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星球的曙光

第72章 何玉喜生男孩兒,妙元生下龍鳳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盧世鋒 本章︰第72章 何玉喜生男孩兒,妙元生下龍鳳胎

    轉眼就到了年末,今天是臘月初八,何玉生了一個男孩,名馮文輝,何玉全家都很高興。過了年,正月初三,馮妙元在高昌生了一對龍鳳胎,名妙成龍和妙成鳳,這年馮妙元二十四歲了。因為她和金有妙名字都有妙字,故給孩子賜妙姓。也是佛果道妙的意思。因為她和金有妙沒有成婚,生了孩子,會讓鄰居看父母笑話,她偷偷把兩個孩子送到了歸元村何玉夫妻撫養,這是後話,暫不細表。

    馮妙元生完孩子以後,身體還是比較虛弱的,雲昭君照顧的無微不至。金有妙也是把屋子里的爐子架的火熱。清晨,陽光穿過葡萄架的縫隙,照進溫熱的小屋,馮妙元看著孩子,又溫馨又踏實。

    這段時光,是金有妙一生當中,最難忘且珍貴的經歷,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回憶。飯他是不會做的,雲昭君會叫他去買菜,金有妙買的不是雞肉就是羊肉,因為他覺得,飲食是馮妙元身體恢復的關鍵,他也會親自一口一口的喂馮妙元喝雞湯。

    照顧寶寶孩子他也是義不容辭,寶寶剛出生的那幾天,總是哭鬧不止,他手忙腳亂地學著換尿布、喂奶、拍嗝。剛開始的時候,他總是笨手笨腳的,不是把尿布穿反了,就是喂奶的姿勢不對,幸虧雲昭君女孩子天生就懂這些。不過他學的很勤快,生怕雲昭君哪天離開。

    金有妙怕馮妙元感覺無聊或者擔心,他每天拉著馮妙元的手聊天,沒有去覺明院,也會靜靜的听馮妙元傾訴內心的感受。金有妙故事講的好,他也會講一些有趣的故事,逗她開心。他還會給她按摩,幫她緩解身體的疲勞和不適。每天晚上,他都會躺在她的身邊,握著她的手,讓她感受到有妙哥的陪伴和支持,種種細心不能盡述。

    就這樣轉眼過了半年,已經是中夏了。馮妙元和雲昭君收拾了一些東西,就打算帶著孩子去歸元村,把他們寄留在那里成長。走的那一天,雲昭君在馬車里照顧著兩個孩子,馮妙元緊緊的抱著金有妙,過了好一陣才說道︰“有妙哥哥,你保重啊,西域溫差大,你平時早上要披上外套,中午就脫掉,有什麼想吃的就去買,別委屈自己,起碼現在不像小時候那麼困難了,我走了,不要太計掛我,我很快就會回來的”。說完話,她們的馬車急馳著消失在荒涼的原野上,金有妙若有所失的望在原地。

    她們快馬加鞭,一個多月就到了天水縣,來到了歸元村,說明了情況,就把孩子放在了何玉家成長,也放了很多錢糧絲綢。馮炳章說道︰“元元你沒必要這麼客氣嘛,我們有呢”。馮妙元說道︰“我知道你們夫妻沒啥,可他爺爺奶奶呢,這些你們盡管去花吧,後面的我慢慢送”。她們在何玉家住了幾天,就回鹿泉縣了。

    龔映蘭見到女兒,這也是近四年分別以來,頭一次見面,抱住就哭了起來。她和母親聊了四年的種種經歷,也說了孩子的事。然後龔映蘭做了好吃的,她和雲昭君吃完飯,就出去了鹿泉縣城逛去了。

    馮妙元打听著來到了金有妙母親楊氏家,院子雖然不大,但是平時都是楊氏一個人在家,也是寬敞。楊氏看起來比那年金山村精神了許多,也蒼老了許多。她盡管不停的說著話,也不能掩蓋她的孤獨和無助,就像兒子金有妙一樣,孤獨的只有他一個人在默默的前行,為人們尋找著迷霧中的方向。明明我們現在什麼都不缺,我為什麼如此悲傷,馮妙元如此想著。

    金有妙在馮妙元回去了之後,他也無數次的想過回去了,但他又堅持了下來。每每夜深的夜晚,他也不知道被驚醒多少回,堅持不住的時候,她又想起了馮妙元清脆的笑聲。哎!世間三百八十難,最是情深難上難。

    次日,金有妙不敢懈怠,還是來到了覺明院听法。金有妙問道︰“即說大道至簡,眾生只要把“我”的執妄放下,不顛倒妄認,即成佛道,菩提覺明妙性,恆本自在。即說一切相法無我,那誰在修佛呢?

