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星球的曙光

第63章 心有六取緣何起,命因諸障念中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盧世鋒 本章︰第63章 心有六取緣何起,命因諸障念中生

    何曉娜繼續帶著學子們學習帝師手記︰

    第十篇︰心之認知、六辨明心與解脫之道

    我心向道,志在徹悟。聖人曾言,心者,非肉團之軀,亦非單純之念。心之妙,在其能覺、能思、能應萬物。

    我曾以為,心之所向,便是我之歸處。然聖人示我,心亦有縛,若心著于相,為物所牽,便入迷途。譬如,見繁花盛景,心生喜意,欲留其永駐,此喜便成執念;遇困厄挫折,心生憂苦,若陷其中,憂苦則為枷鎖。心隨境轉,不得自在。

    于是我靜心思索,如何使心解脫。聖人雲,需明心之本體,澄澈如鏡,物來則照,物去不留。當觀照內心起念之時,不隨念而流浪,如旁觀者,靜守本心。

    我嘗試于日常諸事之中踐行此理。遇順境時,不再沉醉于喜樂,而察喜樂之念生滅;逢逆境時,亦不被悲苦淹沒,細究悲苦之緣起。漸覺心之空間,似有拓展,不為一時之情緒所拘。

    然此中亦有困惑,有時念起如潮,難以即刻平息。聖人告我,莫急莫躁,修行非一蹴而就。但守正念,持之以恆,終可使心定于清淨之境。心若清淨,則能洞察萬物之性,不為表象所蔽。

    我深知,此乃漫長之路,需于每一念間修持。但我堅信,只要不懈努力,必能掙脫心之枷鎖,達于自在解脫之域,明了心之真如,與道合一,于諸般境界皆能泰然處之,不為物擾,不為情困,心光朗照,無所障礙。

    繼而,我問聖人關于心的本體,“我如何了悟本心的照性?”。

    聖人言︰“依身有六類對應。眼對光、因明障而取觀感;耳對風、因動障而取听感;鼻對空、因通障而取嗅感,舌對物、因味障而取嘗感,身對水、因合障而取觸感,腦對知、因有障而取想感,此六皆為我心以己取己而已”

    我疑︰“身是合障而取觸感,為何要對應外界的水?”

    聖人釋︰“身觸需先合,方有受,只有水的續合性才能傳遞觸感。故身以水成,無水則無感,如捏發,手有感而發無感。愛事也是此理,故男女交合有水發性,才有生命。”

    我思︰“此六者,何者為真我?我平時所說心,又是何物?”

    聖人說︰“若言心是你亦可。心乃六感之一,亦含六感之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此六種外在,是感業見生的妄見。心念取明時,感明心即光;念取動時,感動心即風等,此皆是心以己照己而已”。

    我再思︰“真我即心,心感業見生而成外境,這與六根何關?”

    聖人答︰“就比如眼楮吧,是為了明之業障的工具,了者是心,故眼為心造,不能長存”。

    第十一篇︰妙無真我,湛然常住,有覺明之性

    我在深沉的思索中徘徊許久,終向聖人發出疑問︰“我心為何會呈現出明取、動取、通取、味取、合取、想取這六種形態?好似缺了這六取的障礙,心便會陷入虛無。心若不在,那就不存在感業見生了,那光、風、空、物、水、知等一切也都將隱沒,整個世界亦會崩塌于無盡的空無。我進而苦思,既然初始一切皆為空無,為何會突然有這六取的障礙出現呢?從而心能以己照己,從而構建出這紛繁的世界,以及根器與生命的形態呢?”

    聖人微微垂眸,緩聲而言︰“你看,前一刻心取于明,與光相應;後一刻又取于味,關聯于物。若明的感業消失,依然可以有味動合等的感業”

    我細細思量。問道︰“這六種取的狀態猶如圓環轉動,循環不息,自然的取納不會輕易斷絕。但當身軀走向死亡,這六種感業體系似乎便會瓦解消散。心也就沒有了,世界和生命也就徹底消失了,那為何生生不息?”。

    聖人目光深邃,說道︰“你已開始觸及真意。世間萬象,皆因心的變動而如波瀾起伏,世界亦隨之變幻無窮。當明的感業消逝,可以歸于心;包括動,通,味,合,有的感業消失,仍可歸于心。那麼,若心全然消失,不能發感,這又該作何解?”

