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晉國風雲

第98章 甦國的傷心往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千里草人 本章︰第98章 甦國的傷心往事

    甦地十邑?對哇,周襄王頓時來了精神。

    所謂甦地之邑,原來便是指甦國的十二個城邑。這里,我們得講講甦國了,而講甦國則必須要先講溫國。

    歷史上甦國與溫國雖然分屬不同諸侯,但到了大周王朝時,甦國就是溫國。

    溫國是一個夏朝諸侯,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最早是一個小城邑,即溫邑。溫邑有一處著名的清風嶺坡溫泉,因此而得名溫邑。

    夏朝在太康時期,曾經被有窮氏部落奪位控制。

    當時的有窮氏部落首領叫後羿,就是那個善射箭的後羿,但不是被神話成能夠射下九個太陽的那位老兄,羿與後羿可不是同一個人。羿是堯帝時期的,後羿是太康時期的。

    夏王太康愛好游樂田獵,不理政事。有窮氏趁虛而入,控制了整個夏王朝,放逐了太康。

    太康死後,後羿立年幼的少康為夏王,把夏王朝實權操縱于自己之手。

    但後羿並未吸取夏王朝沒落的教訓,他沉緬于四處打獵。因為經常外出打獵沒好好關心老婆,結果自己的老婆被自己的親信兼義子寒浞給勾走了。

    這對狗男女後來干脆設計殺了後羿,宣布建立寒國,寒浞自立為寒王。

    但夏王少康長大後,在有虞氏的幫助下,經過多年努力,滅了寒浞,復興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有一個叫有平氏的部落在少康滅有窮氏部落的戰爭中立了大功,其部落首領因此被夏王少康封為諸侯,受封地便在溫邑。

    這就是歷史上溫國的起源,首任溫國國君便是溫平公。

    溫國在商部落滅夏王朝的過程中同時被滅,溫國淪為商王朝的一個城邑,又回到了溫邑年代。

    但後來周部落又滅了大商王朝,當時的西周首領周武王為表彰在滅商過程中的有功之臣,將包括溫邑在內的十二個城邑,即溫、原、、樊、隰、攢茅、向、盟、州、陘、聵、懷等賞賜給大司寇甦忿生,重新建立了溫國。

    溫國,因首封君為大周王朝的大司寇甦忿生,所以也稱為甦國。

    這也是溫、甦兩姓之淵源。甦忿生也被認為是溫姓和甦姓的鼻祖。

    甦國一直是大周王朝的鐵桿忠臣之國,關系十分密切。

    首封君甦忿生同時擔任著大周王朝大司寇,掌管全國刑獄司法,史料記載“效法謹慎”,受到周武王的器重。

    到了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也高度評價甦忿生。甦忿生被後人尊稱為甦公,與周公、召公齊名。

    周平王從鎬京東遷洛邑,春秋開啟時,甦國就成了大周王朝的王畿之地,甦國都城溫邑與王朝都城洛邑僅一河之隔。

    從一個外諸侯變成了內諸侯,甦國雖是大周王朝重要的王畿諸侯,但甦國內心很不滿,自認為是這一帶實力最強的諸侯之一,對王室並不十分待見,這使得當時的天子周平王非常惱火。

    正好,天上掉下來一個鄭國,鄭國自鎬京遷到洛邑附近制邑一帶後,幾套組合拳下來,就成了地區強國。

    周平王就利用了一下鄭國,以打壓甦國。

    具體經過是這樣的︰

    鄭國原來在陝西關中周王朝王畿之地一帶,周宣王時,鄭國國君鄭桓公向周天子提出遷國的請示。

    鄭桓公是當朝天子周宣王的親弟弟,這個要求很快得到了滿足。

    鄭國遷到哪里呢?

    河南一帶,當時具體遷到制邑。

    大周王朝因天子周幽王無能,而被犬戎攻破都城鎬京,據說鄭桓公在保衛王朝的戰役中犧牲,其子鄭武公憤而起兵勤王,鄭國為大周王朝立下了大功。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鄭桓公沒戰死,這里不多說了。

    但鄭國本來是在陝西,現在到了河南,所用之地全部都得從原先的諸侯那里要,甦國就是其中之一。

    鄭國國君鄭武公在勤王中立下大功,被封為王朝卿士。

    鄭武公借此地位東擴西拓,先後吞並了周邊的鄶、虢、胡等諸侯國,與其接壤的甦國當然也成了鄭國的嘴邊肉。

    這使得甦、鄭兩國一直交惡。

    本來,甦國以為憑祖上功績,天子一定會罩著自己。但沒想到,到了周桓王時期,鄭國在鄭莊公領導下,已經崛起成為春秋最初的霸主。

    為求得與鄭國交好,同時為借鄭國之手打壓甦國,天子周桓王借與鄭國發生的田地之爭,與鄭國達成協議,居然把甦國原本十二個城邑劃給鄭國,換取了鄭國的鄔、劉、蕪、邗四邑的,土地。

    這嚴重影響到甦國的國家利益,從此,甦國對王室非常生氣。史料記載,甦國與王室不和。

    小小的甦國,不但與強大的鄭國不和,與周王室也不和,在中原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

    為了生存,甦國不得不加強與夷狄部落的聯系,希望借用夷狄的武裝力量來對抗鄭國。

    但是這種聯系又不徹底,畢竟甦國歷史上曾經是大周王朝的重要倚重力量,所以夷狄部落對甦國也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後來,甦國也算是引狼入室,最後于公元前650年居然被夷狄所滅。

    鄭國向王室交了四個城邑,然後去接收甦國的十二個城邑。

    沒想到,甦國不肯歸並于鄭國。甦國人民有著強烈的故土情結,甦地十二邑的百姓並不待見鄭國,所以一直不肯交割。

    這下鄭國吃了大虧了,無奈之下便只好武力接收。

    但甦地百姓並非善類,憑當時強大的鄭國,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強硬的軍事手段,最終勉強接了其中兩邑。

    到後來鄭莊公去世,鄭國開始衰落,再也無力拉收甦地剩余的十邑了。

    這十邑仍舊牢牢控制在甦地人民手里,連周王室也無法控制。

    如果當時鄭國能夠完全得到甦國十二邑,一方面意味著甦國在周王室的操作下亡了國,另一方面鄭國將由此而更加強大,而不僅僅是春秋初期小霸了一把。

    但鄭國是注定得不到這些土地的,畢竟總是扛著大刀長戟在京畿內打打殺殺是不現實的。

    正因為如此,甦國公室反而得到了原住民的尊重與擁護,所以甦地人民的反抗意識一直很強。

    甦國于公元前650年被戎狄所滅後,可以想象的是,當時流亡在衛國的甦國國君一定想方設法與鄭國作對,也一定會抓住一切機會與王室作對。

    機會總是會有的。大周王朝到了周惠王時期,爆發了王子頹之亂。就是那個愛牛的王子頹,具體經過我們不講了,反正一切都是為了天子之位。

    當時甦國國君就聯合了衛國、南燕國出兵支持王子頹。但後來王子頹之亂被虢國、鄭國聯合平定,當時的甦國國君也在這場內亂中被殺。

    但周天子仍舊無法完全控制甦地十邑。也就是說,甦地十邑雖然名義上不再屬于甦國,而是被大周王朝收歸了,但甦地人民卻不待見你周天子。

    這片土地,仍舊是甦國人的土地!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春秋晉國風雲》,方便以後閱讀春秋晉國風雲第98章 甦國的傷心往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春秋晉國風雲第98章 甦國的傷心往事並對春秋晉國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