    般伽彌陀回答道︰“菩提道心,金剛妙明王體,妙覺如來,不需要修,性覺妙明為然,恆真常存,久覺成勞,故有虛幻,此幻以種種礙而妙幻一切己。這就如同一個眼病的人看空有花色,花色代表三界六道,眼病代表覺之勞病,花色以眼病所成,眼病沒有了,那花色也就沒有了。但是明白自己眼病的明白並非是眼病或者花色,如果沒有了此明白,眼病和花色也就不存在了。這就說明眼病和花色就是一個東西,為我心明而現。同樣的道理,山河大地以及一切六道眾生,皆是菩提妙明體久覺勞幻。六道見妄相當于花色,心見就相當于眼病,故心見與境實一非二。了心境俱非,能明白明白本身,即見如來妙覺菩提妙明自性。此見體性覺妙明,即為菩提真性,脫離一切妙幻相法,唯妙明為然。故說不需要修,明白即是,非我非他”。

    金有妙問道︰“這當然還是我在明白,那我自己就是菩提妙本自性,可以這樣理解嗎?般伽彌陀說道︰“如果你就是明白本身,那還有個“你”嗎?”。金有妙說道︰“如是這樣,此明白能成一切六道眾生,了“我”有別,明白即成別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般伽彌陀說道︰“是的,“我”來源于頭上按頭的虛妄相想,明白之性雖然恆真不動,但是明白了什麼那就千態萬別了,怎麼能有它固定的形態呢?人們久劫妄固,顛倒行事,認種種所明識障為真。明白大家都在用,卻忘記了明白本身,反而認“我”的種種明白為自己,顛倒行事,比如夢魘的人,即用此明白,能夠明白,就是不能醒來。這就如同世人明白有個我,但就是不能醒來一個道理”。

    金有妙繼續問道︰“如是這樣,我還需不需要修行呢?”。般伽彌陀說道︰“弄明白的過程就是在修了,知幻即離。不再執念貪求外境就是行了,即失即離。了即與離俱非,如是安住當下,就是菩提歸處,也是成佛道果。當下了真不失,觀我如觀白雲不會失去天空一樣自在無礙,即名得道”。

    金有妙繼續問道︰“世間人大部分有家庭六親,難免情痴嗔怨,這樣的自由無礙,世間罕有,該怎麼到達這里?”。般伽彌陀回答道︰“你要明白,是情痴嗔怨成就了家庭六親,並不是家庭六親讓自己情痴嗔怨,若有人不再顛倒認知,就會從心上剝離愛憎二種根本的宿習,塵勞便不再起”。

    金有妙繼續問道︰“我如何深刻的理解妙覺如來,性覺妙明?”。

    般伽彌陀說道︰“覺為世人能感知,故取名為覺,以示菩提道妙,此覺當用當有,不用隱而不失,故說妙。不失又無處可尋故說無。此種妙覺,為何如來?如來者,取其非從有中來,亦非從空無中來。何以故?生而有滅故說無,空而有色故說有,有無乃生滅見,是世人認知對立而產生的概念,如者,本自存在,非生生滅,非空非有,非有形非無形,非真非幻,恆存不動的那個本體,有覺之性,妙覺就是此真如的發用,發用即感,或明或知,或見或听,即說如來。這樣的真如自妙覺性,自帶明性,故說性覺妙明。因明而有“有”。故“有”實明是一,故說覺明真識”。

    金有妙繼續問道︰“即說菩提性覺妙明,因明而現種種相,以及心識里種種幻法,此性覺又是我的真性,那我怎麼感知它的存在呢?

    般伽彌陀說道︰“在眼覺即看,在耳覺即听,在鼻覺即嗅,在舌覺即嘗,在身覺即受,在意覺即知,此種種障起為發念,發念即是覺。觀念即觀有,了我真覺性。觀失即觀覺,了我真存性”。

    金有妙繼續問道︰如此說來,此種種六根之見,皆為見菩提性用,妙覺明本。可我見者,是空是明,是樹是山,是音是聲,是香是臭,是甜是苦,是痛是舒,是愛是憎,觀此種種障,與見有什麼不同呢?”。

    般伽彌陀說道︰“性覺必明,亦能明白性覺發用,真明明本,此種明白真相的明白就是觀了,即見即觀,菩薩用觀,眾生用見,實都是覺明靈知。菩提妙心,如來妙本,無障照照,有障照識,如是呈現。此照性即觀即見,照順觀逆,皆是菩提明用,眾生名見名知。知見無見,順逆交際,即佛等覺,即名觀照。以觀照見,三界即空,道妙恆常”。

    金有妙繼續問道︰“菩提妙明性,不發用時,不覺即不見,不見也就沒有了觀照,我以何觀真?”。般伽彌陀答道︰“你所問言,表達的是︰菩提妙心真如和性覺明知是二非一,想相不覺即菩提,隨時等著發覺來用。這又是你知見立知的對立見。非有不覺,亦非是覺,菩提妙明,恆真是一。有障即明,即明即見,即見即照,即照即觀。觀即了障,了障即無,非有障或無障,無漏清淨,即是我真”。金有妙听完,隨喜贊嘆。

    喜歡迷霧星球的曙光請大家收藏︰()迷霧星球的曙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迷霧星球的曙光》,方便以後閱讀迷霧星球的曙光第72章 何玉喜生男孩兒,妙元生下龍鳳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迷霧星球的曙光第72章 何玉喜生男孩兒,妙元生下龍鳳胎並對迷霧星球的曙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