    我沉吟片刻,答道︰“或許應是歸為無的境地吧?”

    聖者輕輕搖頭,追問︰“此‘無’是絕對的不存在?還是存在的一種不可追尋?”

    我心中似有靈光一閃,趕忙回應︰“並非如此!若真的是徹底的不存在,那心與世界又怎會有起始與存在的根基?由此可知,必然存在一種覺明的本體,從前面的種種解析來看,此覺明之性蘊含著妙明的特質,它便是一切的根源。”

    聖者面露欣慰之色,說道︰“正是如此。此覺性的存在,若你不啟用它,它便妙無湛然,永恆常住,不生不滅,無來無去,猶如虛空,卻又蘊含無盡潛能。它是一切的本初,獨立不改,周行不殆,為萬有的源頭。

    一旦啟用它,這覺明之性必然彰顯出明白之性,有了這明白,便有了所明之物,就有了知道加以分別,于是你以及你的一切經歷、認知便在這知道的世界中虛妄建立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謂的心,不過是在這過程中產生的錯覺幻象。心在這一真法界的本體性中流轉不息,幻化成世間萬象,而其本體卻如如不動,覺明之性常存不失。”

    听聞此語,我仿若撥雲見日,心中滿是對這玄妙至理的驚嘆與喜悅,只覺周身輕松,似有一股祥和之氣盈滿心間。

    第十二篇︰生命是怎麼來的呢?

    那玄妙又純淨安寧的真正的自我啊,在這世上還有六種欲取的現象存在時,我暫且還是把它叫做心吧。

    因為心的作用而形成的這個身體啊,我也得讓它健健康康、強壯有力。

    但我始終不明白,實實在在是父母生下了我,可為什麼是因為心的了悟才成就了身體呢?

    我琢磨聖人說的話,當用到“明”的時候,真正的我、心的本體就變成了明,用明來了解自己,自己就成了光,所以光明和真正的我是一體的,變成了眼楮這個器官來接收外界的信息。

    我這樣思考,是我在決定用還是不用,這里面就有念頭產生。

    如果在那玄妙純淨、沒有雜念的真正自我當中,按道理應該有念頭才對。

    聖人回答說,凡是愛好學習、追求智慧的人,都應該像我這樣自己去領悟思考。

    聖人說,我把六業叫做六取,就是這個理。取者,就是念頭。

    生命是因為“了”才形成的,全都是因為有念頭啊,即平時說的了因果。

    有了念頭就會去想,所以說在想的過程中生命就得以延續傳承。

    要是和人間的父母有相同的念頭、相同的想法,實際上就變成了那玄妙的覺明真性中的一個念頭、一個想法。

    為了了此因障,就有了果報,心了成緣,然後就有了緣合,就有了生命。父母以及因障三緣不可或缺,生命就來到了這個世上。

    那念頭是從哪里來的呢?都是因為有欲取,而欲取之前必須先有識障,識障就叫做業吧。

    所以說父母和子女,是有相同的想法和業障的,這就叫做同業造因,不同的因,就會有不同的心。這樣就有了身體,也是業障的在外表現。

    所以啊,你要是不起念頭,世界就不會形成,生命也不會出現。要是念頭一個接著一個不停歇,各種奇妙的事物就會不斷產生,所以說這一切都在于一個“了iao”字”。

    喜歡迷霧星球的曙光請大家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迷霧星球的曙光》,方便以後閱讀迷霧星球的曙光第63章 心有六取緣何起,命因諸障念中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迷霧星球的曙光第63章 心有六取緣何起,命因諸障念中生並對迷霧星球的曙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