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晉國風雲

第433章 黃池會晉吳爭霸(2)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千里草人 本章︰第433章 黃池會晉吳爭霸(2)

    滿場轟隆隆的戰鼓聲中,原本一臉嚴肅的晉國上軍將趙鞅,突然想笑。

    當然,對諸侯會盟這一套相當熟悉的趙鞅並沒有笑出聲來,而是強忍住了。

    趙鞅真的是強忍著笑,晉定公也察覺到了,詫異中,晉定公順著趙鞅的目光,立即明白了趙鞅為何發笑。

    原來,吳王夫差居然戴了頂帽子!

    按吳國人的習慣,吳國人往往剪著短發,不戴帽子。

    對中原人而言,吳國人戴上帽子,如同看慣了某國浪人的模樣,突然見某國浪人戴了頂帽子,定然會覺得很好笑。

    而此時,吳王夫差居然戴了帽子!

    雖然史料未曾記載吳王夫差是否戴了一頂綠色的帽子,或者因為把帽子戴歪了,導致趙鞅忍俊不禁。但對夫差來講,戴上帽子,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將吳國雄兵帶至黃池,這是南方諸侯北上爭霸所達的最北之處,夫差已經創造了歷史。

    黃池,已經屬于真正的中原了。既然到了中原,那還不講點中原的禮儀?

    傳統的吳國人、越國人以及三夷、江淮不少小國,都不戴帽子。大家都很自覺,把自己歸類到東夷。

    東夷,南蠻,北狄,西戎,這是中原諸侯對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的貶稱。楚國就曾經放言吾,蠻夷也。

    吳國也曾經放言吾,東夷也。

    這語氣,相當現代的一句話我是流氓,我怕誰?

    正因為不怕,所以楚國也好,吳國也好,越國也好,還有許多蠻夷部落首領也好,個個稱王!

    當然,這些個王都是自己任命的,周天子不會承認,傳統列國諸侯更不會承認。

    吳王,那只是吳國人自己在講講而已。到了中原,人家就叫你吳子。

    當然,這不是兒子的子,而是子爵的子。

    稱霸列國諸侯,成為列國諸侯聯盟盟主,且要得到周天子的敕封,那你還敢稱王?

    或者說,你還敢不按周禮的規矩行事?

    吳王夫差堅信自己將成為新的諸侯聯盟盟主,那當然就需要周禮。

    于是,從來不戴帽子的吳王夫差,此時需要一頂帽子了。

    當然,此時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後來,夫差戴上帽子的事傳到正在修編六藝的孔子那里,孔子不禁哂笑道“這個吳子,不懂帽子卻還要戴帽子,是去搞笑的吧?”

    夫差沒有听到孔子的譏諷,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居然是很搞笑的,甚至由于志得意滿眼楮朝天,未注意到晉國上軍將趙鞅被他搞得要笑了。

    夫差不但戴上了帽子,還穿上了黑色的禮服,裝飾了自己的戰車,所有在場的吳國人都嚴格按周禮規定行事。

    天子喂,你看看,咱大吳,也是中原諸侯嘛。今後,就由咱大吳,替天子你征討四方各種不服,成為大周王朝最堅強的屏障吧。

    晉國中軍將趙鞅很清楚吳王夫差的用意,其實這個用意連晉定公都看出來了。

    諸侯之長、春秋霸主,絕非靠吳國人這樣給自己打個扮畫個妝便可以獲得。

    你吳國佬就算是去做了整形手術,要想從當了幾百年霸主的超級大國晉國手里將這個地位給奪了去,晉國人會甘心?

    晉國人不可能甘心,魯哀公也不可能相信吳國真的有這個本事。

    但吳王夫差的信心真的很爆棚。

    十萬吳軍精銳,搞出來的陣仗真的非常高大上吳軍分左右兩軍,每軍均以一萬人為一方陣,雄糾糾氣昂昂。

    其中,左軍赤袍赤旗,紅甲紅盔,箭羽皆染成了紅色,一眼望去,如火燎原野。

    右軍白袍白旗,素甲白盔,箭羽皆染成了白色,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

    成語“如火如荼”,正是源于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的這十萬吳軍的精心妝扮。

    這陣仗真的讓魯哀公驚嘆不已,魯哀公也終于明白,為何前年吳軍在艾陵大敗齊軍後沒有趁勢進軍中原,而是拖了將近兩年才搞這出黃池之會。

    吳王夫差為問鼎中原,作足了準備啊。

    為了北上中原,到達黃池這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方,吳國真的不惜血本,不但把十萬大軍精心打扮成“如火如荼”,還為十萬大軍迅速、順利進軍中原作了路線上的準備。

    這個路線上的準備,就是打通了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這就是開鑿邗溝,也在客觀上成就了吳王夫差的京杭大運河功績。

    不但如此,吳王夫差還在艾陵之戰結束後,徹底介入到了黃河、濟河流域。

    之所以將河流這種帶水的東西提出來講,是因為吳國的戰斗力,與戰艦、水師息息相關。

    春秋走到這個時候,論建造戰艦的實力,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超過吳國的。

    吳王夫差要稱霸江湖,必須要讓中原諸侯看到來自吳國的戰艦。

    于是,吳國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將宋、魯兩國邊界原有的溝渠予以拓寬、連接,使擅長水戰的吳軍水師可以順利通過水路北上中原。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魯國得到了吳國的特別待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要知道,曾經的吳國佔領過楚國都城郢都,實施的雖說不是後來某國侵華實施的“三光政策”,但縱兵大肆燒殺搶掠,把郢都變成了人間地獄。

    甚至對齊國,吳國可以在艾陵戰場上一戰而殲滅了十萬齊軍。

    但對魯國,吳國貌似非常客氣。因為在政治上,吳國不但需要魯國,在軍事上,吳國同樣需要魯國。

    這並非是魯國的軍事實力有多強,而是魯國可以為吳軍北上中原大量的廉價的勞動力。

    吳軍戰艦要進入黃河、濟河,就必然要經過泗水,那就必然要打通泗河與濟河,好需要再挖一條運河。

    泗河,也即當時的泗水,那就基本在魯國境內。就算是魯國根本打不過吳國,但吳國如果將魯國逼慘了,那能安安心心挖通在魯國的這條運河嗎?

    這就是吳國在艾陵之役戰勝吳國後,未繼續進軍中原的根本原因。

    吳國,需要一條能運兵的新運河。

    這條新運河叫荷水,在魯國都城曲阜的附近泗水南岸的湖陵,即今山東魚台縣北,終點在與黃河汊道濟水相連的渮澤,這就連系了泗河與濟河。

    加上吳國之前修建的邗溝,夫差等于是將長江、淮河、黃河、濟河這條獨立入海的“四瀆”連了起來,在客觀上造就了黃淮平原發達先進的水上交通。

    對了,古時將能夠獨立入海的江流,叫瀆。這個瀆,其實就蘊含了“獨”的意思。

    這個水上交通的中心,有一座宋國重鎮陶丘,即今天的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陶丘別看如今已然是宋國的地盤,但幾百年下來,一直是曾經的大周王朝宗邦諸侯之一的曹國都城!

    只是,如今的曹國,已然退出了春秋歷史舞台。

    殺死曹國的,是宋國。時間,是公元前487年。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春秋晉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春秋晉國風雲》,方便以後閱讀春秋晉國風雲第433章 黃池會晉吳爭霸(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春秋晉國風雲第433章 黃池會晉吳爭霸(2)並對春秋晉國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