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跟隨何曉娜繼續學習了《妙法西域記》,今天學習第四十七記,記錄如下︰
我問上師︰“萬法于自性中而生,與我之‘覺性’照見種種聲色等相有什麼區別呢?”
上師回答︰“一切法于自性中‘如是’升起,比如山河大地,鳥獸蟲鳴,酸甜苦辣,香臭腥騷,疼痛舒癢,生滅動遷等。反過來,‘如’無所而于覺性中為能住。比如暮鼓晨鐘穿透薄霧,聲波乍起時,‘如是’自然顯發。這聲響無根可尋,既非鐘體所固藏,亦非空氣流動所專屬,更非耳膜褶皺所能描畫,恰似閃電破空,無跡可依。然而,這般無形之聲,卻能于覺性清明中清晰朗現。山河落眼,酸甜著舌,生滅于意,亦復如是,雖無實體落點,卻如是呈現。世間種種‘如是’,皆因前塵妄見,而于覺性中升起,故能于覺性中安住。且種種‘如是’,不受時空束縛,無有處所可尋,卻在覺性觀照中縴毫畢現,自在安住于覺性之中,如飛鳥凌空,湖月落影,只因覺性本具妙明妄見的性質 。”
我問上師︰“既然‘無上菩提本覺明妙’有‘妙明妄見’的性質,此妙明性常住不滅,片刻不會中斷,所以世界片刻相續不斷。那我們見世間一切相以及心中種種感受,就沒需要離相破執了呀?”
上師回答︰“這就是《圓覺經》里要告訴我們的圓覺境界。經里說‘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即顛倒不生,為佛菩薩真三摩地。你已經明白了‘如’無所而于覺性為能住,就會明了‘如’即‘覺’,‘覺’即‘如’,再也不會分別如的‘是相聲色’與我的‘六性辯明’,這就是如來的圓滿覺性,則不生顛倒。”
我問上師︰“《圓覺經》的大概義理是什麼呢?”
上師回答︰“《圓覺經》的核心義理是這樣︰
1. 圓覺妙心為一切的發起或者成因的根本,世間一切相也是因此心成體。人人亦用此心見聞覺知,正常生活,這就是萬法的平等真如性,它是包容萬象的大法門,是一切的本源,如摩尼珍寶般純淨無染,超脫生滅輪回。但因無明貪念,眾生迷執種種虛妄幻真,無法認知真真如自性。
2.知幻即離的覺悟論,經中強調‘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當眾生意識到色塵煩惱等是虛幻不實的,當下即踏上解脫之路,無需刻意尋找方法或追求次第,覺醒沒有門檻,離幻就是覺悟的體現。
3.圓覺法門的修持論,圓覺法門是快捷的成佛法門,通過修止、修觀、修禪那來實現。修止是讓心性專注不動;修觀是用觀法觀察境界,不被幻象迷惑並看清真相;修禪那是靜慮正審,以清淨圓滿心思維,脫離業障。這三種修持方法貫穿一切禪法構成圓覺二十五輪。同時,修行中要去除禪病,以正確的方法和心態修行,不執著于外境和妄念。
4.目標︰《圓覺經》以圓覺妙心為核心,教導眾生認識到身心皆幻,通過圓覺法門的修行,離幻覺悟,回歸清淨的圓覺本性,即‘如’無所住而于覺性為能住,從而獲得自在無礙的精神境界。”
他們讀完記言,盛施柔輕撫茶盞,氤氳熱氣在她眼前朦朧了窗景︰“听了今日講解,突然想起去年深秋登山,見漫山紅葉紛揚如霞。那時只覺絢爛,現在想來,紅葉的明艷、秋風的涼意,何嘗不是在覺性中‘如是’升起?我們總執著于‘看紅葉’這個念頭,卻忘了這一切本就自然顯發,如鏡映物,不留痕跡。”
候韻音指尖輕叩桌面,若有所思道︰“‘知幻即離’四字,看似簡單,實則如利刃破繭。我小時候在西域軍營練武,怕打仗而焦慮整夜,輾轉反側時忽然驚覺,這些擔憂不過是虛妄心念的堆疊。當意識到焦慮本身虛幻,那緊繃的情緒竟真的如潮水退去,這或許就是‘離幻即覺’的瞬間體悟。”
魏子豪雙目微闔,緩緩說道︰“圓覺法門的修持論,讓我想起初學書法的經歷。臨帖時心浮氣躁,字也歪扭不堪;唯有凝神靜氣,專注于筆尖與宣紙的觸踫,方能寫出幾分神韻。這與‘修止’讓心性專注不動何等相似?修行不是遠離塵世,而是在生活點滴中觀照自心。”
金君寶展顏笑道︰“原來‘如’與‘覺’本是一體!就像孩童看世界,見到流雲便追逐,听見鳥鳴便歡笑,從不會糾結雲從何來、聲歸何處。我們長大後反而生出諸多分別心,把簡單的‘如是呈現’拆解成無數煩惱。若能回歸那份純粹的覺知,或許就能體悟如來的圓滿覺性。”
四人相視一笑,茶香與思緒在室內交織,窗外陽光正好,將桌上的《妙法西域記》染成金色,仿佛印證著這一場關于圓覺妙義的深刻共鳴 。
盛施柔將茶盞輕輕放下,清脆的踫撞聲在靜謐中回響︰"突然想起《圓覺經》說圓覺妙心是一切本源,這讓我聯想到人們的種種焦慮。我們總在追逐物質的豐盈,卻忘了真正的富足源于內心的覺性。就像眼楮里不斷跳出的色彩,耳朵里不斷跳出來的音聲,心識里不斷跳出的執識念頭,看似熱鬧非凡,實則如鏡花水月,唯有回歸覺性,才能看清這些虛妄不過是過眼雲煙。"
候韻音若有所思地點頭︰"是啊,修持論中的修觀讓我深受啟發。就像我們看一幅畫,初看只覺色彩斑斕,但若用心觀察,便能發現畫家在筆觸間的心境流轉。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若以觀法去審視,都能照見其中的虛幻本質。這種覺察,就像是為心靈裝上了一面明鏡,照破所有迷惑。"
魏子豪微微皺眉,神情專注︰"說到祛除禪病,我深有感觸。曾經我執著于每日必須完成固定的修行功課,若有一日未能如願,便心生懊惱。現在才明白,這種執著本身就是修行的阻礙。真正的修行,應該像溪水般自然流淌,不刻意強求,不被形式所困。"
金君寶興奮地拍了下桌子︰"我忽然理解"圓覺二十五輪"的深意了!這就像不同的道路都通向山頂,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方式。有人在閱讀中體悟,有人在勞作中覺醒,關鍵在于是否能在當下保持覺性,讓每一個當下都成為修行的契機。"
四人沉浸在思索中,屋內一時寂靜。窗外的鳥鳴聲忽遠忽近,陽光透過樹葉在地上灑下斑駁光影,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圓覺妙義——一切皆在覺性中自然呈現,無需執著,不必強求,只需以一顆清明之心,如實觀照。
喜歡迷霧星球的曙光請大家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