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晉國風雲

第85章 重耳順利回晉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千里草人 本章︰第85章 重耳順利回晉國

    重耳率著秦軍進入晉境,兵鋒直指晉國重鎮令狐。

    守護令狐的是晉國大夫鄧𡉼痋@鼐垂ュ 莩羌 亍br />
    但由于秦軍不但軍力遠勝于晉軍,而且晉軍士氣相當低下,秦軍一個沖鋒便掃清了令狐外圍的晉軍。

    然後,本著報殺父大仇之心的邳豹率先登上城頭,令狐城遂破,鄧鑛ぜ眼衚�br />
    秦軍繼續推進,兵鋒直指桑泉、臼衰等邑,在強大的秦軍面前,兩邑守衛根本無力抵抗,干脆直接投降。

    這是公元前636年2月初的事。

    晉懷公這才得知重耳在秦國大兵護送下正向晉國推進,大驚失色,立即命呂省、芮率軍抵抗。

    晉軍在廬柳集結,按呂省、芮的意思,準備在廬柳與秦軍決一死戰。

    但能決一死戰麼?

    令呂省、芮傷心的是,晉軍剛集結起來,便天天有開小差的。尤其是許多中下級軍官,居然帶著自己的部隊直接投奔敵軍而去!

    眼看著晉軍兵力越來越弱,還能與重耳親率的秦軍交戰麼?

    既然不能決戰,那便先撤退吧。

    呂省下令,晉軍撤退至郇地,重新組織防線。

    結果,一個撤退令下來,晉軍又逃走不少。

    可以說,此時的晉軍完全沒有了士氣!

    反而晉軍將士听說重耳要回國奪位,大家貌似都在盼望著晉國馬上改朝換代。

    據說,許多將士經常收到家信,做父親的告訴自己的兒子,做妻子的告訴自己的丈夫︰

    公子重耳才是真正的晉國之主,早在十幾年前他便應該是了。現在上天又眷顧了他,讓他回到晉國。別逆了天意,這仗不能打,快回來吧。

    呂省、芮絕望了。

    晉軍的情況完全被重耳時刻掌握著,看起來是不需要打仗了。

    能不打當然不能打,因為對面的晉軍說到底是今後自己的部隊。

    重耳與秦軍主將公子縶商議了一下,決定采取勸降之策。

    勸降,是以秦國國君秦穆公的名義進行的。因為不管如何,是秦軍正在進攻晉國。

    公子縶派人送信給呂省和芮,大意是這樣的︰

    “寡人對于晉侯,可謂至誠!但誰會想到,如今的晉侯,以及貴國先君惠公,這父子兩人,一直以來對寡人一次次的背信棄義,一次次的恩將仇報,是可忍孰不可忍!

    公子圉只要當著這個晉侯,那寡國與貴國便將永無寧日!

    寡人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幫助公子重耳回國。

    公子重耳,賢名播于諸侯,且身邊賢士眾多,周游列國多年。如今上天眷顧公子重耳,寡人又怎麼敢違逆上天之意呢?

    現在,寡人傾全國之兵,屯于黃河邊,分派一支部隊由公子縶率領護送公子重耳回國。

    寡國無意與貴國交戰,只求讓公子重耳順利到達絳城登上君位。

    如今的貴國,人心早已思變,人人都在盼望著公子重耳回國繼位,連你們的軍隊,也毫無士氣,哪能與寡國相抗?

    兩位都是識時務者,應該很清楚眼下的局勢。如果能夠舉兵而降,不作無謂犧牲,更保全士兵性命,其功莫大焉。

    如若不然,大軍到時,生靈涂炭,兩位之罪可就是滅族之大罪。

    所以寡人替兩位考慮了一下,對你們的這位未來國君,何不從舉兵來抗變舉兵相迎呢?

    迎立國君,那可是大功。有此大功,兩位以後的前程還用擔心嗎?”

    芮、呂省兩人本就是聰明人,早知此時的形勢就是重耳盛名之下,晉國人心均向,再負隅頑抗,那自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但是,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是先君惠公的人,正是自己為晉惠公出謀劃策,才導致邳鄭、里克以及七輿大夫等人死于非命!

    雖然自己等人反對國君派人刺殺當時還在翟國的重耳,但畢竟逃脫不了干系!

