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與旱魃#】
【春風拂面柳絲斜,正是個尸變的好時節。】
大秦。
“嗨,听著還挺押韻。”始皇吐了個槽。
僵尸︰僵而不腐的尸體。
旱魃︰需要祭祀的旱神。
“這兩個還能扯上關系嗎?”
若遇旱災,就需要天子親自祭祀旱神求雨。
【其實關于僵尸的詭異傳說,出現的並不是很早,它誕生于唐宋之際,到了明清時期才開始大肆傳播,成為了可止小孩夜啼的怪談之一。】
【唐•《卞壺尸變》︰盜發卞壺墓,壺尺僵,發鬢蒼,白面如生,兩手悉拳,爪甲乃長穿達手背。】
【旱魃一開始也不是僵尸,不過,把旱魅作為僵尸的決定,也不是人民群眾腦袋拍就想出來的,它源于當時民間普遍流行的打旱魃習俗。】
【打旱魅︰ 掘新葬墓家,將尸體拖出,殘或焚其肢體,也稱‘斬旱魃’、‘打旱骨樁’、‘焚旱魃’。】
【而這種習俗可以一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魃神信仰。
旱魃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雲漢》︰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恢如焚。】
【這個時候的人們對于旱魃,態度大體上還是比較敬畏的。】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
【來自天上身著青衣的神女‘魃’幫助黃帝大戰蚩尤而下凡,總的來說不算是太壞的形象,所以早期民間的祛魃方式也更偏向于儀式性的祭禱和祈吉。】
【大體上有兩種,第一種是故意給她帶錯路。】
【《山海經集釋》︰令神北行。】
【巫師做法之後就會跟旱魃說︰“姑奶奶,您往北走,你要問哪里算北?當然長城往北才算北,畢竟這種好東西那不得跟友邦分享一下。”】
大漢,長安。
“你們會嗎?”劉徹扭頭問向楚地官員。
眾人連忙搖頭,不會,听都沒听過。
和巫蠱之術沾上,不死也得脫成皮。
“唉……”劉徹嘆息一聲,頓了頓說道︰“差人去楚地找找。”
“姨夫,下咒法能咒死匈奴嗎?”霍去病嗤笑一聲道︰“真是可笑。”
隨後躍躍欲試的說道︰“讓我上吧,姨夫。”
劉徹瞬間臉黑了,混小子,果然像朕,天不怕地不怕,連朕都敢罵。
“朕當然知道!”
“試試唄,又不需要錢。”頓了頓,想起天幕所言。
“這叫科學與玄學並用。”
劉徹一挑眉,隨即笑道︰“朕本來是打算允許你去草原歷練歷練的。”
“但剛才你罵朕,朕不開心。”
“你就踏踏實實去海軍待著。”
霍去病算是知道了什麼叫皇帝不喜歡忠臣。
“你個大昏君!”
“忠言逆耳利于行!”
“你連勸諫……”
衛青已經捂住了霍去病的嘴,別罵了,陛下拳頭都握緊了。
群臣︰打他,打他啊!
“哼,朕不和你個小屁孩計較。”劉徹扭過頭去,冷哼一聲,握緊的雙拳又松開了。
群臣︰未免太過偏愛了,嗚嗚嗚。
【第二種是民間的祭尸法,通過舉行類似‘十日灸殺’的巫術儀式來達到祛魃目的,所針對的是類似‘女丑之尸’的對象。
要注意這里的尸,不是尸體,而是神主,可以理解成被神上身的對象。
《康熙字典》︰女丑之尸,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尸以依神。】
【這種“尸”後面逐漸被木雕、泥塑或者紙糊的神像替代,如近代的某些偏遠農村還保留著的曬旱魃習俗。
在大旱之時,人們用紙糊一女人像,懸掛于高桿上,任太陽暴曬以祈雨。】
【但是到了後面,人們對旱魃的情感就由敬畏慢慢變成厭憎,旱神也變成了旱鬼。
祛魃方式也不再那麼講道理,而是選擇直接溺斃或者關門放虎。
《後漢書.禮儀志》︰耕父、女魃皆旱鬼,惡水,故囚溺于水中。】
【在河南南陽漢畫館,就有許多虎吃鬼魃或者吃女魃的畫像石。
即使是在今天,河南一些農村里還有這種習俗,當久旱不雨時,就傳聞出現了‘旱鱉’或‘旱骨樁’,想要下雨,人們就要執杖舉刀,趕殺旱鬼。】
【當然,旱鬼哪有那麼容易遇到,所以倒霉的往往是新下葬的尸體。
至于為什麼一般選新下葬的?
