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版leon#】
【大清破敗,禮樂崩壞。】
【萬國朝拜變割韭菜。】
【師夷長技以制老外,救國時不待。】
【那一天的變法胡鬧起來,那一天的光緒軟禁起來。】
【蠱惑武將世凱舉兵勤王,圍園殺後,活膩歪。】
【建議蒙古變賣,充值錢袋,新疆西藏抵押給鬼仔。】
【左宗棠九泉有知憤慨,頂飛了棺材蓋。】
【逼宮佛爺賜予斬令牌,菜市口砍腦袋。】
~~~~~~~
【#清朝版leon(2)#】
【天朝也得應變求改,學習別人有的形骸。】
【辦廠造炮不停的來,救國的光彩。】
【那一天的變法,沒學明白。】
【那一天的洋務,動了起來。】
【師夷長技心願,困在局外,散不去條約苦哀。】
【都成了傷疤,在史書里埋。】
【變不了的法,他是國難。】
【戊戌血染器皿,始終難改,固封的姿態。】
【我回首望殘陽中閃耀著,龍旗的破敗。】
~~~~~~
評論區
【舊時代少年團。】
【非自然亡國。】
【那一天的洋炮,轟了進來。】
【那一天的洋艦,開得太快。】
【那一天的虎門,升起煙霾。】
【那一天的海面,巨艦殘骸。】
【那一天的夜晚,城門洞開。】
~~~~~~
【#清朝版菊花台#】
【咸豐早亡,哀家成遺孀。】
【同治帝尿褲襠,坐龍椅上。】
【政局動蕩,王朝在搖晃。】
【是誰在朝堂上垂簾批奏章?】
【避暑山莊,兒子又猝亡。】
【帝王家的壽命,咋就不長?】
【只能遠房,把皇位續上。】
【繼續垂簾,姨母護航。】
【別人兒,真難養。】
【光緒長大,硬翅膀。】
【不忍他變涼,囚禁在玉瀾堂。】
【維新派,太猖狂。】
【鼓動外甥害姨娘。】
【歌詞中“避暑山莊,兒子猝亡”,但是同治帝病逝于紫禁城。】
【可以分兩句話理解,避暑山莊和兒子又猝亡,兩件事,慈禧人生當中重要的兩個男人都沒了。】
【大清不是亡了嗎?】
【整活了!】
【因為大清亡了,才敢整這個,大清要還在,整這個要殺頭的。】
【這真是慈禧老伴閑瘋了。】
【我學歷史,難道是為了看懂這些歷史梗的嗎?】
【這是慈禧太後早年剛進入政壇彷徨而無依靠,只能獨自一人彈彈吉他來排除內心的惆悵的珍貴影像。】
【本視頻收費,99999用于慈禧過生日,剩下百分之0001,用于北洋水軍軍費。】
【何德何能,竟然能讓老佛爺給我唱曲兒[?】
【這才是最開始的抖音,連慈禧也可以發抖音。】
【臣願效仿多爾袞先賢,再次嘗試破局。】
【你去給孤兒寡母拉幫套啊?多爾袞可是前車之鑒!】
【孫殿英:你再唱!信不信刨了你?】
【騙你的!不唱也刨!】
【清字怎麼寫,橫豎皆為賠。】
【滿嘴順口溜,你要考研啊?】
【真不敢想象百年後的後輩如何編排彈唱今生!】
【局部壞死的反義詞。】
【整個好活!】
【一時間,我竟然分不清博主是清黑還是清粉。】
清朝,光緒十三年。
正在重建的清漪園。
微風吹過,湖面泛起一陣漣漪,卻沒在慈禧心中掀起任何波瀾。
被後人罵慣了,陵墓都被炸了,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痛心的事嗎?
