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給家父曹嵩寫去書信,邀請一家老小前來兗州享福。】
【曹嵩收到信後,十分高興,帶著全家老小百余口人,以及全部家產輜重,乘坐一百余輛馬車前往兗州。】
【路過徐州之後,徐州太守陶謙熱情招待。】
【陶謙早就想結交曹操,這次剛好有了理由。】
【招待了曹嵩兩日之後,曹嵩要走,陶謙就派遣手下張 帶兵護送。】
【張 護送曹操一行一路往兗州走去。】
【一日,天下大雨,曹嵩一行人只能在一座古寺暫歇。】
【曹嵩將自己一家老小安排在寺廟屋內,讓張 及其士兵在走廊里打地鋪。】
【那晚風雨很大,張 及其手下衣服都被大雨打濕了,士兵們多有怨言。】
【張 和士兵們商議︰“我們幾個本就是黃巾出身,官府圍剿之下,勉強投降了陶謙。”】
【“投降之後,一點好處沒撈到不說,現在還受這等氣。”】
【“我看那曹嵩帶來許多財寶在身,我們不如把他們殺了,搶奪財寶落草為寇。”】
【“兄弟們一起上山過快活日子!”】
【士兵們都認為這條路不錯,于是趁著曹嵩入睡之時,將曹家人團團圍住,殺了個精光。】
【曹家的家產財寶,被張 伙同士兵全部掠走。】
【張 燒了古寺,帶著五百個弟兄,往淮南方向逃跑了。】
【曹操听到這個消息,曹操無法接受,當即哭昏了過去。】
彈幕︰
<vp。”
——“張 跑了,陶謙要倒大霉了。本來想交好曹操,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陶謙也太蠢了吧,張 這種黃巾降將,居然放心讓他去做這麼重要的事,你派個心腹將領去護送不行嗎?”
——“甦辰這樣想,可能想表達惡有惡報吧。曹操之前殺呂伯奢一家,現在好不容易發達了,能帶著全家老小享福了,結果讓全家被殺。”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曹操如果當時不狠心殺呂伯奢一家,這次也不會被殺全家吧。”
——“該,誰讓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現在嘗到同樣的滋味了吧。”
——“等等,咱們看故事就好好看故事,封建迷信要不得哦。要是善惡終有報的話,死的應該是曹操才對。”
【曹操醒來之後,悲愴之情郁結于胸,讓他整個腦袋都痛得不行。】
【“陶謙,我要取你狗命,拿了你徐州,殺光你的子民!”】
【“我要讓你嘗到至親亡故的悲痛!”】
【曹操點齊兵馬,身穿縞素,重兵進發徐州。】
【陶謙聞言,身心驚懼,立馬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別駕從事糜竺提出對策︰“曹操勢大,單以徐州之兵,不可與敵。”】
【“北海孔融,青州田楷皆義士也。”】
【“若前往求救,彼引兵前來,曹操必不敢犯我徐州。”】
【陶謙認為有理︰“為今之計,只能求取援軍了。”】
【于是派遣手下陳登前往青州求援,派糜竺前往北海求援。】
【孔融乃孔子後裔,世人多尊其身份。】
【其自幼聰慧懂禮,孔融四歲的時候……】
寫到這里,甦辰猶豫了一下。
他本來按照慣性,是要寫孔融讓梨的故事的。
畢竟這麼一個“華夏傳統美德”,沒有道理不讓這個世界的人知道。
甦辰記起自己小時候,第一次看這個故事的時候,也認為孔融真善良。
後來長大成人的甦辰,卻發現這其中根本就不對勁。
其一,孔融讓梨,根本就是小孩相處時,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是把大的梨子讓給了哥哥,自己拿了小梨。
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孔融回答,我最小,所以拿小梨子。
乍一看,沒什麼問題。
可有一年,甦辰過年回家和一幫熊孩子相處後發現,事情根本就簡單到離譜。
所謂的“孔融讓梨”,不過是之前的文化人們,過度解讀了。
過年的時候,甦辰發現一個現象。
那就是小孩子的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的。
大孩子天生就會欺負小孩子。
小孩子被欺負了幾次之後,就會學會屈服,成為大孩子的“小弟”。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小孩子願意跟在大孩子屁股後面跑。
回到孔融這里,如果他拿了大梨,會是什麼後果?
會被他的哥哥們打一頓!
在長期的相處之下,孔融學會了和哥哥們的相處之道。
那就是好東西先給哥哥,哥哥剩下的,才是他的。
所以,這不過是小孩之間相處,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根本不存在什麼天生聰慧的美德故事。
其二,孔融自己家的一件小事,怎麼做到天下皆知的。
甦辰以前沒細想過。
但後來看魯迅,看孔家歷史,甦辰發現了不對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孔家幾千年來,都還在吃孔子的紅利。
直到民國,他們還是四大家族!
這合理嗎?這不合理!
為什麼,因為他們會宣傳,會造勢!
會利用人民對孔子、對儒家的尊敬,會將其光環轉移到自己身上。
孔融在自己家里讓梨這麼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必然是孔家不遺余力地對外宣傳,才被天下所知。
其三,但凡現代人,都不會把孔家那一套行事準則視為完全正確。
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孔老二的“仁義道德”是殺人的“軟刀子”。
五四運動更是提出︰打倒孔家店。
足以見得,孔子是值得尊敬的。
孔家,不過是一個吃著祖宗紅利的普通家族罷了。
大可不必對其看重。
想明白這一切,甦辰決定不把“孔融讓梨”這種文化糟粕寫出來,以免再次污染這個世界的華夏。
甦辰刪掉了剛才那句話,而是直接跳過對孔融美德的歌頌,直接寫起了後面的故事。
直播間的觀眾們,不知道甦辰的心路歷程。
他們只看到甦辰第一次刪減段落。
——“臥槽,臥槽,甦辰寫書這麼久,第一次刪減段落了。”
——“他剛才好像是想寫孔融的,然後突然刪掉不寫了。”
——“咦,這是怎麼回事?這個孔融好像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也出現過吧,按理說,也應該是個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