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視頻︰震驚古人

第484章 李時珍︰我討厭謎語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 本章︰第484章 李時珍︰我討厭謎語人!

    大明,嘉靖年間。

    北京,驛館。

    “評論和視頻有什麼關系?”許三多百思不得其解。

    “和太白樓的硯友本,有異曲同工之妙。”李時珍撫摸著令牌和銀章緩緩開口解釋。

    硯友,即書友。

    太白樓,在明朝是個爛大街的名字。

    開酒樓,不知道取什麼名字,那就直接叫太白樓。

    太白樓,一般接待文人墨客、達官貴人。

    文人可以直接在牆上或店家專門設置的題詩區提筆寫詩詞。

    題詩區,有的是一堵白色的石灰牆,有的是用木板鋪上白紙。

    有實力的店家,還會用珍貴的石材、木材。

    文人題詩之後,店家就會請石匠、木匠、刻匠,將詩詞雕刻在木頭或石頭上。

    當然,要在石材或木材題詩,一般都是出名的文人,大多都是店家出錢專門請來寫詩,為酒樓揚名的。

    和現在開業典禮,請明星來唱歌差不多。

    不出名的文人,但自我感覺字寫的好、詩詞也寫得好,那就可以提筆寫在牆壁上。

    寫完之後,店家看你寫得好,不僅會免你的花銷,還會奉上一筆錢,感謝你幫酒樓揚名。

    但前提是寫得好。

    如果寫的不好,字寫的歪七扭八、詩詞也狗屁不通,下場比吃霸王餐的好不了多少。

    心大一點的店家,禮貌的讓你付錢,然後請你圓潤的滾出去。

    心小一點的店家,直接帶人動手將你打出去。

    打也是講方式方法的,不打要害、不打出外傷。

    主要以羞辱為主,諸如推搡、打屁股、吐口水。

    盡量不打臉,除非實在忍不了。

    如果打臉,那就用力打腮幫子,打落他幾顆牙。

    明律毀人一牙,賠七石米。

    不過,打臉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打傷別人的眼楮。

    不打眼楮和不打要害,都是為了規避法律。

    明律規定打的別人重傷成疾,要賠一半家產,把別人眼楮打出問題,還要杖刑一百加流放。

    不過,酒樓一般都會養些未成年的孩子,教他們怎麼打人才能不違法。

    明律規定十五歲以下幼年,除人命案一般不問罪,小錯直接赦免,大錯花錢贖罪。

    但你穿越回明朝,成了一個不足十五歲的小孩,請千萬不要嘗試。

    如果你不是士紳、富商、貴族、官員之家的孩子,也不是有權之人、有錢之人的奴僕,想靠著這條律法免皮肉之罪,和白日做夢沒多大區別。

    因為百里侯會和藹的看著你,陰惻惻的說道“小朋友,大明律確實要求幼年非人命大案不問罪,但大明律沒規定,本官不能打你殺威棒吧?”

    百里侯,即縣令。

    只要他不是冤枉你,打你一頓殺威棒,你告到皇帝面前都沒用,說不準皇帝還要再打你一頓。

    除非,你是因孝而犯罪。

    比如有人辱罵你父母、打你父母,殺之無罪。

    當然,這個殺也是有要求的。

    他打罵父母,你去弄死他,這個沒問題。

    但你虐殺,殺人全家、牽連無辜,同樣也是犯法。

    只是因為有孝的名義,可以減罪。

    說回太白樓。

    出名的文人、有才的文人,可以在牆壁、石材、木材、題詩區寫詩詞,那沒文化的只能看著嗎?

    當然不是。

    八零後、九零後應該還記得,以前的奶茶店,會放許多貼紙,你可以在上面隨便寫寫畫畫,貼在牆壁上。

    明朝時候和這個差不多,一沓白紙放在桌上,旁邊放上筆墨。

    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寫完可以掛在繩上或貼在牆上。

    不過,這種,店家不負責幫你保存。

    掛滿了、貼滿了,店家會隨機取一些下來。

    以前在奶茶店寫過貼紙的人都知道,寫這種東西主動一個隨心所欲。

    比如某某某,我愛你、我家在哪里,有沒有人來找我玩、有沒有玩什麼游戲的,我們加個好友一起玩、吐槽某人或某事的、今天好熱、今天好冷、約嗎?

    諸如此類。

    明朝人也差不多。

    有約釣魚的,有求偶的,有約踏青的,有吐槽的,最多的還是寫打油詩的。

    夸美食、美酒的“燒鵝炙出琥珀膏,銀壺瀉酒浪滔滔! 老饕拍案呼十甕,醉倒便是江湖豪。”

    吐槽食物難吃,酒難喝的“羊羔似柴嚼如糟, 酸酒兌水賣三刀! 魚蝦臭引春水漲, 半吊銅錢喂了雕!”