別人下葬都不鬧旱,就你下次鬧旱,那不把你的墳扒誰的墳?
《明史》︰旱,即伐初葬者冢墓,殘其肢體。】
大明,洪武年間。
“咱不是在大明律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了嗎?”老朱怒氣沖沖的對著官員喝問。
“是不是你們沒有嚴格執行!”
官員也是有苦難言,陛下您也是苦出生,還放過牛、當過乞丐……
這是我們嚴不嚴格執行的問題?
馬皇後剛想勸,就見朱元璋打了個眼神。
馬皇後瞬間明了,嗨,又想找個理由嚇唬一下官員。
【而且人們漸漸發現,開棺不腐的尸體往往都是干的,那怎麼人家都爛了,就你不爛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是誰指使你不爛的?你不對勁。
于是乎,旱魃的形象就逐漸從女神變成了干巴巴的尸體。
人們從打旱魃逐漸變成了打干尸,稱為‘打旱骨樁’,每當大旱來時,就會有至少一個墳頭倒霉。】
【選墳頭也很講究,一個是以火照新葬墳,如有光焰,掘墓後死人有白毛變體,那就是旱魃。
再一個是別的地方都旱,就你家墳頭土濕,那應該也是旱魃,直接刨墳開棺,釘尸焚天。
《旱魃辨》︰輒以新冢上微濕者,即以為魃。】
【當然,誰家也不喜歡被刨墳,清嘉慶年間,山東高密就有一個村民因為被刨墳怒而告官,一直鬧到了刑部。
官員人都麻了,這案子根本沒有先例能參考,最後直接判了個帶頭扒墳的一個死緩。】
清朝,嘉慶九年。
山東高密李憲德的新墳並燒毀尸體用以求雨,李憲德的親屬阻攔不得,十分悲憤,將掘墓的人全都告上公堂。
縣衙沒法判,一級一級往上推。
這起案子到了刑部,刑部如天幕所說一般麻了。
不判吧,挖墳了。
判吧,幾百年民間都這樣過來的。
沒辦法,案子又擺在嘉慶的案頭。
思索半天,最後帶頭掘墓的仲二被判以“擬絞監候”罪。
為此嘉慶降詔修法︰“僵尸久變旱魃之說,本屬無稽之談,鄉曲小民,為謠言所惑,做出掘墓毀尸,傷天害理之事,情節殊為慘酷。”
【基本上來說,把旱魃和僵尸結合起來這種行為都是在較晚的明清時期才開始出現,那麼在這之前有沒有僵尸?僵尸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其實我們去查閱文獻的話,僵尸是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從‘不腐作祟’到‘出棺害人’的成長流程的。
《明清旱魃敘事與魃鬼事象異化的社會機制》︰僵尸的枯干形狀,也令人聯想到干旱和造成旱災的旱魃,那麼,其與旱魃的聯系就更加昭然若揭。】
【在唐代之前,人們對于僵尸的描述並不是詭異而是淒慘。
在那個時候,僵尸所代表的慘烈程度基本上就等于人相食。
《史記》︰僵尸千里,流血頃畝。
《舊唐書》︰合境凋殘,僵尸相屬。
《文苑英華》︰僵尸血流, 骼成岳。
從字符里就能看得出來,滿本都寫著︰百姓苦,苦啊苦。】
【那個時候人們已經對于尸體不腐這個事情有了一定認知了,那就是非常的不吉利。
《異苑》︰蓋亦僵尸,數千年不朽者。】
【我們中國人的死後觀念受到先秦兩漢‘尸解升天’觀念的影響,尸解雖然不如白日飛升,那也是一種頂好的去處。
一個人死了之後,如果不走白日飛升的路子,那最好要腐爛的只剩下個衣服。
比如《洞仙傳》中所記載的尸解仙︰要不就是開棺無尸,要不就是只剩空殼。
