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漢服#】
【近日,鳳陽文旅拍攝宣傳片。
某博主穿著廠字領的衣服,公然宣稱這是六百年前馬皇後從鳳陽穿出去的。
她說她身上所穿服飾,乃是六百年前,她祖先軍屯的時候,一直流傳下來的。】
評論區
【可笑的是這人的網名叫某某在明朝,說自己是漢人,結果資料顯示,她是滿族的。】
【鳳陽文旅一個視頻,白干了。】
【原視頻已經下架了,博主視頻也開啟保護,禁止評論了。】
……
“無恥,下作!”
大明,洪武年間。
應天府。
朱元璋暴怒。
“這是我大明的服飾嗎?”
“這是我煌煌華夏的服飾嗎?”
“六百年不變,編瞎話都不過腦子了嗎?”
漢家服飾一直都在變化的,同一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同一地域,都是有差別的。
但大多遵循右衽、交領的原則。
隋唐開始流行圓領,宋朝以後成為官員的正式服裝之一。
圓領袍采用平面剪裁,領子微微豎起,領口較小,可做翻領,兩側開叉,內外襟對稱,重合部分較窄,多為窄袖、直袖。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穿著為左衽的一般是蠻夷或逝者。
“殺!一個不留!鑄京觀!”老朱殺氣騰騰,命人去給徐達傳旨。
女真,是個很大的概念,廣義上來說,東北那塊都可以叫女真。
但實際上,女真是個人為創造的概念。
東北之地,不同部族有不同的稱呼,類似上古部落時代。
現在我們自稱為炎黃後人,有時候還把蚩尤也稱為祖先。
但三個大部落中,又分為許多小部落。
領頭的強,那大家就尊你為共主。
領頭的弱,那共主可就沒人搭理。
金國時期,整個地域對外就是女真,雖然對內各部落有各部落的稱呼,但大抵上都是自認女真的。
蒙滅金,明滅蒙,到了明初,女真大致上分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以及諸多小部落。
從建奴二字可知,是建州女真的後人一統各部,建立清朝。
老朱本來的安排是讓女真其他部落協助剿滅建州女真。
懂事的,可以遷往中原,或者派人教他們耕種、教他們文化,允許他們參加科舉,逐步漢化。
現在看來,漢化個屁!
女真後人忒不要臉,讓人直犯惡心。
“爹,太浪費了,建州女真殺了,其他的送去倭島贖罪吧。”
朱棣覺得殺了太浪費了,讓他們去和倭人拼殺,死了也不心疼。
朱標點點頭,補充道“殺十人除罪,殺廿人賜籍,殺五十人賜地,殺百人賜官。”
“最為重要的是毀滅他們的歷史,斷絕他們的文字,將他們的祭司殺掉,祭壇毀掉。”
“凡贖罪之人,給他們一個月時間,學不會漢話、漢禮,皆殺。”
受某些視頻影響,許多人以為朱標和扶甦一樣,溫文爾雅、優柔寡斷、好欺負。
但朱標只是和朱元璋相比,才顯得溫文爾雅。
老朱點點頭,問道“交給誰負責?”
出征之事,交給了徐達。
但還需要一個人去配合治理,將朱標所說的落到實處。
“天界寺,姚廣孝。”
“? ? ?”老朱愣了愣,突然想起什麼,問道“他來了?”
“來了,自報家門,問兒臣是要宰了他還是要用他。”
老朱看向朱棣,問道“哈哈,倒是個妙人,他沒去找你?”
朱棣連忙跪地,抱住老朱的大腿,用力咬了咬舌尖,擠出一滴淚水。
“爹,那人就是個瘋子啊。”
“他見到兒臣就自報姓名,然後問兒臣屠龍嗎?”
“兒臣對大哥的敬仰之心,天地可知。”
“便派人將他捉進大牢,請大哥發落。”
朱標補充道“兒臣和他談了談,便放他出來,送去了天界寺。”
天界寺,即原大龍翔集慶寺,在五山之上,朝天宮東側。
如今我們看到的天界寺,乃是洪武二十一年,原天界寺遭火災,朱元璋在鳳山重建的。
“那為什麼沒人告訴咱?”
