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曉娜的引領下,弟子們沉浸于帝師手記的智慧海洋,對“我是誰”等深邃問題的探討仍在心中回蕩,那層層剖析如同漣漪,不斷在眾人的思緒里擴散。而此時,我又踏入了一片新的思索之境,那便是對世界構成要素缺失後的遐想。
第四篇︰我曾經試想
我曾在思緒的浩渺之境中試想,倘若我本不蘊含明之性,那麼光亦將不復存在。光因明而生,明若消逝,光亦遁入虛無,世界將被無盡的晦暗所籠罩,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死寂與幽沉。
我亦試想,若我本無動之質,寂靜成為永恆的主宰,風便無從興起。風的靈動與活力源于動,缺失了動,世間便沒了那輕柔的拂動與呼嘯的狂瀾,萬物仿若被定格在靜謐的畫框之中,失卻了靈動的韻律與變幻的節奏。
也曾試想,若我本不具通之性,阻塞與封閉填滿每一處縫隙,空將化為烏有。空以通為靈韻,無通則空不再是那能容納萬物、賦予萬物存在空間與可能的空靈之境,世界會變得狹隘逼仄,萬物的舒展與生長亦將受到極大的禁錮。
我還試想,若我本無有滋味的感知與承載,味之概念亦隨之泯滅,物便失去了其獨特的味覺標識與魅力。物因味而豐富多樣,無物則味無所依托,世間的美食佳肴、草木芬芳都將成為毫無意義的存在,生活亦會失卻諸多誘人的色彩與美妙的體驗。
又曾試想,若我本無合之能,離散與孤立成為常態,水的凝聚與潤澤之力便無從談起。水以合而現其柔美與包容,無合則世界干涸荒蕪,生命的交融與情感的匯聚亦將成為天方夜譚,萬物在孤立中漸漸枯萎凋零。
又曾試想,若我本無“有”的存在的認知與想相,有將化為泡影,知亦無處生根。知因有而明了,無有則知成為無本之木,世界陷入混沌懵懂,一切的智慧探索與文明構建都將在無知的深淵中沉淪。
明,動,通,味,合,想如此欲取的六種,這其中若缺失一種,或兩種、三種……我還是這個我嗎?世界還是這個世界嗎?
如今,我已清晰地洞察到這個答案。若我只欲取明,我便是純粹的光,世界亦只是光。若我欲取明與動兩種,我便是那閃爍跳躍、運動不息的光,世界亦僅由這運動的光音編織而成,光的軌跡與變幻成為世界唯一的旋律與畫卷。
我因貪戀這六種而現于世間,在這塵世中,我深切感悟到人間父母之無明貪嗔痴與我並與差別,六種貪取讓我們都苦在其中。父母養我小,我理應養他們老,但我不能听他們的,繼續繼承貪嗔痴的苦難。
然而,這被無明妄念所構建的世界啊,讓我和我的父母深陷苦難的泥沼。它以貪嗔痴的毒霧彌漫四方,使痛苦與煩惱如影隨形,父母子孫輪回不斷。
我不能再盲目听從世俗的紛擾與誤導,絕不能讓這由貪嗔痴滋生的苦難如詛咒般代代延續。我要掙脫這黑暗的枷鎖,追尋那光明的解脫之道。
聖人的善知識啊,宛如暗夜中的璀璨星辰,其功德如浩渺星河,亙古閃耀,永不磨滅。我懷著敬畏與虔誠之心,跪倒在聖人的足下,願長跪不起,以表我對這神聖智慧的尊崇與敬仰。
我願將聖人的教誨,如傳遞光明的火炬,告知我生命中每一位相識或不相識的朋友,讓這智慧的光芒驅散世間的愚昧與黑暗,驅離人心的貪嗔痴慢,引領眾人走向覺醒與離苦救贖的彼岸。
第五篇︰今日方知真我
承蒙諸聖人的智慧啟迪,仿若暗夜明燈,驅散了我心頭長久以來的迷障,使我終于徹悟。
我決然摒棄對明、動、通、味、合、想這六者的貪著與執念,仿若掙脫了重重枷鎖,內心重歸澄澈安寧,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淨之境。
