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竹林笛聲
王澤無精打采,有氣無力的來到阿青的面前。
阿青慢慢的放下笛子,微笑著說道。
“難道你沒有什麼話要對我說嗎?”
王澤無力的搖搖頭。
“還說個屁呀!說了也是進爐子,不說也得泡冰水。橫豎都是一刀,愛咋咋地吧。”
阿青噗嗤一下笑出聲來,然後故意板起了臉。
“我听說,你在阿玄面前沒少說我的壞話,這是不是真的?”
王澤瞬間一個激靈,連忙說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誰敢說您的壞話?真是活膩歪了。別說別人,我第一個就不饒他。”
阿青背過身去,從她不斷抖動的肩膀可以看得出來,她笑得很開心。
阿青轉過身來,調整好面部的表情,平靜的說道。
“我的任務,就是要去除你的心魔,這樣你才能更好的修行。
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神奇的命運竟然讓你自己破除了心魔,倒是省去了我不少的麻煩。
那麼今天的任務,你就坐下來,老老實實的听我吹奏一曲。”
王澤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這麼簡單?”
阿青點了點頭,把玉笛放在嘴邊,慢慢的吹奏起來。
王澤連忙盤膝坐在地上,閉上雙眼,靜靜的聆听。
暮色浸染竹林時,王澤倚著斑駁竹影席地而坐,目光追隨著阿青青袍上晃動的墨竹紋。
白玉笛橫陳唇邊,第一縷笛音如清泉破冰,冷冽中裹挾著春芽破土的生機,驚起竹梢棲著的灰雀。
笛聲忽而轉為激昂,似金戈鐵馬踏碎殘陽,竹枝在風中劇烈震顫,葉影如萬千旌旗翻涌;又忽而柔若抽絲,宛如細雨浸潤苔痕,在青石上蜿蜒出幽藍的光。
王澤緊繃的肩背悄然松弛,連日來的疲憊與惶惑被樂聲揉碎。
當笛音攀上高八度時,他仿佛看見流雲刺破蒼穹;而在低音婉轉處,心底最隱秘的褶皺也被撫平。
竹葉簌簌落在肩頭,他卻渾然不覺,只覺那流淌的旋律如無形溪水,漫過靈台,將蒙塵的思緒滌蕩得澄澈空明。
最後一個音符消散時,竹林恢復寂靜,他恍然驚覺,掌心不知何時已沁滿溫熱的淚。
一曲終了,阿青緩緩的問王澤。
“听了我這一曲,你可曾將她忘記。”
王澤的眼前閃現過顧雅的倩影,茫然的看著阿青。
阿青苦笑了一下。
“算了,是我太心急了。你再來的時候,如果看到我不在,就在這根竹子上拍一下,笛聲自會響徹這片竹林。你需每日傾我的笛聲,不可懈怠。”
王澤大喜,沖著阿青一躬到地。每天到這里來听曲,不比鑽火爐子,泡冰潭好多了。
“還是阿青姐姐好多了,阿青姐姐可以說是蕙質蘭心,溫良賢淑,溫柔體貼,善解人意,溫婉如玉,宅心仁厚,賢良淑德,菩薩心腸。
從前只道"溫婉如玉"是虛話,今日見你,才知世間真有這般人物。竹笛下藏著菩薩心腸,一顰一笑皆是春風化雨。
若說貌美如花,花兒見了你也要自慚形穢——你眼底的溫柔,可比春日里最嬌艷的牡丹還要動人三分。”
阿青笑著揮了揮手。
“快些去吧,莫讓小唯等的著急。”
王澤興致勃勃地告別了阿青,走在路上忍不住心中洋洋得意。我說怎麼早上听見喜鵲叫?原來這是幸運的一天。
王澤剛走出不遠,身後響起了尊者的聲音。
“你不用再去小唯那里了。”
王澤吃了一驚,不知道什麼時候,尊者來到了自己的身後。
尊者先是看了王澤一眼,然後緩緩的說道。
“小唯雖然有天賦,但是到這里的日子時間尚短,又和你親如兄妹。必然對你下不去重手,你還是跟我來吧。”
王澤只好默默的跟在尊者後面。但是他走了一段之後,忍不住問道。
“我有一個問題,一直在我心頭困擾。阿青,阿玄,阿朱,為什麼沒有阿白?難道小唯就是阿白?”
尊者默默的掃了王澤一眼,發出了一聲長嘆。
“你很聰明,竟然猜出了阿青他們的真實身份。這里原來確實有一個小白,可是她已經不存在了。小唯的出現,正好補上了她的空缺。”
王澤吃驚的說道。
“那個小白怎麼了?她死了嗎?”
“死?修行到她們這個地步。已經超然物外,永脫輪回。不老不滅,長生永駐。與天地同壽,和日月同光。怎麼可能會死?
小白的離開,都是離不開一個情字。她自願放棄了這里的身份,為了追求那份虛無縹緲的情字。甘願墮入了苦海。算了,我們不說她了。”
王澤想了想問道。
“我還有一個問題,想請尊者為我解答。”
尊者皺了皺眉頭。
“你怎麼那麼多問題?說吧。”
“阿青和我說過,作為這個宇宙的平衡者,不能隨意抹去一個生命。這是為什麼?”
尊者停住了腳步,抬頭仰望浩瀚的藍天。
“在浩瀚宇宙的星河圖譜中,我們所存在的世界不過是一粒微塵,卻孕育出億萬種鮮活的生命形態。
從高聳入雲、年輪記載著千年風雨的古木,到石縫間倔強生長、葉片上凝結著晨露的無名小草;
從深海中游弋的發光水母,到岩壁上緩慢爬行的蝸牛,每一個生命都在屬于自己的時空里,演繹著獨一無二的生存史詩。
林間的藤蔓沿著老樹攀援而上,看似柔弱卻藏著突破地心引力的力量;土壤里的蚯蚓無聲穿梭,用身軀翻松土地,成為生態循環的隱秘功臣。
它們或許渺小到常被忽視,卻在自然的精密齒輪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
當人類揮動斧鉞斬斷樹木,或是噴灑藥劑除去雜草時,不僅剝奪了一個生命延續的權利,更可能打破千萬生物賴以生存的平衡。
每一株草的枯萎,都可能讓以之為食的昆蟲失去棲身之所;每一棵樹的倒下,都意味著鳥類巢穴的崩塌、松鼠儲糧的消逝。
生命的價值從不以體型大小或智力高低衡量,螻蟻雖微,卻能在暴雨前集體遷徙預警;青苔無名,卻能在荒漠中涵養珍貴的水源。
正如深山古剎的晨鐘暮鼓,世間萬物皆是叩響生命真諦的回響,唯有以敬畏之心守護每一個生命的尊嚴,方能听見自然最和諧的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