朱元璋打量著朱棣與藍玉。
新建的錦衣衛是你們在管,這麼大的事居然不通告咱?
老朱不知道嗎?
老朱知道,姚廣孝剛進城,老朱就得到了消息。
咱可以不問,但你們不能不說!
“爹,是兒臣壓下了這個消息。”朱標躬身請罪。
“兒臣怕爹知道之後,又要揍四弟,便暫時壓下。”
“哦~~~”朱元璋拖著長長的音調,目光在朱標與朱棣之間來回打轉。
“那為何現在又告訴咱呢?”
“他不是想屠龍嗎?女真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入主中原,算不得真龍,也算一條蛟龍,蛟龍也是龍嘛。”
朱元璋冷哼一聲,“答非所問。”
“兒子大了,有啥心里話都不給咱說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朱標沒有解釋,只是從懷中掏出一個燒餅。
“常家妹子親手做的,讓兒臣帶給爹嘗嘗。”
“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老朱袖口一抖,一根木棍握在手中,往朱棣屁股方向猛的一抽。
“今天的老四,就是明日的你。”
朱棣? ??
這根木棍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
大明,永樂年間。
北京。
“老大,咱要親自出征。”
“行。”
行?
朱棣滿臉狐疑。
自己還準備了許多理由。
比如誤我華夏、打著自己娘的名義顛倒黑白。
沒想到大胖居然直接同意了。
“爹,讓老二陪你一起去吧。”
不對勁,十分有十二分不對勁。
連漢王都感覺到不對。
遷都以來,自己就鮮有領兵作戰之事。
就是因為爹和大哥怕我在軍中功勞過大,培養嫡系,現在居然讓我出征?
“老大,你是不是埋了死士在軍中!就等著我和爹出城,死士暗殺爹,再將罪名推到我身上?”
“……”
大胖無語,老二的想象力太豐富了。
“我不同意,你們說我掉錢眼里了。”
“我同意,你們又說我要謀朝篡位。”
“老二,你教教大哥,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你們滿意?”
皇帝是世界上最沒有安全感的人,大臣不能信、宮女太監不能信、親兄弟不能信、連自己母親和兒女都不能信。
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一個。
“朕不去了!老二,你去。”朱棣看向大胖,等著他提出反對意見。
“行啊,老二,你把需要的兵馬、糧草報上來,大哥核算一下,就命各部給你調配。”
“爹,我不去……”朱高煦喉嚨滾動,拒絕了。
這事,他不對啊。
老大怎麼可能讓我領兵出征呢?
他不怕嗎?
漢王深吸一口氣,聞到了陰謀的味道。
“既然二虎他們已經到了朝鮮,還是按原計劃吧,讓朝鮮和女真狗咬狗。”朱棣一錘定音。
“父皇聖明。”大胖恭維道。
朱棣盯著大胖,大胖眼神也不閃躲,任由朱棣打量。
“老大,你和朕玩反其道而行之?”
漢王听明白了,吼道“胖子,你詐我!”
大胖似笑非笑盯著漢王,“二弟,那你領兵出征唄,要人,孤給人,要錢,孤給錢,要糧,孤給糧。”
“你要多少,孤給多少。”
漢王不接話,冷哼一聲。
真刀真槍的自己不怕。
但玩心眼,十個自己也比不上老大。
……
清朝,乾隆末年。
江南。
滿城,是清朝為了鎮壓各地的反清起義,維護地方穩定,在全國設置了的八旗軍駐防地。
有十座城最為出名,其中有一座便是杭州滿城。
漢人是不允許進入的,滿城建立的一大功效便是隔絕滿漢。
但和 借天地會、白蓮教之亂,將杭州眾人,無論滿漢,全部驅逐。
這就給了他們機會。
和 命兩個組織之人偷偷潛入滿城,在下面挖掘地道,埋入炸藥。
現在就等著阿桂醒來,將軍權交還給他。
到時候,和 離開。
砰的一聲,在滿城放個大煙花。
“哈哈,完美。”
和琳有些不解,乾隆只要腦子沒問題,大概就能猜出來是大哥做的。
一聲令下,兄弟二人就人頭落地了。
“乾隆?呵,他現在可沒時間忙著管我。”
“沒了我,誰幫他修修補補大清?”