因為按尸解的理論,只有先托形尸解才死後復生。
《後漢書.王和平傳》︰假托為尸以解化也。】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尸體不腐,那一定是有什麼大怨氣,大冤屈才讓你既不想升天,也不想復活。
比如陝西有位婦人,年芳十九,為了對抗包辦婚姻,不惜毀容明志,最後被親人誣告而死,死後尸體上烏鴉盤旋,盛夏暴尸十日不腐,搞得境內全年無雨,最後太守以少勞之禮祭祀,才得以安撫。
《十六國春秋•陝婦人》︰此婦毀面自誓終身不嫁……其境乃經歲餘不雨,設少牢以祭其墓。】
【還有石虎作祟的故事。
《資治通鑒》︰俊夢趙主虎嚙其臂。
說暴君石虎死後10年,鮮卑前燕皇帝慕容�y夢里夢到石虎咬他,氣的他他發布懸賞找石虎尸身。
《資治通鑒》︰得尸于東明觀下,僵而不腐。
發現尸僵不腐,慕容俊大罵︰一個臭老外還敢嚇唬你皇帝爺爺。
《資治通鑒》︰死胡,汝敢怖生天子。
最後瘋狂鞭尸,投入漳水。】
永和四年九月,慕容 去世,世子慕容�y繼承燕王位。
建武十四年,病重的石虎強撐著身體,因為他已經決定舍棄天王名號,次年登基稱帝了。
“咳……慕容�y!!!”經歷骨肉相殘的石虎,立石世為太子,以劉昭儀為皇後。
“朕要將你活刮了,炖一鍋肉湯。”
【我們可以發現,一般只有生前不爽的人,才會成為死後尸身不腐的僵尸,而且能夠作祟致災,但並不會自己從棺材里爬出來。】
【可是到了唐代就不一樣了,唐代人發現有些僵尸已經能從墳頭里爬出來了。
比如有個叫李虞的人喜歡騎馬打獵,有次傍晚打獵,追著獵物進了一個墳林,結果撞到一個巨人觀的僵尸挺動其眼直視他,從此之後,李虞完美戒掉了打獵這個習慣。
《紀聞》︰有死人面仰,其身洪脹,甚可憎惡,眼仍光起,直視于虞。】
【當然,如果李虞是去釣魚的話,可能就是一個嶄新的故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後人瞎編,還是我真遇見了?”
李虞︰要不听後人的釣魚算了?
彈幕區︰【今虞垂釣于湖,遇尸出棺,恐擾其興,遂鎮于棺,坐于其上,復釣。】
李虞︰不是,釣魚的人這麼強的嗎?
“我要釣魚!!!”
【《酉陽雜俎》︰有村正妻新死,未斂,其兒女忽覺有樂聲漸至,村正舉杖擊之,尸倒,樂聲亦止,遂負而還。
河北有個村正,妻子剛剛去世,夜里忽覺有樂聲漸起,妻子的尸體就隨著音樂起舞,一邊跳一邊往墳林里走。
村正十分感動上去,就是一棍子,然後把自己老婆尸身扛回了家。】
【我們能發現,雖然唐代的僵尸已經能從棺材里爬出來了,但是作惡能力和前朝比起來並沒有多大進步,只不過是尸體本身發生某種神秘不可解釋的變異。】
【但到了宋代。
《夷堅志》︰會稽嵊縣某山,有僧結庵其間,山下人家有喪,將出殯,未寐,聞扣扉聲 ,客膽力素勇,無怖畏,知其為鬼。
會稽一間佛寺的住持,去給山下一家人辦喪事,留下了一位客人在廟里過夜,客人半夜遇到了一個死去的熟人,拜托他解決生前的問題。
故事到這里,客人情緒還算穩定,問題出在歸走了之後留下的那具尸體。
《夷堅志》︰乃環繞而走。鬼踉蹌值前,抱一柱不舍 ……抱柱牢不可脫,至用木支屋,截破半柱。
哎,尸體自己動了起來,客人直接心態崩潰,撒腿就跑,尸體起身直追被客人秦王繞柱繞在了房柱上,抱了個結結實實,事後,人們不得不把房柱截斷,才把僵尸弄下來。】
大秦。
“秦王繞柱!!!!”
