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成龍、妙成鳳與馮文輝似歡快的小鳥,拉著馮妙元與金有妙開啟歸谷村之行。
來到蠶桑林,陽光斑駁閃耀。“阿爹,阿母,瞧我們的功夫!”妙成龍呼喊後,三人齊展武術。妙成龍出拳帶風,妙成鳳身姿婀娜且剛勁,馮文輝沉穩專注,林里拳聲回蕩。
離了蠶桑林,妙成龍嚷著︰“去果林,杏子可酸了!”果林里,他爬上樹搖落杏子,妙成鳳與馮文輝撿取。“阿爹,阿母,嘗嘗。”金有妙咬了一口,“哇”可酸了,他回頭給馮妙元說道︰“還記得第一次來我家吃杏子嗎?”馮妙元笑著說道︰“當然記得,這杏子和你家那杏子真有的一拼”。說著,他倆笑了。
至豌豆地,豌豆莢飽滿。“阿母,你嘗”,妙成鳳剝莢獻豆,馮妙元嘗之覺甜。說道︰“和當年金山村你阿爹帶我吃的一樣甜”。
苜蓿地中蝴蝶翩躚,正逢林悅兒前來加入,妙成鳳拉住她的手就去追蝴蝶。馮妙元說道︰“就是你阿爹帶我在金山村的苜蓿地里追蝴蝶,教我捉螞蚱的,這里和當年一樣好玩”。妙成龍說道︰“金山村在哪里啊?”金有妙說道︰“就是阿爹的故鄉”。
終到土豆地,螞蚱亂蹦。妙成龍與馮文輝悄然靠近,猛地一撲得手。“阿爹,看螞蚱!”金有妙夸贊不迭,說道︰“我看你們抓螞蚱,比阿爹當年還厲害,你阿母還說我比螞蚱長的好看多了呢”。妙成鳳笑的前俯後仰,說道︰“阿爹怎麼能和螞蚱比呢”。
接著,他們來到鹿泉河畔。河水波光粼粼,妙成龍高喊︰“阿爹,阿母,摸魚咯!”便踏入河中,馮文輝與妙成鳳緊跟其後。金有妙在岸指導︰“輕點,莫驚魚。”妙成龍緊盯水面,雙手緩探入河,猛一捧︰“抓到啦!”
而後,妙成鳳拿出風箏︰“放風箏啦!”金有妙迎風起跑,待風箏升起,將線交予妙成龍︰“兒子,掌控好。”妙成龍緊握線,望風箏升空,滿臉自豪,馮妙元在旁幸福微笑。
隨後,他們來到河畔旁邊的大池子。池中蝌蚪自在游弋,引得孩子們歡呼雀躍。
妙成鳳蹲在池邊,眼楮緊盯著蝌蚪,問道︰“阿母,蝌蚪會變青蛙?”馮妙元答︰“會,長大捉害蟲。”林悅兒拿著小樹枝輕撥水,說︰“這蝌蚪好多,又小又可愛。”妙成龍興奮道︰“咱們比比誰捉得多。”說罷,他與馮文輝、林悅兒紛紛伸手捉蝌蚪,濺起陣陣水花。
孩子們捉完蝌蚪,來到鹿泉河畔蠶桑林。陽光透過枝葉縫隙傾灑,如金紗披落,蟬鳴此起彼伏,奏響林中葉韻。石桌凳處,眾人圍坐。
妙成龍起身,繪聲繪色講道︰“我見一個很大的蠶,身比我指頭大,吃葉可快了”,言罷,眾人皆笑。
妙成鳳與林悅兒,起身就唱道︰“蠶桑林里好風光,桑葉青青映暖陽。小蠶吐絲織夢想,鳥兒歡唱伴我旁。”聲若靈泉,繞林不絕。
孩子們你言我語,述林中奇事。金有妙與馮妙元笑而傾听,鼓掌贊譽。金有妙心里想著,願此美好永駐,家庭溫暖常存,不受外界侵擾,讓孩子們的笑聲永遠回蕩在這方天地。他們在蠶桑林眼看太陽西斜,便踏上了歸家的路。
剛進家門,飯菜的香氣便撲鼻而來。原來是何玉早已在廚房忙碌許久,精心烹制著美味佳肴。馮妙元見狀,趕忙走進廚房幫忙打理,清洗蔬菜、擺放碗筷,二人配合默契。
不多時,一桌豐盛的飯菜便已就緒。馮炳章也來到飯桌前,桌上擺放著幾壺酒。金有妙笑著正欲給孩子們斟酒,馮妙元連忙阻攔︰“孩子們還小,莫要飲酒。”