京城。
在乾隆的暗示下,所謂的“功比三皇五帝,禪讓之德”的石碑層出不窮。
凡是獻祥瑞的,都加官進爵。
乾隆也借著這個由頭,正式向眾人宣告自己要提前退位。
日子就定在明年正月。
皇帝和太上皇,相差的無非是名頭。
只要自己沒死,大權仍然是握在自己手中的。
由于天幕的出現,民間反清復明之事,肯定絡繹不絕。
乾隆老了,只在乎身後名了。
所以早點退位,權利仍然在自己手中,但黑鍋全是嘉慶的。
畢竟他是皇帝,朕只是太上皇嘛。
乾隆這一次退位,比原本歷史上早了將近十年。
最近,他正在命禮部根據典籍,制定退位禪讓禮儀。
退位禪讓本就有一套完整的禮儀。
但乾隆覺得自己又不是歷朝歷代被逼退位的廢物之君。
三代以下,唯有自己一人是主動退位讓賢。
禮儀怎麼能夠和其他人一樣呢?
至少也得和堯舜禹持平。
乾隆這邊正興致勃勃的和禮部一起研究禮儀,殊不知京城內也是暗流涌動。
天地會、白蓮教、羅教給乾隆準備了一份大驚喜。
羅教原身為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創立的無為教。
該教不立文字,否定佛像、寺廟,故亦稱悟空教。
因其以羅祖為信仰上之開祖,又稱羅教,成員多為漕運水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羅教剛開始類似于水手互助會,對維持江南社會穩定貢獻巨大。
但是雍正年間開始,朝廷對漕運水手中羅教力量的增強擔憂。
隨後將羅教列為邪教,出兵將庵堂夷為平地、土地充公。
羅教自此由明轉暗。
三教舉事的日子,是乾隆禪讓的日子。
但在此之前,三教還給乾隆準備了一份祥瑞小禮包。
現在的祥瑞,都是夸贊乾隆和清朝的。
乾隆不僅沒有解釋,反而還推波助瀾,將這說成是天幕賜下的祥瑞。
那這可就怪不得眾人。
三教捉了許多落魄書生,讓他們寫故事。
諸如李成梁與努爾哈赤不得不說的故事、多爾袞與孝莊的愛恨情仇、康熙與孝莊的禁忌之戀、鰲拜和康熙由愛生恨、乾隆其實是漢人女子所生等等。
全是一些不可細說,可以和金瓶梅相媲美的故事。
三教首腦也是明白了,你和百姓說什麼家國大義、反清復明,他們是沒什麼概念的。
即便天幕指出因為滿清,未來的華夏會被蠻夷入侵,淪為殖民地,也沒多大用。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只在乎自己過得如何。
幾百年後的事情,關我什麼事?
你說幾百年後我的後代也被欺負了?
可我現在跟著你們造反,萬一死了,我連後代都沒有了。
所以,就需要傳播一些民眾喜聞樂見之事。
以前還需要考慮百姓識不識字,現在有了天幕,直接用後世文字,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懂。
不僅各地埋有石碑,三教還造出了火箭。
不是飛天的火箭,只是可以飛上天的一種火器,類似沖天炮。
將寫有故事的紙張綁在箭上發射,空中炸開,紙張四散。
滿清有種就把所有看過的人全殺了。
民眾不想反,那我們就逼民眾不得不反。
……
光緒年間。
擺在光緒面前的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更好的消息。
好消息是大清後裔真如親爸爸所說,蟄伏下來,並重新出世了。
更好的消息是不僅出世了,甚至還在朝廷里有人,能光明正大的鑄造歲月史書。
光緒一眼就看出這不是漢服。
大清初立之時,服飾受大明影響,並沒有多大改變。
天幕里的女子穿的所謂漢服倒有些像如今民間女子所穿。
同樣擺在光緒面前的還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更壞的消息。
壞消息看評論里所言,這個視頻被下架了,肯定是朝廷有所察覺,要打壓大清後裔的勢力。
更壞的消息這次若是處理不好,反清勢力觀看了天幕,絕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讓大清在新朝佔有一席之地。
除了兩個壞消息,如今的朝堂也是一片亂糟糟。
八旗和漢臣,漢臣和漢八旗,蒙滿八旗和漢八旗,吵的不可開交。
光緒都有了學宣統退位的心思。
慈禧問道“退位,你準備讓給誰?”