三首歌曲,沒有用粗言穢語、罵爹罵娘版咒罵,細細听來,慈禧竟然覺得還挺好听。
事實上,大多數清朝皇帝和慈禧一樣,是大胡子、小胡子看地圖,毫無波瀾。
一是因為被罵慣了,二是各有各頭疼的事。
萬歷年間,建州左衛指揮使、都督僉事、龍虎將軍,正在努力抵擋、周旋……嚴格來說,是四處逃竄。
因為,八十九歲的李成梁瘋了,一方面派出大軍壓境,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另一方面又使出攻心計,向萬歷皇帝請了詔書,昭告女真各部,凡生擒努爾哈赤或殺之得其軀體者,效仿漢高舊事,皆封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努爾哈赤雖然統一了女真,但有了這封詔書,他能相信的只有自己最先統一的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都不是完全能相信,甚至連自家兄弟、姻親,他都防備著,就怕突然有人來一句“借頭顱一用。”
除了李成梁的大軍,清朝後方也不安穩,朝鮮也不知何處來的勇氣,居然派遣大軍,揚言要越過長白山,直插清軍老巢,揚了努爾哈赤的祖墳。
努爾哈赤你們為什麼突然這麼勇?
朝鮮國王大明爸爸允諾我們,只要打敗你們,就允許我們在長白山修廟,允許我們祭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努爾哈赤我也可以,我贏了,我甚至可以將長白山劃到你們國土里。
朝鮮國王不,你的信用沒有大明爸爸好,而且我們朝鮮是小中華,怎麼可能和你一個蠻夷為伍!
前有虎,後有狼,內部還有蛇。
努爾哈赤整天疑神疑鬼,突然,他明白了三國演義里曹操為什麼會來一出“吾好夢中殺人”了。
曹操建奴,你侮辱孤?孤要讓張遼去遼東走一圈。
努爾哈赤你去唄,反正漢朝遼東住的人,又不是我祖宗,即便是,也隨便你殺,反正你殺不到我。
而崇禎年間,已經改國號為大清的皇太極,正在松山城、錦州一帶被洪承疇等人騷擾。
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
明軍扼守關寧防線、寧錦防線,清軍來攻,明軍守住防線,擊潰敵人也不反攻。
皇太極連續幾次詐敗,明軍都不上鉤。
可清軍一退,祖大壽、吳三桂就親自帶隊,人餃枚,馬摘鈴,夜襲。
也不求什麼戰果,能燒糧草就燒糧草,不能燒就讓清軍睡不好。
皇太極有完沒完,反正未來你們都降了,名聲也全完了,不如直接投降,朕給你們藩王之位,實封,永不撤銷。
祖大壽、吳三桂我們是大明忠臣,我們要戴罪立功,我們要為國盡忠。
開玩笑,現在這種情況,誰敢投降清朝?
篡大明的位,還能找補,畢竟崇禎帝學天幕講的小說《紹宋》里的趙玖,他說消滅女真之後,若有英雄能取河山,使天下太平、華夏復興,朱明皇室自當退位。
你別管他是不是真心的,起碼他說了,篡位還能找補找補。
但投降清朝,天幕可是能評論的,這名聲能臭的上古三皇五帝、幾百年之後的未來人可聞。
而且百姓也不是傻子,天幕已經將清朝未來對中原所做之事講了出來,這時候投降清朝,這和秦二世死的時候投靠趙高有什麼區別?
更讓皇太極糟心的是,已經投降的明軍,隱隱又有了反叛之心。
倒不是因為家國、民族情懷。
而是因為松錦一帶的明軍不僅發了滿餉,還補齊了曾經欠的餉銀。
而且,有戰功,分媳婦、分田地,戰死者,給家人的撫恤絕不拖欠。
皇太極崇禎騙你們的,他那來的這麼多錢和地?
崇禎不好意思,朕真的有。
皇太極?天上掉錢了?