“總不能是荊軻刺秦吧???”始皇自我安慰的想道︰“個屁啊……後世不是很多人喜歡我嗎?”
“怎麼拿我當樂子?”
【這里的僵尸就已經得到了史詩級的加強,除了不會拐彎已經非常靈活,而且醒來就下意識的想要抱人害人,主打一個‘僵之初、性本惡’。
然後就來到了明清時期,其實說明清有點冤枉明朝了,因為這里面主要問題出在清朝,清朝僵尸故事總量超級多,比前面幾個朝代加起來還多,正是因為清朝時期僵尸故事的大爆發,讓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和游戲里的僵尸元素都從清代僵尸身上進行取材。】
【如今影視里的僵尸以清朝裝扮為主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中國壽衣禮俗一直有禮俗互化的特點,宋代對衣冠制度的管制就逐漸放松,官服下葬在明清時期,其實算是比較常見的,而且這類家庭家境殷實,墳墓保存較好,所以後世發掘量也很多。
二是當時那個環境真讓人做別的朝代服飾復原,實屬有點難為人了。
三是僵尸故事大量出現的年代,就是在清代。】
【為什麼清代僵尸故事最多呢?
那就不得不提當時一個遍及清末的惡俗︰停柩浮厝。
停柩浮厝︰一種傳統的葬俗,也就是死後停棺長期不葬。
其指後人為了講求風水吉地,長期將先人棺材久置不葬的卡bug行為。
那麼要停多久呢?
3天?
30天?
少了,起步就是300天,甚至3000天。】
【清乾隆57年,安徽歙縣縣令吳殿華下鄉巡查。
《歙事閑談》︰沿途殯厝累累,經數十年未葬者頗多 ,其最慘者,骨攤妰珩t エ淄貳 br />
見此景形,吳殿華一聲嘆息,無力于當地人的迷信行為。
事實上,類似的習俗在清代江南各地都極為普遍。
浙江湖州知府宗元翰曾描述當地風俗︰停棺不葬歷數十年不動心者,比比皆是,雖衣冠之族亦不免。
《寄園寄所寄》今俗過信堪輿,多停柩于土上,至十數年遠,猶不瘞埋者。
所以官府還時不時要專門發帖勸解。】
【而導致人們把先祖尸體暴露在外的根本原因就是陰宅風水問題。
宋元明清時期,風水堪輿學說對民間喪葬風俗帶來了巨大影響,大家都認為風水堪輿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個人乃至家族興衰榮辱。
吉則科名鼎甲、八方來財。
凶則過病遭災、子孫不利。】
【這個時候人們對其已經不是敬畏了,而是懼怕。
為求得風水吉利,人們不惜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時間。
如果先人故去後找不到吉穴,那就寧可讓它爛在外邊也不下葬,這就純純的卡bug了。
只要親爹不入土,那就不會發動因果之力,所以將靈柩停棺待葬也就成為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現象。
《民國歙縣志•輿地志》︰其俗迷信風水,往往感于形家之言 ,將棺樞浮厝在山,停滯不葬。
據考證,從北宋年間開始,就已經形成停喪不葬的葬俗,經元明至清代愈演愈烈,而這正和僵尸故事興起的時間線吻合。
因為這種風俗導致在當時的社會空間中,棺材往往散落在田野、路徑、村落、市鎮和廳堂中,混淆了死人與活人的空間與視野,甚至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空間糅雜在一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不僅違反了儒家喪葬禮儀‘人死必歸土’的觀念,也觸犯了人居于陽間地上、鬼居于黃泉地下的禁忌。
