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張平的眼楮又亮了不少,但是沒有多長時間,就又暗了下去,他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但是過年的時候給他提起來的那股心氣,基本沒有了,他在奴隸工里面,也逐漸平凡,韓師傅已經走出來了,雖然還是擔心自己的兒子,但是也開始有興致繼續觀察張平了 對于張平這種甘于平凡的選擇,他還是很滿意的,畢竟廠里的恐怖氣氛實在是太嚇人了,誣告居然是不用提供證據的,而且都不帶審問的。
    八月份的時候,廠里又出現了一次這種舉報事件,不過這次舉報是真的,倒也不屬于誣告,但是對工人的影響卻要大很多。因為這一次出事的是一個老工人,三十來歲,因為奴隸工是工廠被欺壓最厲害的一個團體,所以這人在奴隸工里面,宣傳大家要團結起來,聯合更多的工人,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推翻婁老板的暴政。他還指望解救奴隸工們,並且給他宣傳一下,大家進入統一戰線呢,結果沒想到,他聯絡的奴隸工想的卻更多的是怎麼把他變成自己進步的台階。
    他一共在奴隸工里面拉攏了六個人,結果六個人居然爭先恐後的去把他給舉報了。張平,因為年齡小,逃過一劫,他連哪的事都不知道。這一次,被舉報的人,是直接被活活折磨死的,都不是直接打死這麼干脆,張平是徹底害怕了,連想要成為正式工的想法都沒有了,畢竟他想要成為正式工,一方面是過得更好,另一方面是希望擺脫這種朝不保夕恐怖生涯,但是沒有想到,就算是成了正式工,依然有被誣陷的危險。
    這個人的罪名,廠里不敢公開,他們也怕,現在的工人根本就沒有接觸過這種思想,萬一公開了,反倒是讓工人提前接觸了,那事情就大條了。這一次殺人找的罪名,基本就等于莫須有,這種玩法怎麼可能不讓張平等人害怕。六個人一起舉報,也都一起轉正,但是轉正之後,並沒有留在這三個廠里,而是說讓他們去礦上當個小頭頭,幾個人大喜過望,然後就跟著走了。
    結果,半路,一人一槍,全都解決了。開玩笑,你們雖然舉報的積極,但是你們也接觸了那些思想,萬一以後你也覺醒了怎麼辦,所以,直接先殺為敬,幾個人前腳當了叛徒,後腳人就沒了,這能說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嗎?六十幾個奴隸工,現在居然只剩下五十來個人了,時間一年還不到呢,可見情況有多惡劣。
    到了九月,發生了一點小摩擦,齊盧產生了一點小沖突,打起來了,然後迅速南北並進,戰線快速擴張,因為是南邊先動手,大帥的兵先是調往南邊,結果這時候北邊也開始動手了。不過有一說一,大帥的軍力確實不錯,三線開戰,居然都能維持戰略僵持,當然這也和南邊出工不出力有關系。
    這個時候,東洋在國內訓練的臨時部隊開始動手了,破壞公路,鐵路,這個不稀奇,戰爭嗎,但是,他們居然為了所謂的打擊敵方有生力量,打擊敵方後勤,開始對老百姓下手。後方可以說完全亂成了一鍋粥,但是大帥還是有些能耐的,在南線戰略收縮之後,北線居然頂著巨大的後勤壓力,依然打成了戰略僵持。
    外面怎麼打,無所謂,津門還是很太平的,因為不能驚擾了租界里面的洋人老爺。這時候所謂的保皇黨開始發力了,在內部各處搞串聯,曾經聯絡的基層軍官,各個保安部隊,也開始在背後搗亂,但是由于大帥的部隊都是輕步兵的原因,對後勤壓力沒有那麼大,雖然有些地方出現了潰敗,但是主體防線上,依然處于僵持狀態,反倒因為前線的收緊,能騰出手來收拾後方的叛亂了。
    這個時候,東洋開始介入,開始所謂的居中調停,但是一看調停策略,那完全就是心眼子偏到姥姥家了。四面楚歌,前方戰敗,被迫僵持,後方四處起火,後勤困難,沒有外援,很明顯,失敗就是早晚的問題,所以某個在京城駐守的將軍,在南北共同努力下,發動了政變。這下好了,大帥被迫回援,但是在多方打擊下,只能一路南下,遠離了所謂的權力中心。
    巡閱使一方全面勝利,正式入主京城,當然明面上,他不是老大,因為出身問題,目前他基本不能服眾,而是放了一個傀儡在上面。不過,由于這一次參與的人成分過于復雜,再加上一些別的原因,皇帝最終被趕出了皇宮,被趕回了親生父親家里居住。這也是一種態度,想讓我幫你復闢,門都沒有,我打仗的目的是自己當老大,不是請個祖宗在自己頭上蹲著。
    保皇黨們雖然沒有被清算,但是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出現了一小波外逃現象,但是咱們的貝勒爺,因為妻子的國籍問題,日子過得還不錯,沒有受到什麼特殊針對,反倒是借著這個機會又侵佔了不少土地。收獲最大的就是咱們的楊營長,這一戰,他的嫡子哥哥戰死,連家里也被“土匪和叛軍”給洗了,作為他爹的唯一的兒子,順利的繼承了他爹因為痛失愛子之後無心理事產生的所有遺產。
    在大家的幫助下,組建了一支保安旅,帶隊往西京去了,因為這一次戰爭中,他站的是在京城組織政變的那一波,沒有留在京城,去西北當土皇帝去了,楊營長暫時下線了,他這種旁系中的旁系,在哪也很難得到重用,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為了權力連自己的哥哥和佷子都要殺的人呢,不是所有人都是李世民,而且李世民在這個時間段可沒啥好名聲,這個時候的文學界和史學界對他的評價是心狠手辣的庸君。
    沒錯,清朝之前的明君典範之二,李世民,後世的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千古一帝,在這個時候的評價是個庸君,就差得一個唐實亡于貞觀了,重點抨擊的就是他恢復奴隸制,以及為了顧及自己名聲,對外族過于大方,使用異族雇佣兵,強枝弱干的政策,導致了大量外族崛起。甚至有更離譜的,把遼金元清這些政權的崛起,都直接歸罪于李世民,也挺離譜的。當然李世民戰略眼光確實挺一般的,但是要說他是庸君,那可真就是太過分了。
    喜歡日記︰系統請大家收藏︰()日記︰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