酒過三巡,大人們興致漸濃。妙成龍率先起身,端起一杯茶,模仿古人的模樣,搖頭晃腦地說道︰“今日歸谷游,歡樂心中留。桑林習武藝,河畔戲魚鰍。”眾人听了,皆拍手稱贊。
妙成鳳也不甘示弱,起身吟道︰“果林杏子酸,豌豆甜心間。苜蓿蝶飛舞,此景醉流年。”馮文輝略作思索,接著道︰“土豆螞蚱跳,池邊蝌蚪鬧。鹿泉歡歌處,情誼永不消。”
馮炳章听著孩子們的詩作,哈哈大笑,他端起酒杯,對著孩子們說道︰“你們聰慧機敏,日後定有大作為。”說罷,與金有妙相視一笑,一飲而盡。
馮妙元也淺酌一杯,微笑著看著大家,眼中滿是幸福。飯桌上,歡聲笑語不斷,美酒佳肴相伴,一家人其樂融融,盡享這溫馨的相聚時刻,仿佛世間一切煩惱皆被拒之門外,唯有這滿室的溫情與愛意在緩緩流淌、蔓延。
晚上孩子們都睡去了,馮妙元問金有妙道︰“我離開高昌後,般伽彌陀上師都講了什麼?”。只听金有妙言︰當時,我問上師道︰“啟請上師,即說業障現前,不要妄認,就不受報,不管我妄認不妄認,畢竟現前,我如何自處?比如疼痛,愛怨,尤其是生死輪回,我實實難以自了,明理之後有何修持之法?”。
般伽上師答道︰“最好就是不做不受,尤其當斷殺盜淫三業,最為根本。故世間人已輪回世間,當斷此三業為修行第一要義。第二者,若業報已經現前,要做到不妄認,就得明生命的菩提真相,行如來本定,故讀聖賢善知識明理為修行第二要義。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讀一點就感覺自滿了。第三者,做到上面斷除萬緣和學習經典以後,常靜坐觀覺,觀覺即觀念,觀念即觀覺,即觀自在,念起不隨,為修行第三要義。第四者,長期做上面三個工作,時間久了,執心不起,處處歸真本定,則智慧自發,顛倒不生,就不會妄認一切障了。故發慧為修行第四要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繼續問道︰“如此說來,就是佛陀說的戒定慧三無漏學了”。
般伽上師答道︰“是的,此三無漏學即為出離輪回苦難的根本方法,你當時時勤修,莫貪欲懈怠即可”。
我繼續問道︰“那麼,戒除了戒殺盜淫,還需要戒什麼?”。
般伽上師答道︰“一切不好的習慣都得戒,比如抽煙,喝酒,罵人,妄語,口舌是非,挑食等”,
我繼續問道︰“說到挑食,有肉吃肉,有菜吃菜,這是肉食,修行人不挑能行嗎?”。
般伽上師答道︰“此肉又不是你殺,亦不為你殺,那它只是食物而已。若是你殺,或為你殺,有業嗔怨,你或受報”。
我繼續問道︰“那麼,定除了觀念頭,觀聲音等,還有哪些?”。
般伽上師答道︰“出家的修行人可以坐禪,在家人有時間也可以”。
我繼續問道︰“如此做下來,我如何知曉我有智慧了?”。
般伽上師答道︰“你自由了,身心無礙了,這是唯一標準。如果你還不自由,那麼就是離道甚遠,方法就要做出調整”。
馮妙元說道︰“就是順其自然,脫離我相,不執不貪,即是與道合一,與佛等同”。金有妙輕輕的摟住她,說道︰“是的,我非常欣慰你有如此悟性,因為不久可能我將西行,你和我早合二為一,與道同在,切莫太掛念而傷身自己”。馮妙元輕輕的“嗯”了一聲,依偎在他的懷里,摸了摸他胸口的那塊玉。
喜歡迷霧星球的曙光請大家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