而死者不爽加陰陽混亂就是觸發尸變的兩個必要條件。】
【《子不語.白凶》︰其俗人死不即葬,多暴露之,俟其血肉化盡,然後葬埋,否則有發凶之說。
陝西鳳翔以西,人死不及葬,而是要先將遺體在野外曝露,待其血肉化盡後才埋葬。
因為當地氣候干燥,人們認為尸體得到地氣後就會陰陽混亂、遍體生毛、入人家為亂。
其他一些地方更有貓狗不能越過逝者的靈柩、活人不能與死者對足而眠的說法,這些都是為了防止陽氣灌入尸體從而引起走尸的禁忌。
這個階段的僵尸已經是成熟體,開始把人類當做了捕食對象。】
【《述異記.僵尸鬼》︰尸就燈燻手使黑,往涂役面,則二役並死于荒动之旁。
清初東軒主人的《述異記》里面記載︰山東某縣僵尸鬼經常害人,會趁人睡著的時候把手在燈上燻黑,往差人的臉上涂,涂誰誰死。】
【到了聊齋里則是往人臉上吹氣,吹誰誰死。
《聊齋.尸變》︰俯近榻前,遍吹臥客者�。】
【一個個的健步如飛快如曹操,有的還力大無比,輕輕松松就把手插進四五尺的樹干里。
實際上,清代文人收錄了大量的尸變故事,這些故事在情節上基本上已經定型,大致可分為觸犯禁忌型與妖魔害人型兩類。
而紀曉嵐給成尸原因做了分類,認為將是有二。
其一新死未斂者,忽躍起博人。
其一久葬不腐者,變形如魑魅。】
三國。
“快是怎麼和孤扯上關系的?”曹操喃喃自語,本來很小聲,身前的人都听不清。
偏偏帳外傳來聲音。
“丞相,宛城。”
帳外接著又傳來不確信的聲音︰“也或許是赤壁。”
曹操︰……
沒有得到答復,帳外又言︰“華容道?”
“潼關之戰?”
“總不能是說房事比較快吧?”
曹操蓋飯)掀桌)發怒)大吼)︰“許褚,你去領三十軍棍!!!”
【不過在收集故事的數量上,誰也比不上袁枚,光他的《子不語》、《續子不語》,兩本書就收錄了37條有關僵尸的故事,其中光長毛的僵尸就有好幾種毛色。
《醉茶志怪》︰如人,遍體綠毛,長寸許。
其實總結明清僵尸類型基本上都是長毛的居多。】
【《子不語》︰走出一尸,遍身白毛。
白僵︰遍身白毛,一把可以抱碎韋陀像。】
【《右台仙館筆記》︰面目如生,遍體生綠毛。
綠僵︰脖子以下長滿綠毛,不會上樹,天亮必須回棺。】
【《高辛硯齋雜著》︰此紅僵也,幸面尚白……否則震霆不能誅矣。
紅僵︰遍體生赤毛,如果面部變紅,則雷火難克。】
【《續子不語》︰遍身毛皆長尺餘,出入有光……非雷擊不死,惟鳥槍可斃之。
飛僵︰遍身毛皆長尺餘,更近一步則成飛天夜叉,非雷擊不死,但是可以用鳥槍一槍崩掉。】
【《續子不語》︰槁死之魂,久則成魅,……特借新死之體以禍人。
尸魅︰五色生毛,能吐人言,能操縱其他尸體來襲擊跟他說過話的人。】
【《續子不語》︰開礦之夫,有遇土壓不得出……干麂子導之,得礦,必大獲。
干麂子︰一種在礦洞被埋的礦工變成的僵尸,會要煙抽,還會帶人找金礦,出洞就會化成水,散發的腥氣還會讓人得瘟疫。】
【袁枚在《子不語》里並沒有對僵尸進行過成體系的劃分,所以這些僵尸寶貝的進化方向都不太一樣。
僵尸久則能飛,不復藏棺中。
尸初變旱魃,再變即為 。
能與龍斗,故佛騎以鎮。
游尸乘月氣,應節而移無定所。
伏尸則千年不朽,常伏地。
不化骨,色黑如?玉,久得日月精壓之。】
【我們能看到,這些僵尸的分類可以說幾乎沒有,設定上也是極其混亂。
