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亡雲煙事

四十 何須入漢關 13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木石立方 本章︰四十 何須入漢關 13

    兩軍死戰不休,勝負只在瞬息之間,只看哪一處兵馬先自支撐不住。

    先要分出勝負的是南路戰場。

    燕騎雖銳不可當,鄭軍卻也非等閑,又三倍于燕軍,久戰之下,燕軍便有些難以抵擋。燕騎人馬俱都氣力難繼,漸漸被鄭軍困于一處,難以沖出重重圍堵。

    戰馬不能馳騁,騎兵威力大減,鄭軍步卒便沒了懼意,將燕騎圍作一團,長矛四面刺出,燕卒不能遮擋,人馬倒地,悲鳴長嘶之聲不絕。

    燕軍步兵將領見敗局已定,打出後退旗號,燕軍步兵驟然變陣,齊向北側突圍。鄭軍不識燕軍旗號,竟不及提防,陣型被燕軍沖出豁口,頗為狼狽。虧得鄭軍將領見機,急調兵填補,方將燕軍攔了回去。

    燕騎見了旗號,也作困獸之斗,竟也驟然結陣向北突圍。鄭軍未料到燕軍變陣如此之快,猝不及防,被燕騎沖破阻隔,與步兵會合。隨即燕軍步騎合力再向北沖突。鄭軍無力阻擋,被燕軍沖出重圍,向北遁去。

    此時南路燕軍一萬步騎已折損過半。陳封又驚又怒,眼見燕軍已是必敗,卻未料到仍能軍心不亂,合力突圍。然南路既敗,再無憂矣,大軍只需抵近燕軍中軍,兩路夾擊之下,慕容不離定然無力回天。遂揮軍急追,不予燕人喘息之機。

    燕軍中軍仍有七千余兵馬,得知後軍兵敗後退,急回身列陣,納入敗兵,與鄭軍接戰。然鄭軍勢大,又挾戰勝之勇,燕軍已再難抵擋,被鄭軍直撞得人仰馬翻,不成陣勢。

    後方震動,前方燕軍便即軍心大亂,只片刻之間便被天樞衛、天璇衛合力沖散,只得敗退入中軍之中。燕軍三路兵馬合兵一處,也有兩萬之眾,然此時已是散亂不堪,陣勢不成,兵將不識,全不能合力守御。

    鄭軍合圍之勢已成。主將 旗高樹,燕軍雖敗不潰,即便不能合力對敵,只三五成團各自為戰,也不肯束手待斃。鄭軍合圍剿殺,也已使出全力,只見燕軍兵將倒地落馬者不可勝數,卻仍越戰越勇,若要全殲燕軍,卻也非輕易可得。

    忽見燕軍 旗北指,中軍數千兵馬齊向北沖殺,其余燕軍得了號令,也一齊跟隨向北沖去。陳封見了,知慕容不離要向北突圍。若被他沖入天樞衛營寨,與信安兵馬會合,只怕就此走了慕容不離。