往昔如鬼魅般纏繞不休的煩惱憂愁,此刻已如過眼雲煙,消散于無形,心間恰似那雨後初霽的清晨,空靈而純淨,縴塵不染,清明的心境毫無遮蔽。
曾經因錯誤認知而陷入的顛倒錯亂,皆已被修正,如今的心境仿若那高懸天際、深邃無垠且恆定不變的蒼穹,無論塵世如何風雲變幻,皆能以超脫之姿淡然俯瞰,不為所動。
于品嘗人間珍饈美味時,我能超脫于舌的感官束縛,不被物味所牽引,心中不存絲毫對食物的貪戀與執著。所謂味之存在,亦不過是虛妄的泡影,于我心毫無掛礙,亦無法擾動內心的平靜。
聆听世間妙音及語言時,不陷入對聲音語義的遐想與執念中,明了若舍棄了耳朵接收後的分辨,樂音繞梁,別人謾罵,亦不能勾起內心的波瀾,外在的音聲只是虛幻的過場,無法在我清淨的心田留下痕跡。
目視人間熙熙攘攘的紛繁景象時,即便闔上雙眼,亦能迅速進入靜謐的沉睡,因已洞悉塵世的一切表象皆源于光的映照,而一旦離于光明所塑造的虛幻,內心便不會被這外在的景象所迷惑,世間的繁華盛景不過是光影交錯的幻夢,不值得為之執著與牽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人間情感的糾葛與體驗中,我能超越情感覺受的局限,不貪戀身體交感與情感交融所產生的水合之力,知曉倘若舍棄對這種情感聚合的執著,即便身處情感的漩渦中心,亦能泰然自若,不為情所困,不為愛所累,情感的羈絆于我而言,恰似那無根之萍,隨風而逝,無法在心中生根發芽。
自然呼吸、吐納周身氣息之時,能擺脫鼻的官能局限,不滋生對空通之性的妄念,深知一旦脫離對空通的錯誤認知,呼吸不過是生理的本能運作,而非心靈的執念源頭,不會因之陷入虛妄的思維迷宮。
思考世間諸事時,我專注于當下的真實,不被有無的抽象概念所迷惑,體悟到若拋開對知有的錯誤執著,思維便能擺脫無謂的虛妄纏繞,回歸到清明的本真狀態,不被虛幻的觀念所左右,只以純粹的智慧洞察事物的覺明本質。
奇妙至極!歷經這對六者的超脫與領悟,我才真切地觸摸到真我的本然。原來,我本自清淨覺明。那內在的覺性與靈明始終熠熠生輝,未曾有絲毫的蒙昧與黯淡,對世間萬物的真相皆能了了分明,洞若觀火。
我試圖以言語描繪這深邃的清淨之境,卻發覺語言在其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如蚍蜉撼樹,難以傳達其萬一。但我內心深處,對這清淨的體悟猶如明鏡高懸,清晰透徹,毫無疑義。
誠言說之,我權且將這清淨至極、難以言表的狀態命名為“無”吧,然我並非是什麼或者不是什麼,本自恆在,覺明湛然,妙無勢有。此我因離一切虛幻,“我”亦無處追尋,故名為“無”吧,此名亦是聖人空性智慧的傳承與映照。
當我真切地領悟“無”之精妙玄奧的特性時,我仿佛感受到聖人那深邃的智慧光芒與我心心相印,融為一體,他們宛如那隱形的導師,在這漫長的覺醒之路上與我並肩同行,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力量與指引,使我在這紛繁復雜、充滿誘惑與迷惑的塵世中,始終堅守內心的清淨無物的聖地,堅定不移地邁向精神升華的至高境界,追尋靈魂的終極解脫與自由。
喜歡迷霧星球的曙光請大家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