    末了,還補了一句口語“兀那奸商!賠我血汗錢來!”

    約人踏青釣魚的“春溪漲綠閑殺鉤, 柳煙深處待朋儔。 可有閑人同甩竿? 醉倒春波酒葫蘆!”

    求偶的“金鯉咬鉤偏要溜, 浪里追緣幾時休? 誰家紅鯉擺尾來, 咬住俺鉤不松口!”

    約女子野合的“溪桃半吐試春衫, 柳浪深處鶯聲慢。 可攜玉壺听花落? 月移竹影過闌干。”

    約同道中人一起逛青樓的“茶煙歇處試新醅, 誰抱焦桐上畫桅? 莫負六朝金粉地, 梨園新譜待君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李時珍娓娓道來,許三多听入了迷,感覺這解釋如同墨汁倒灌進腦海。

    掌心竟憑空生出宣紙的觸感,泥腥氣未散的肺腑里陡然脹滿書齋的舊墨香。

    我一個種地的,竟被幾句話拽進了文曲星的硯池!

    “所以啊,後人和太白樓的硯友本,並沒有多少區別。”

    “上面一個人寫詩求偶,下面一個人寫詞約人釣魚,再後面的人吐槽時政,更後面的人則說天氣、聊境遇、講鬼故事。”

    “皆是答非所問,湊在一起,莫名玩鬧罷了。”

    許三多突然起身,告罪一聲,就抱著桌上的硯台去院中水缸清洗。

    李時珍見狀,無奈的搖頭笑了笑,將剛才鄰房太監給的令牌放在桌上。

    又從香囊中取出嘉靖給的銀章,怔怔出神。

    清有密折,明有密疏。

    明朝的公文,不管是給內閣的,還是給皇帝的,都是實名的,理論上是公開的。

    即,公文不要求保密,可以對外說。

    很多時候,內閣剛看完公文內容,北京民間就知道了。

    經常有人引導民意,阻攔某項提案。

    但如果你想對皇帝說些私事、想恭維一下皇帝,怎麼辦呢?

    明朝,罵皇帝是政治正確,挨廷杖,是光榮。

    明朝時期,挨了廷杖的官員,會讓奴僕把自己放在木板上,抬著自己從六部官署走一圈,再從街上大搖大擺、專門找人多的地方,慢悠悠的回家。

    回到家之後,交好的官員們,還會選個良辰吉日幫他擺酒席。

    無他,挨廷杖了,和娶妻、生子、高中一樣,是大喜事。

    這種時候,哪怕是和挨廷杖的官員不對付的人,也得捏著鼻子送份禮,最差也得嘴上夸兩句。

    但官員都以和皇帝作對為榮,朕怎麼辦?

    千古聖君也好、絕世昏君也罷,都喜歡听好話,都喜歡忠心自己的人,都喜歡對自己說些其他人不說的真心話的人。

    于是,密疏應運而生。

    密疏是直接承給皇帝的,不署名,蓋上銀章封住。

    而銀章,是皇帝賜予的,每個人的印記都不同,只有皇帝才知道誰是誰。

    這樣你就可以對皇帝說些平時不方便說的話,比如給誰上上眼藥、給皇帝表一下忠心。

    不用擔心傳出去,壞了名聲。

    畢竟理論上,皇帝不可能把臣子對自己的私房話告訴其他人。

    這是皇帝應該遵守的政治規矩。

    當然,也有皇帝不講武德。

    萬歷你在內涵誰?

    萬歷朝國本之爭,首輔申時行在外地,許國主持內閣事務。

    許國和群臣商議以後,決定給萬歷上書,讓萬歷給朱常洛辦冊封儀式。

    因為內閣首輔是申時行,所以在這道上書中,許國將申時行寫在第一位。

    雖然沒經過申時行同意,但是合情合理。

    難道你申時行不同意立太子?

    首輔申時行知道後,也無話可說。

    但是他給萬歷帝上了一道密疏解釋,大意為自己在度假,啥也不知道,冊立太子的事情皇帝您自己看著辦,不要被那幫小人所影響了。

    簡單來說就是表忠心我沒參與討論,他們上書沒經過我同意,只是因為我是首輔,所以他們把我的名字寫上去了,還寫在最前面,我是忠心陛下的,您想立誰就立誰。

    但是,這本密疏泄露了,鬧得天下皆知。

    天下大臣都是小人,只有你申時行是大人物是嗎?

    因為泄密,申時行的政治名聲全毀了,只能上書辭官,灰溜溜的回鄉。

    那是誰將這道密疏泄露的呢?