    陳封急遣樂晟、衛綰率騎軍繞去北側攔截。便在此時,忽遙見天樞衛後方一片混亂,兩枝燕騎一左一右殺入鄭軍陣中,天樞衛不防,被燕騎直透垓心,攪亂陣勢。

    原來信安燕軍久戰未能攻下天樞衛壁壘,然他原有三千騎軍,卻遠遠繞開天樞衛營寨,此時恰好趕到,正接應燕軍突圍。

    北側鄭軍陣勢一片混亂,不能阻擋燕軍,被燕軍沖出重圍。燕軍 旗在前,身後跟隨無數燕卒,信安燕騎護住兩翼,往天樞衛營寨沖去。

    鄭軍緊追不舍,雖砍殺無數燕卒,卻終不能追及燕軍中軍。陳封喝令全軍追殺,不得遲誤,自也跟隨大軍身後,向天樞衛營寨追去。

    哪知才趕出不遠,忽听身後傳來喊殺之聲,後方急報,竟又有一枝燕軍從後殺至。鄭軍追殺本不成部伍,更未提防身後,被燕軍一沖即散,也不及阻攔。

    這枝燕軍卻是霸州守軍。他得知中軍向北退兵,便即棄了霸州,出城跟隨。然因他只三千兵馬,不敢攻打鄭軍後軍,只遠遠尾隨。此時覷準時機,一擊得手,救了燕軍中軍。

    眼見得勝之時,前後卻各有一枝兵馬來援,雖兵馬不多,卻足以扭轉戰勢。待到鄭軍穩住陣腳,重結陣追趕,燕軍全軍已退入天樞衛營寨。

    寨中鄭軍守軍苦戰不曾失了營寨,此時已只剩兩千余人。寨中主將乃是周嚴麾下得力將領,親信統制,受周嚴之命,縱然全軍盡墨,也要守住壁壘,不得後退一步。

    其人果未辱命,將士死傷過半,仍將萬余燕軍死死阻在寨外,未能踏入營寨一步。卻不想身後燕軍大軍沖來。

    燕人雖只顧逃命,不及廝殺,然畢竟人馬眾多,頃刻將鄭軍吞沒。隨即沖破寨柵壁壘,與信安燕軍會合,齊向北逃去。

    燕軍奔逃,竟于疾速奔走之間重整部伍,再結戰陣。燕軍剩余大約四千騎軍斷後,其余步軍結為中軍,護住主將慕容不離,向鄭燕兩國邊境奔逃。

    然逃命之際,卻再顧不得兵甲輜重,將糧草兵器丟棄滿地,過信安而不入,只抱頭而走,狼狽之相,實是燕軍前所未有。

    鄭軍合兵追殺,直追出三十余里,然有燕騎阻攔,雖能大殺一陣,卻終未能追及燕軍中軍。追近兩國邊境,天已將暮,陳封恐有差池,再者將士皆已疲累至極,遂收兵不追。

    此一戰,鄭燕兩國皆謂之霸州之戰。此戰燕國出兵六萬,步軍五萬,騎軍一萬,戰後逃回國者卻只萬余。其中步軍一萬余,騎軍只剩不足兩千。燕軍折損四萬五千余兵馬,更失卻軍械輜重無算,元氣大傷,實是燕國數十年來最大一敗。

    鄭國出兵共計十萬有奇,前後數場大戰,共折損兩萬六千余兵馬,九品以上將領死傷三十余人,可謂慘勝。

    鄭軍雖得勝,卻走了燕軍主將慕容不離,也算不得全勝。然此戰卻也是鄭國立國以來對燕最大一勝。

    鄭國素來視燕國為勁敵,與他國交戰,縱大勝也只微功;與燕國對敵,雖小勝亦是大功。陳封憑借此戰,功蓋鄭廷。

    第四卷《雪滿太行》完

    卷四主要出場人物簡表

    袁端 字宜直 號淡墨 尚書左僕射領中書侍郎加延和殿大學士

    宋質 字信言 尚書右僕射領門下侍郎加集英殿大學士

    崔言 字默之 尚書左丞加天章閣直學士

    裴緒 字桑鼎 尚書右丞

    甦淮 字江川 中書舍人

    程直 字惟清 中書舍人

    李謨 字承烈 中書舍人

    曾騫 字績升 中書舍人

    石青 字方白 禁軍都承宣使領龍驤軍都指揮使

    李允 字克讓 鳳翔軍都指揮使

    徐慷 字毅節 虎賁軍都指揮使兼領虎賁軍長林衛都統制使事

    陳封 字崇恩 熊飛軍都指揮使 征西將軍 臨商亭侯

    衛綰 字公器 熊飛軍近衛親軍虞侯

    李二虎 熊飛軍近衛親軍兵士

    呂吉 熊飛軍近衛親軍兵士

    程備 字無患 熊飛軍指揮使

    樂籍 字辨章 特進 加蕩寇將軍

    樂晟 字載厚 加振軍校尉 樂籍之子

    秦玉 字璧城 龍驤軍左驍衛都統制使

    徐恆 字永業 左驍衛中軍幕賓

    劉遜 字退之 左驍衛中軍長史

    張先 字紹存 左驍衛角營統制使

    馬保 字衛疆 綽號開山神 左驍衛亢營統制使

    杜摯 字執禮 綽號杜鐵槍 左驍衛氐營統制使

    洪鐘 字振遠 左驍衛房營統制使

    成彥 左驍衛心營統制使

    範縝 字孝周 左驍衛心營觀察使

    趙廣 左驍衛尾營統制使

    張羽 字鶴霄 左驍衛箕營統制使

    李汜 字子歸 左驍衛箕營觀察使

    于適 左驍衛近衛親軍校尉

    高歡 字功肅 鳳翔軍青鸞衛都統制使

    孫翊 字翼騰 鳳翔軍千靈衛都統制使

    嚴雲 字入雲 鳳翔軍千靈衛統制使

    董延 字敬德 熊飛軍天璇衛都統制使

    陸桓 字淵𦨴 天璇衛中軍長史

    丁冑 字用才 天璇衛奎營統制使

    楊翝 字東初 天璇衛婁營統制使

    豐翮 字季翔 天璇衛胃營統制使

    呂順 天璇衛昴營統制使

    韓賓 天璇衛畢營統制使

    田愚 字不違 天璇衛觜營統制使

    車軾 字子望 天璇衛參營統制使

    周嚴 字潤安 熊飛軍天樞衛都統制使

    徐慎 字玄遠 河東刺史 領河東招討使

    裴紹 字復業 河東郡隆德府太守 權領河東轉運使

    呂應 字永年 河東郡隆德府兵馬都監

    淳于�字元貞 上黨縣令

    韓章 燕國丞相 太傅

    慕容不離 燕國南庭都部署使 前將軍

    霍東山 燕國南庭兵馬先鋒使 鎮南將軍

    李敢 字正方 代國太岳行營兵馬都總管 奮武將軍 雲中節度使 雲中侯

    鄒涂 字文廣 代國太岳行營兵馬副總管 右軍都部署 典軍將軍

    沈園 字君庭 代國太岳行營兵馬副總管 左軍都部署 成軍將軍

    王度 代國太岳行營兵馬鈐轄使

    劉繼 字重貴 代國侍衛兵馬都虞侯 代州防御使

    劉�代國太岳行營督糧校尉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興亡雲煙事》,方便以後閱讀興亡雲煙事四十 何須入漢關 1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興亡雲煙事四十 何須入漢關 13並對興亡雲煙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