崇禎文官、勛貴、士紳、地主們突然良心發現,覺得還是大明好,紛紛捐款、捐地、捐錢,朕那摳門的岳父,都捐了十萬兩。
皇太極……
崇禎剃發令,連當奴才都沒資格,零零種種,他們支持朕,也不奇怪,對了,支持你的山西商人也給朕送了許多錢糧,朕已經赦免他們的罪過。
皇太極一群傻子,你肯定會秋後算賬。
崇禎那又如何?朕收拾不了你們,收拾不了國內的亂軍,還收拾不了他們一群商人?早死和晚死,或許還不會死,商人很精明的,他們分的很清楚。
皇太極想了想,覺得還是天幕的原因。
若是沒有天幕,大清就能像歷史上一樣定鼎中原。
但他也只能心里咒罵兩句,不敢說出口。
各朝代,早就用死刑犯或奴隸做過實驗。
當著天幕罵神仙、佛祖、各路鬼怪,甚至罵後人,罵被天幕選擇投射手機內容的後人,都沒事。
但你要是罵天幕一句,九天神雷、灰飛煙滅了解一下?
皇太極也只能祈禱,已經進了中原的兒孫們,能好過一些。
自己大抵是沒有可能性進中原了,實在不行,只有學蒙古西征了。
eniye aka,你們欺負朕的後人,朕就提前幾百年收拾你們。
八國聯軍是吧?
賣國條約是吧?
割地賠款是吧?
eniye aka!朕提前弄死你們!
~~~~~
順治年間。
歷史上,順治出沒出家,始終是個謎團。
但此刻,九歲的順治,是真的想將皇位給多爾袞,然後剃個光頭,換上僧衣,學學傳說中的建文帝,一路往外逃了。
多爾袞別,我也想逃。
順治那你帶上朕和皇額娘,咱們三人把日子過好,比什麼都強。
多爾袞……
剃發令已經實行三年了,現在是撤銷也不行,繼續也不行。
繼續,只會加重百姓反抗之心。
撤銷,百姓也不會感恩戴德。
如果沒有天幕的話,倒是能引導成新朝大度之舉,可這不是有天幕嗎?百姓也不傻。
而現在,本來是一盤散沙的各方勢力,雖然談不上齊心協力,但也達成了共識,先搞死大清。
永歷朝廷、張獻忠、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李自成遺部李過、郝搖旗、李來亨等等。
他們不齊心的時候,清軍可以逐個擊破。
但他們現在鐵了心,要先搞清朝,誰來都頭疼。
多爾袞又想到吳三桂,咒罵一聲混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吳三桂不知怎麼想,居然搞出了一封崇禎遺詔,表明他自己是依照崇禎帝的計劃,潛伏進入清朝的,只等時機成熟,就要重造大明。
而,現在,時機成熟了。
不管天下人信不信,反正吳三桂信了,打出大明旗幟,反了!
然後,明朝投降將領,有樣學樣。
在湖南的平南大將軍孔有德也拿出遺詔,說自己和耿仲明、尚可喜都是奉命潛伏,也反了。
所以,現在京師的漢八旗處在一種薛定諤的狀態,似反未反。
多爾袞不敢調動滿蒙八旗監視,本來人家沒想反,你一監視,他們也掏出崇禎遺詔怎麼辦?
可不監視,萬一他們真的掏出崇禎遺詔,說自己是奉命潛伏,又怎麼辦?
換防,換哪兒去?
守外城,他們會不會打開城門喜迎王師?
守內城,他們會不會直插皇宮,將愛新覺羅一鍋端了?
調去外地?
萬一漢八旗誤會是派他們去送死,命令剛傳下去,漢滿八旗就要在北京城火並了。
剎那間,多爾袞竟然和皇太極有了一樣的想法,不行就學蒙古西征吧。
女真本就從苦寒之地來,中原丟了就丟了,本來就不屬于自己。
中原是花花世界,歐洲難道就不是花花世界了?
