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芝連忙附和道︰“小主將來有朝一日一定能夠成為主位娘娘的,就算是封妃也不在話下。”
年世蘭又是一笑,她心里自然明白,要想在這深宮中立足,光靠皇上的賞賜是遠遠不夠的。
康熙的後宮與雍正的後宮大不相同,康熙登基多年,妃嬪眾多,如今這妃位上更是四角齊全。
惠妃有大阿哥,即便大阿哥在奪嫡之爭中失敗,但惠妃入宮多年,她的位份自然不會輕易被動搖。
榮妃亦是如此,她是最早的一批妃嬪之一,替康熙生育了好幾個孩子,雖然如今只有一兒一女存活,但她的地位依舊穩固。
至于宜妃和德妃,她們二人都曾得到過康熙的寵愛,而且各自膝下都育有皇子,因此她們在後宮中的地位可謂是穩如泰山,難以撼動。
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往上晉升,絕非易事。
不過在康熙朝,後宮的制度尚未十分嚴格,妃位並非只能有四個人。
就像良妃,她在妃位上待了很長時間,直到去年才去世。
“頌芝,你去小廚房隨便取碗什麼湯,給皇上送去。”
年世蘭慵懶地吩咐道。
盡管康熙現在對她非常滿意,但她深知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時刻提醒皇上不要忘記自己。
————————————————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
然而,就在這個夜晚,康熙卻再次駕臨了翊坤宮。
自從廢太子事件發生後,康熙實際上已經不常光顧後宮了。
即使偶爾進入後宮,也不會連續兩天都召幸同一個妃嬪,然而,今晚他卻破例來到了翊坤宮,這無疑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
“世蘭今日都做了些什麼?”康熙一進門,便開口詢問道。
年世蘭面帶微笑,輕輕地將一碟精致的點心推到康熙面前,柔聲說道︰
“嬪妾今日起得有些晚呢,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轉醒,這一上午的時光,就這麼白白虛度過去了,不過下午倒是沒閑著,跟著嬤嬤學了足足兩個時辰的規矩呢。”
康熙听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調侃道︰“這宮中連阿哥公主們都知曉不能賴床,世蘭你怎的反倒還不如那些小孩子了呢?”
年世蘭聞听此言,頓時輕哼一聲,似有幾分嗔怪之意,嬌聲說道︰
“還不是因為皇上您昨夜太過厲害了嘛。”
康熙聞言,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了幾分,他心中暗自得意,沒有哪個男人會不喜歡听到自己的女人如此夸贊自己。
盡管他從未覺得自己年老體衰,也從不認為自己的年齡與如花似玉的年世蘭不相匹配,但听到這樣的話語,仍然讓他感到十分愉悅。
“如此說來,倒是朕的不是了。”康熙嘴角含笑,柔聲說道。
年世蘭見狀,嬌柔地依偎進康熙的懷中,撒嬌般地說道︰“皇上可不許再欺負嬪妾了。”
康熙見狀,連忙笑著應道︰“朕自然是舍不得欺負你的。”說罷,他伸出手,輕輕捏了捏年世蘭那粉嫩的臉頰。
————————————————
次日清晨,年世蘭悠悠轉醒,伸了個懶腰後,便迅速起身,沒有絲毫的賴床之意。
畢竟,她知道這後宮中的其他妃嬪們,也該是時候見一見了。
“小主,今日您要畫個什麼樣的妝容呢?是不是應該素雅一些呢?”頌芝站在一旁,手中拿著梳妝盒,面露遲疑地問道。
頌芝心里其實有些糾結,她固然喜歡自家小姐風風光光、奢華艷麗的模樣,但轉念一想,小姐剛剛入宮,或許還是低調一些更為妥當。
然而,年世蘭卻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不必,就照平日里的樣子來即可。”
她的語氣堅定,沒有絲毫的猶豫。
年世蘭從來就沒有想過要以嬌柔、不爭不搶的姿態示人。
她生來便如同那盛開的芍藥花一般,風風火火、熱情奔放,如今自然也不會改變。
沒過多久,頌芝便替年世蘭梳妝完畢。
年世蘭對著鏡子端詳了一番,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帶著一行人前往承乾宮。
當她們抵達承乾宮時,時間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此時,四妃之中只有德妃已經到了。
德妃遠遠地看見年世蘭走進殿中,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陣怪異的感覺。
畢竟這位年貴人,曾經差點就成為了自己的兒媳婦,可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與自己平輩的人,這實在是讓人感到有些怪異。
“喲,年貴人來了,真是美若天仙啊!遠遠望去,宛如一幅精美的畫卷呢。”
就在這時,宜妃也款款走了進來,她面帶微笑,對著年世蘭夸贊道。
隨後,宜妃優雅地走到德妃面前,緩緩落座。
要知道,這四妃雖然都同為妃位,但在宮中的地位和次序還是有所區別的。
“那嬪妾就多謝宜妃娘娘的夸獎了。”
年世蘭听到宜妃的稱贊,並未顯得羞澀或拘謹,而是落落大方地起身,向宜妃回了一禮。
宜妃見此情形,心中愈發歡喜,嘴角的笑容也越發燦爛。
她早已過了那種爭風吃醋的年紀,如今看到如此貌美的年世蘭,是打心底里喜歡。
而且,年世蘭的性格也與她頗為相投,兩人都屬于直爽之人。
相比之下,宜妃實在不喜歡德妃那種說話繞圈子、九曲十八彎的做派。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宮的妃嬪們也都陸續到齊了。
而就在此時,佟佳貴妃也從內殿中緩緩走出。
“臣妾參見貴妃娘娘。”
眾人見狀,紛紛起身,向佟佳貴妃行禮問安。
“都免禮吧,快坐。”佟佳貴妃面帶微笑,輕聲說道,聲音溫柔而親切。
眾人聞言,紛紛道謝後落座,一時間殿內氣氛融洽。
佟佳貴妃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後停留在了年世蘭身上。
她嘴角微揚,柔聲說道︰“年貴人也來了,既然來了,就見一見各宮的妃嬪吧,只是惠妃抱病多日,今日怕是不能與你相見了。”
惠妃因大阿哥之事受牽連,雖康熙並未嚴懲,但她向來好面子,便索性稱病閉門不出,以避風頭。
年世蘭起身,依次向宜妃、德妃、榮妃等幾位高位妃嬪行禮問安,眾人也紛紛回禮,或微笑,或點頭,氣氛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