“姓孫的。”光緒吐露出一個人名。
“他不是要造反嘛,索性便遂了他的願。”
“呵,你倒敢讓,可他不一定敢要。”慈禧看向一臉疑惑的光緒,嘆了口氣,畢竟是自己挑的,也是皇室里為數不多聰明的。
罷了,再教他些吧。
“未來宣統能和平退位,是因他佔據南方,姓袁的佔據北方。”
“南方即便沒在他的掌握中,但他打出了名氣,大家都借著他的名頭做事,形象一點,他便是周天子。”
“大清與他簽訂條約,保障皇室和平退位,即便後來者不開心,捏著鼻子也就認了,無非搞點小動作,終究不敢違背他的承諾。”
“但如今,他是個什麼玩意兒?別人憑什麼听他的?”
“總不可能因為天幕一句未來他推翻清朝,別人就擁戴他上位吧?”
“果真如此,他還不如周天子,周朝建國之初,尚有天子六師,鎮壓諸侯。”
“他現在有什麼?就憑數百個熱血沖昏頭腦的年輕人跟隨,就能改天換地?”
“他若是一步步打上來還好,若是被人擁戴上位,呵,呵。”
慈禧冷笑兩聲,頓了頓,接著說道“所以,你現在即便下旨退位,讓他總理朝政,他也不會同意的。”
“他的心大著呢,也野著呢。”
“你是不是想說禪讓給朝中漢臣?”見光緒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慈禧瞬間洞悉他的心中想法。
“誰有資格、有能力被你禪讓?”
“誰接下這個位子,能讓眾人信服?”
“別想了,你甚至連禪讓給皇室其他人都沒機會。”
光緒驚訝道“啊???”
“有能力的,不會來沾這個漩渦。”
“沒能力的,朝堂不同意,哀家也不會同意。”
“滿臣、漢臣、在旗的、不在旗的,不論他們是想造反,還是想在新朝有一席之地,他們都需要你這面招牌。”
“如今你的境遇,比獻帝好些,卻又比不上桓靈二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你這面招牌在,大清還是大清。”
“你這年招牌倒了,天下四分五裂,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家族就一定能存活下來,在新朝有一席之地。”
“所以,退位也好、禪讓也罷,都別想了。”
“你面前只有一條路,拖。”
“一直拖到朝堂有人有能力掌握天下,或者造反賊子中有人能問鼎天下。”
“你和大清才有一絲可能功成身退。”
光緒癱坐在地上,沒有一絲帝王模樣,甚至還不如落魄的寒門子體面。
慈禧上前,左右開弓,給了光緒兩巴掌。
“瞧瞧你這副模樣,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
慈禧不爭氣的罵道。
大清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難,雖然結局上限很低,但下限極高。
便是光緒勵精圖治,引進人才、機器,對外勝上兩場,到時候無論誰想上位,大清手里的籌碼更多。
而另一條路簡單,但下限太低了。
這條路就是緩慢的、不停地放權。
滿臣放、漢臣放、軍閥也放。
權力給他們,讓他們慢慢斗。
斗到最後只有一個勝者,大清也到時候滅亡了。
但那時候的大清,就是別人手里的湯圓。
開心了,封你個安樂公。
不開心,學劉裕,屠盡司馬一族。
“兒臣……兒臣……”光緒想說自己可以走最難那條路,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自己連朝堂兩派政斗都阻止不了,何談其他。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刷視頻震驚古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