至于中原決出了新的王者,會不會打到歐洲來,多爾袞的態度是無所謂。
都能看到天幕,你們能研究科技,我們就不行了?
萬一真打不過,大不了發揮百年後的優良傳統,割地賠款唄。
不是自家的,不心疼。
想著想著,多爾袞心中居然有種快感。
百年後,歐洲讓大清割地賠款。
自己此刻打過去,未來割他們的地,壓榨他們的百姓,賠款給中原王朝。
越想越魔幻。
皇太極十四弟,懂我。
多爾袞放心,我會帶上瓶子和福臨的,我們三個會把日子過好的。
皇太極……
~~~~~~
康熙,幼年。
在鰲拜的一統操作下,北地在明面上穩住了,但也僅僅是明面上。
吳三桂尊奉永歷帝,聯合李定國、鄭成功,打起驅逐韃虜、恢復華夏的口號來勢洶洶。
北地若是大敗一次,明面上穩住的人心就要沒了,士紳、百姓絕對會大開城門、喜迎王師。
但若是穩住了,最差也能劃江而治許多年。
親政的康熙,煩惱比幼年的自己少太多了,但也沒好到哪兒去。
三藩反了,康熙本想分而治之,堅決打擊吳三桂,對耿精忠、尚之信許諾,只要現在息兵,就讓他們的藩地成為國中之國。
類似漢朝,卻又比漢朝好,朝廷不派任何官員進藩地,封地稅收一文錢都不用上繳國庫。
很好的待遇,但二人不是傻子。
即便是傻子,手下也有幕僚。
解決了吳三桂,康熙馬上就會翻臉,再好的待遇他們也拿不到手。
吳三桂不反,大家與清廷還能維持表面平靜,但吳三桂反了,二人不管真實想法如何,只有造反一條路。
三藩一反,四川巡撫羅森、陝西提督王輔臣也反了。
滇、黔、湘、桂、閩、川全失,陝西、甘肅雙方打拉鋸戰。
海上還有鄭經虎視眈眈。
親政不久的康熙臉愁的就像芝麻月餅。
中年的康熙,煩惱並不多。
撤銷剃發令,開幾場恩科,再減減稅,施恩于民,除了一直鐵了心造反的反清復明人士,大多數人都選擇接受清朝的統治。
康熙唯一的煩惱,就是北邊的鄰居,以及未來讓大清割地賠款的歐洲紅毛鬼。
~~~~~~
雍正帝,忙著養生,準備多活些時日。
每天處理奏章,都將弘歷帶在身邊,讓他先看,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雍正帝再指出他方案的對錯。
一連幾個月,雍正發現弘歷並不是隋煬帝那種,故意裝出賢明模樣蒙騙父母的人。
雖然處理朝政的手段,還有些生疏,但也不像不學無術之人,怎得在後世名聲如此之差?
弘歷因為割地賠款之事,大清諸帝的名聲,在後世都不太好。
雍正那為什麼朕有好名聲?
弘歷可能因為您真的好吧!
雍正沒好氣的罵道“一生四萬多首詩,一百歲也不過三萬六千多天,平均下來,你一天要寫兩三首,還狗屁不通。”
“這是兒臣的愛好,何況也不是全都狗屁不通,有一首入選了語文課本,並且要背誦!”
“你還驕傲上了?那蓋章狂魔又是怎麼一回事?”
弘歷問道“歷朝歷代的皇帝出游,是不是都要在地方刻碑?”
雍正點點頭。
弘歷又問道“這和後人在旅游景點刻“到此一游”有區別嗎?”
