
一周後,離開軍隊一年半的柳遠方,收到了國防大學的一份錄取通知書!
喜歡寒門崛起之從少校晉升將軍請大家收藏︰()寒門崛起之從少校晉升將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