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晉國風雲

第236章 第一次弭兵會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千里草人 本章︰第236章 第一次弭兵會盟

    好了,講完了施夫人的淒慘故事,我們繼續晉厲公的春秋霸業吧。

    晉厲公剛即位便搞了一個自擺烏龍,差點將魯國推到了楚國陣營。

    他痛定思痛,終于開始重視一個重大問題,那便是父親晉景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歲月中,關于對世界和平的探索問題。

    父親是對的,自己剛即位,手頭要應付的事一大堆,怎麼可以四處與諸侯交惡呢?

    父親已經打好了基礎,尤其是楚國,明確表示願與晉國友好相處。這既符合楚國的利益,也符合晉國的利益啊。

    那,趕快付諸實施吧。

    其實,不止是晉國、楚國要謀求世界和平,幾乎所有的諸侯國,都被晉楚兩強相爭給拖得筋疲力竭了。

    尤其是中原的鄭國和宋國,每次楚國北上,先要搞鄭國,再搞宋國。而每次晉國南下,先要搞宋國,再要搞鄭國。

    這兩個諸侯國,完全就是晉楚兩國爭奪霸業中的夾心餅干。

    鄭國還在為晉國曾經扣押過他們的國君鄭成公而憤憤不平,這段時間根本就不想鳥晉國。

    于是,宋國有人勇敢站了出來,他要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不朽的貢獻。

    這個人,就是宋國右師華元。右師,是宋國特有的官職,相當于晉國的中軍將、齊國的相國、楚國的令尹。

    華元一直在關注著世界局勢,對晉國和楚國這段時間來互相示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很顯然,這兩個超級大國累了,他們想坐下來休息休息。

    這對整個春秋江湖來講都是重大利好,而這個重大利好需要有人去積極推動!

    那,就讓我華元為歷史作出這個貢獻吧。

    華元之所以有這個自信,是因為他與晉國中軍將欒書有私交,與楚國令尹公子嬰齊也有私交。

    華元曾經作為宋國的人質,留在楚國多年,結果與楚國的令尹公子嬰齊結成了好朋友。

    他還與晉國的中軍將欒書也是好朋友。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但人與人之間,是有著永遠的友情的。

    華元意欲調解晉楚關系的想法得到了宋國上下的全力支持。

    于是,公元前579年,華元不辭辛苦數月間奔波于晉楚之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有了可喜的成果。

    晉、楚兩國不但充分認識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意義,答應不再互相死磕,還就互相關心的話題充分作了溝通,消除了一些隔閡,一些過分的要求也不再提。

    公元前579年5月,在宋國右師華元的主持下,晉國、楚國、宋國與許國、在宋國的西門外舉行盟會。

    四個國家都派卿一級高級官員參會,議題只有一個︰推動世界和平。

    華元作了充分的準備,為大家準備的盟約內容非常具體︰

    “晉、楚兩國不互相征伐,大家同呼吸,共命運,有難同擋,有患共救。

    天下諸侯,若有敢侵楚國者,晉國出兵相助楚國,若有敢侵晉國者,楚國出兵相助晉國。

    兩國不但要和平相處,還要加強貿易往來。平時加強來往,互通情況,不得阻塞道路,要一起協調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共同討伐對王室不尊重的諸侯。

    無論是誰違背盟約精神,就要遭到神靈的懲罰,使其軍隊覆滅,其國滅亡。”

    如果真的那樣,那世界和平真的到來了。但歷史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古今中外,兩個實力相差不多的超級大國之間,要實現真正的和平的難度是很大的。

    哪怕是一時通過盟約的形式實現了和平,那也往往是短暫的。

    我們再看這個盟約內容,那都是高大上假大空那一套。

    世界要實現真正的和平,關鍵是要解決晉國和楚國爭霸的根本問題,那便是誰當霸主,誰便可以每年享受從諸侯國那里的貢奉!

    而這個貢奉,天下諸侯那麼多,誰應該供給誰,周天子那里怎麼辦,貢奉的具體數量是多少等等,都沒有明確規定。

    這樣的核心問題問題沒得到解決。所以華元的這次弭會盟動,只是空喊口號。

    于是,這樣的世界和平,完全只是晉國和楚國之間互相的一個表態而已。而且,參加的諸侯國也僅僅是東道主宋國,以及江湖上一個小得可憐的許國。

    其實,按晉厲公的本意,實現真正的世界和平,還有一個國家必須參與進來,那便是秦國。

    秦國一直是晉國在西線的威脅,沒有秦國的參與,晉國得到真正的和平,那一定是望梅止渴而已。

    早在公元前580年,晉厲公便派了出使秦國,與秦國國君秦桓公作了一次初步接觸,提出以黃河為界,大家互不侵犯。

    秦國一開始也答應了,但秦國在歷史上太多次被晉國忽悠了,所以這次輪到秦國人來忽悠晉國了。

    一回國,向晉厲公匯報了秦國人的意見。晉厲公還沒高興幾天,秦國便伙同白狄向晉國發起了進攻,晉國遭受了不少損失。

    楚國也看出來了,這樣的和平其實撐不了多久,那還不趁你晉國至少在和平協議上簽字,趕快去收拾東線的吳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于是,楚國便開始在東線作足布防,並對吳國頻頻發起戰役,逐漸收復一些東夷小國。

    鄭國听說晉國與楚國和好了,馬上調整思路,鄭成公專門派人聯系了魯定公、衛定公,大家都赴晉國的瑣澤開會。

    瑣澤,約今河北邯鄲市一帶,鄭魯衛三國召開盟會,主動要求加入弭兵會盟。

    然後,楚國和晉國也開始履行條約,雙方不斷派出使者聘問。至少,一開始,大家還是有點信義,對世界和平還是有些信心的。

    誰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但這不能因此否認由宋國人主導的這次弭兵會盟的重要歷史意義。

    靠這樣一紙沒有實質內容的盟約而促成的和平是相當脆弱的,畢竟晉國和楚國自城濮之戰以來,積累了足足五十多年的仇怨,怎麼可能在短期內靠一紙合約而化解呢?

    但是,這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真正以和平為目的的諸侯國協議,甚至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為目的而不是以戰爭為目的的協議。

    不管是以前的齊桓公九合諸侯,還是晉國文襄時期的會盟諸侯,以及楚國的歷次會盟,除了會盟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和平友好協定外,往往還有一個主要目的,那便是聯合起來,討伐某個諸侯。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還是把宋國右師華元的這次努力,當成一場歷史功績來寫。

    當然,華元的故事,我們還是放在宋國風雲里向大家介紹了。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春秋晉國風雲》,方便以後閱讀春秋晉國風雲第236章 第一次弭兵會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春秋晉國風雲第236章 第一次弭兵會盟並對春秋晉國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