雍正點頭道“本質上沒有區別。”
弘歷小熊攤手,“兒臣在畫作、字帖蓋章,就像歷朝皇帝在游歷之地刻碑一樣,皇帝刻碑是為了告訴後人他來過這里,兒臣蓋章是為了告訴後人,兒臣看過這幅畫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雍正……
~~~~~
乾隆朝,末年。
乾隆帝正忙著研究禪位大典。
禮部官員制定的流程已經很完美了,但他覺得如果和 在,能搞得更完美。
于是差人傳口諭,杭州防務暫時由和琳負責,讓和 立馬回京。
巡視八旗,也不差這一天兩天。
自己退位之後,也可以安排和 去巡視嘛。
歷史上,乾隆退位但不讓權。
雖然這次比歷史上早了數年,但結局是一樣的,退位不讓權。
朕又不是李淵,被兒子逼退位,朕不死,是皇帝還是太上皇都無所謂,權利只在朕手中。
但和 上折子,說自己還需要一段時間。
復命的太監,摸了摸袖中的銀票,想著在和 推薦之下收下的干兒子,也幫和 開口解釋。
這干兒子是個孤兒,不識幾個字,但為人良善、尊老、孝順。
認了干爹,就改了姓,跟著太監姓。
這哪是干兒子,分明是親兒子。
和 雖然是要偷偷去各地和天地會、白蓮教、羅教打交道,但給乾隆的理由無比強大。
他在杭州遇見了一個八十歲的老人,他想到各地去尋訪一下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乃至運氣好一點,找到百歲老人,帶他們來京城參加禪位大典。
天降石碑,是假祥瑞。
但若真找來百歲老人……不,哪怕只是九十歲、八十歲,乃至七十歲,只要湊夠數十人,這可都是活著的人瑞。
乾隆想了想,在折子上批復,夸和 有心了,若是找不到百歲,八九十的也行,一定要趕在禪位大典之前到京。
~~~~~~
嘉慶、道光二朝,乏善可稱。
二帝施恩于民,取消剃發令,緩解矛盾。
嘉慶帝不慌,和朝臣們慢慢研究如何改革,如何發展科技,若是有可能,也學學紅毛蠻夷去殖民。
嘉慶仔細想了想,紅毛蠻夷殖民和大清入主中原,其實是一個道理,真論起來,大清玩這套,是他們的祖宗。
說起來很復雜,但其實總結起來就四個字先殺,再拉。
嘉慶帝不慌,至少現在紅毛蠻夷還不敢打進來。
但道光帝慌,很慌。
如今已經道光八年,距離虎門銷煙的道光十八年、英國入侵的道光二十年,只有短短十多年了。
有沒有辦法,十多年發展火器超越蠻夷?
大抵是有的,就得看天幕能不能多放一些科技類的視頻。
~~~~~~
咸豐、同治、光緒的情況大差不差,想辦法救大清,若是救不了就亡的體面些,至少也要保證愛新覺羅和滿洲能活下來。
只要能活下來,一直蟄伏,總能重見天日。
末代帝就沒有這些煩惱了。
原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佛寺,清朝改為粥廠,後來又成了監獄。
天幕出現,看了幾次,末代帝認命了。
向管教提出,自己想寫書,寫寫皇宮里的隱秘舊事,寫寫自己的前半生。
以前,在這里的一群人就等著听廣播,和偶爾放一次的電影。
現在,則是觀看天幕。
在里面,他們一直都要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以前,不情不願。
現在,可勤快了。
畢竟,邊做工邊看,哪比得上把活做完了,搬根小木凳悠哉悠哉看的舒服?
末代帝將這三首歌詞抄下來,並記下曲調。
手拿羅盤的人笑問道“將來準備出去唱曲?”
“以前,唱曲是下九流,現在是文藝工作者。”
“我若能出去,做個說書先生,講講皇宮秘事,或者唱唱後人的曲子,高低也是個人民藝術家!”
“哈哈~”這話惹的眾人大笑。
“就你?還人民藝術家。”
有一個身體不好,整日只能負責種花之人,指著四周的圍牆,嘲笑道“這里面,我們是反動派,政見不同而已。”
“而你……和倭寇是一個檔次的。”
“要我說,就該把你明正典刑。”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刷視頻震驚古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