    打個簡單的比方,明朝官員給皇帝上的字一般公文,就相當于工作群。

    誰說了什麼都是有記錄的,大家都能看見。

    但密疏相當你有老板的私人微信,可以和他私聊。

    那除了老板,誰還能看老板手機呢?

    拋開黑客,就只剩下老板娘和秘書。

    但一般來說,工作的事,老板是不會讓老板娘參與的,萬歷帝也不可能把官員密疏給後宮看。

    那就只剩下秘書了。

    但是,申時行密疏泄露事件,其中可能涉及泄密環節的太監,全都沒有治罪。

    秘書可以打著老板的招牌,欺負下面員工、吃回扣,老板不一定會治罪。

    但你泄露老板隱私,我想沒有一個老板能夠忍得了。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泄密事件只可能是萬歷自導自演。

    他很可能是想學他爺爺,嘉靖帝的大禮儀之爭,拉攏一派支持自己。

    但是萬歷學了個四不像,直接把密疏捅出去,希望拉攏到和申時行同樣想法的人。

    但沒想到朝臣不吃這套,沒人敢跳出來。

    不僅沒拉攏到人,還把支持自己的申時行逼的辭官。

    萬歷皇爺爺也是這樣做的,憑什麼朕不行?

    嘉靖朕泄露密疏了?朕拉攏人支持是像你這樣拉攏的?

    嘉靖重視權術,所以他將密疏制度重新理了一遍,制定出一套新的規範,要求大臣們遵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嘉靖朝,有沒有嘉靖賜的銀章,決定了你的地位。

    尤其是嘉靖母親死後,嘉靖沉迷修仙,不上朝的幾十年,沒有上密疏的資格,基本也就宣告被排擠出了權力中心。

    所以,李時珍不明白,嘉靖賜自己銀章的意義何在?

    自己也沒渠道去了解各級官員的所作所為,能了解的渠道無非百姓的說法和自己接觸官員之後的了解。

    這個方面,錦衣衛和廠衛比自己專業。

    要說民間事,各地的錦衣衛、廠衛也比自己了解。

    所以,給自己銀章的意義何在?

    可惜嘉靖是個謎語人,李時珍冒著嘉靖暴怒的風險,再三詢問,也只得到兩個字的回答“紹興。”

    什麼紹興?

    紹興什麼?

    是遼仁宗的年號?

    還是宋高宗的年號?

    難道是紹興師爺?

    正所謂流水的縣官,鐵打的吏員。

    又有民間俗語吏奸似鬼,役滑似油。

    紹興師爺起于元朝,興盛于明清。

    流官到任,想要做些事,或者要求低一點,至少不被吏、役陽奉陰違,被他們架空,那就需要一名乃至數名師爺。

    剛開始,做師爺的人來源復雜,並不僅僅是紹興。

    但是逐漸的,師爺基本成了紹興的自留地。

    因為江南文風昌盛、富裕,江南官員較多。

    同時很多師爺要麼是有功名,但是無法再進一步的士人,或者就是等待再進一步的士子。

    以紹興人為核心,以江南同鄉為外圍,師爺群體利用親朋、師生或同鄉、同職等關系,構織了一張大網。

    隨著日積月累,紹興師爺名氣越來越大。

    大明朝的一半在皇帝(包含勛貴、外戚、藩王)和士紳手中,另一半則在官吏手中(清朝同樣適用。)

    而勛貴、藩王、外戚,家中都要請紹興師爺,幫自己寫公文、寫賀表,幫自己規避法律風險,幫自己揣摩上意,幫自己迎來送往。

    所以這天下,紹興師爺佔了近乎一半。

    因為官員會將師爺安排在縣衙幫自己做事。

    有的幾乎就是甩手掌櫃,整天忙著和文人聚會揚名,除了上堂、接旨、和媳婦睡覺,其他事情基本全交給師爺做。

    天下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選師爺都會選擇紹興,即便啟用同鄉,也只能是其中之一。

    因為上官的師爺是紹興的,上官的上官的師爺也是紹興的,就你搞特殊,不用紹興的。

    你是對紹興不滿?還是對我這個上官不滿?

    李時珍絞盡腦汁,也沒想到自己和紹興有什麼關系。

    唯一能和紹興扯上關系的,無非就是曾經去過紹興,游歷途中幫幾個紹興師爺治過病。

    陛下,總不可能認為就憑著這個關系,我就能打入進去吧?

    想起後人的一句吐槽謎語人滾出哥譚!

    李時珍現在很想說一句謎語人滾下皇位!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刷視頻震驚古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刷視頻︰震驚古人》,方便以後閱讀刷視頻︰震驚古人第484章 李時珍︰我討厭謎語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刷視頻︰震驚古人第484章 李時珍︰我討厭謎語人!並對刷視頻︰震驚古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