這種混亂的形態恰恰說明了僵尸的來源,大體上就是民間各地傳說與怪談的再演繹,這種來源于民間的故事,往往一人一個說法,必然是不成體系的。
畢竟同樣一條龍,在村東頭老鄉嘴里只是會說話,在村西頭老鄉嘴里,那就可能會推拿按摩。】
【也是因為民間的來源讓人們對付僵尸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基本上都是百姓日常能夠獲取到的。
比如民間常用的雞血和狗血,日常廚房可見的棗核和糯米。
此外,如遇僵尸直立追逐人,也可用掃帚、米篩、漁網將其撲倒。
在這其中,民間認為鎮壓僵尸最有效的是木工、石工所用的尺、斧和墨斗繩。
人們相信用墨繩在牆垣上彈上墨跡就可以防止僵尸的侵入,在棺木上彈上墨痕,僵尸就不敢再回棺內。
木工只需要尺量棺蓋、斧削棺木就可以消除怪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留仙外史》︰袖出尺周量棺蓋,取墨繩彈于棺之當中者三,意似哀痛,初聲轉厲,後以次遞殺。】
【因為規矩可以分界限、定陰陽,是陰陽混亂而尸變的僵尸的天生克星。】
【當然學者們大多承認僵尸電影題材的出現,受到了西方吸血鬼影片的影響。
1910年,愛迪生就第一次把吸血鬼形象搬上熒幕,但西方首部吸血鬼的電影應該是出產于1922年的《諾斯費拉杜》。
面對著這種文化浸染,當時處于時代交替著的人們誕生了一種集體宿命意識。
總結來說就是︰中國人不能輸,中國的鬼也不能輸。
老一輩的香江人很多還是很愛國的,所以早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香江就不斷出現以吸血僵尸為題材的恐怖片。
在巔峰的1985年到1989年期間有影響力的僵尸片更是達到了12部之多,這些僵尸片逐漸奠定了大多數人心中的僵尸形象。
身著清朝官服,身體僵硬,兩手前伸,蹦跳行走。
當然這時候的僵尸題材多少也吸納了一些西方吸血鬼的因素,比如以咬頸來吸血,被咬會變成新的僵尸。
實際上,中國僵尸私底下是葷素都來的,喝血、吃肉、吸精氣,一點都不挑食。
而且只有尸體本身才會引發尸變,並不存在,我咬了你就會尸變這種設定。】
評論區︰
【遇到僵尸不要怕,開學的我,怨氣比他強多了。】
【呵呵,剛加完班的我,可以打十個。】
【不要怕,直接掏耳朵,媽媽說掏耳朵別人不能動我。】
【僵尸不用吃飯還能一直蹦,完全的免費勞動力。】
【永動機。】
【從後面抱住他,在他耳邊輕輕說我姓石。】
【從他的背後抱住他,在他耳邊唱~青絲已白發,徒留下那段牽掛。】
【你就說︰大清完了,他就哭了。】
【我有一想法,僵尸能一直跳,那麼我每天只需要站玻璃後面玩手機,玻璃涂點血,僵尸下面放個類似倉鼠跑圈的改造版,跳躍發電,這樣以後不用花電費了,一個月五斤羊血就能養活。】
【你說,僵尸張嘴的時候往他嘴里塞個燈泡糖會怎麼樣,他又不能分泌口水。】
【舉例,僵尸吸食人血而苟活,姨媽血同樣是人血,而一個女生宿舍有六人,每人姨媽期五天,那麼,結論就是一個女生宿舍剛好養活一只僵尸。】
“後人當真是……當真是……”老學究憋了半天憋出個詞。
“百無禁忌。”
洗衣大娘不由嗤笑。
“笑什麼,你笑什麼!!!”
“呵,老娘愛笑就笑。”
“我笑你傻!”
“你想想啊,鬼害死你,你也成鬼了。”
“你還害怕他不?”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