    此時,若貿然投降重耳,萬一重耳發難,分分鐘可以要了自己等人的命。

    不降,肯定是死路一條。降了,可能是死路一條。

    兩人商議良久,最終決定有條件投降。

    呂省、芮提出的條件就是保全身家、各不相害,也就是說只要放過他倆,他倆便投降。

    秦國主帥公子縶見兩人回信後大喜,與重耳商議了一番,親自與狐偃一道前往晉營,與芮、呂省會面。

    會面做什麼?

    盟誓。

    盟誓是當時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最通用的方式,是以天帝或其他神靈為見證人、大家通過簽訂協議來確定某種意見的一致。

    如兩國解除戰爭狀態,從此和平相處,盟誓。

    國君要滿足大臣什麼要求,大臣要效忠國君,盟誓。

    召開國際會議,會議通過某項或幾項決議要求各諸侯國共同遵守,盟誓。這個也可以叫會盟。

    盟誓,可不單單是國家大事層面或者國君層面,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互相盟誓。

    如帥哥張三愛上了美女李四,除了三證六書這類規定動作外,最主要的便是“對天發誓,婚後張三將對李四如何如何好”之類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人與人之間這樣的話“我對天發誓......”,這就是一種盟誓。

    盟誓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

    如正式的重要的國家層面上的,往往是要設專門的盟誓台,需要犧牲,如牛、羊、豬,以犧牲之血來歃血。

    如國際會盟,除要在盟書上簽字外,與會者還要用手指蘸犧牲的牛血涂在嘴唇或者喝了牛血以表示信守。

    而且,這個血必須是來自割牛左耳處的那血,這便需要一個人端著盛著牛耳朵的盤子,讓大家取血。

    這個人便叫執牛耳,執牛耳者便是會議主持者。

    然後盟書的正本往往是要交給天帝或神靈的,如燒給上天,或投于黃河等,大家手頭的都是副本。

    當條件有限,盟誓不能按全部程序執行時,那也可以簡易版,比如兩個人互相盟誓,指著天“我對天發誓......”

    這樣的形式也是盟誓。

    重耳這一路過來,可以說是對盟誓這一套相當熟悉,因為運用太多了。

    如在楚國,重耳與楚成王便搞了一個盟誓︰他日若與楚軍戰場相遇,定當退避三舍。

    沒有史料記載他對楚成王講這話時的具體情況,但可以想象,重耳當時肯定是神情嚴肅,態度恭敬,而且也一定是讓老天來作過證的。

    就在前幾天,他與狐偃等人還搞了一個盟誓。

    那就是在黃河邊上,重耳對天發誓要好好對待大家,同時還將一個玉璧敬拋到黃河,這便意味著獻給了黃河大神。

    也就是說,重耳的話拿出了上天和黃河大神作保,大家放心。

    如果經過盟誓,卻不做到,那便意味著將會得到老天的懲罰。

    從這個意義上講,雙方哪怕是簽訂了合約,但此合約未經過盟誓,其約束力是低下的。

    人們可以違反合約規定,但不能違反盟過誓的盟書精神,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當時的人們把天地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意義。

    所以呂省、芮提出的條件便是與重耳盟誓,只要重耳答應不追究他們曾死心塌地效忠晉惠公,那他們便立即投降。

    重耳大喜,立即派出了狐偃代表自己與呂、兩人盟誓。

    對呂、兩人來講,這個盟誓的意義是重大的,因為這相當于自己拿到了免死鐵券︰你重耳不能殺我,上天為證,還有秦國人也作了保。

    就這樣,晉軍悉數歸降重耳。

    重耳的回國即位便成了一道流水線︰公元前636年2月10日,呂省、芮與狐偃、公子縶在郇地盟誓。

    盟誓完畢後的第二天,即公元前636年2月11日,呂省、芮派人跟著狐偃、贏縶至重耳駐軍的臼衰,將重耳迎接到郇城,交割軍權。

    接下來,重耳發號施令,率領晉軍以及秦縶的秦軍繼續推進。

    公元前636年2月15日,重耳的部隊進駐了晉國重邑曲沃。

    2月16日,重耳進入晉國都城絳都!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春秋晉國風雲》,方便以後閱讀春秋晉國風雲第85章 重耳順利回晉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春秋晉國風雲第85章 重耳順利回晉國並對春秋晉國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