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亡雲煙事

二十七 胸中藏丘壑 1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木石立方 本章︰二十七 胸中藏丘壑 1

    八月十七,鄭帝下了一道詔書。詔書中言道︰

    近日群臣上表進諫,請朕早立太子,以延國祚。朕覽表甚慰,諸卿皆忠心國事,以社稷為先,朕復何憂?國復何患?鄭國極盛之日,指日必至矣。

    朕受命于天,總理河山,豈敢不從諫如流,以使下善齊肅?以此,朕遂決意從諸卿所請,為國立儲。然朕有二子,俱尚年幼,各擅所長,頑劣未消,儲君乃國本要事,朕不得不詳加斟酌,為天下臣民選一位仁德之君。茲定于景曜六年元旦之日,焚書告天,祭拜宗廟,立太子昭告天下。諸卿不必再上表言儲事,若有心屬太子之選者,可上疏直奏駕前。

    詔書頒下,群臣雖仍不免議論紛紛,但此時蔡聳下獄之事已朝野遍知,群臣議論之聲慢慢蓋過了立太子之事,使朝堂沸揚的議儲之爭,終于漸漸平息下去。只最初挑起這場爭論的陳封,卻仍賦閑在家,不得復職。

    秦玉見到這道詔書,心下甚喜,料想陳封不久便可復職。怎奈左等右等,仍是不得消息,又不敢去陳封府上探望,于是遣人四處探問,才知陳封仍是寸步不出宅院。

    八月二十二,朔風已起,天氣轉涼。這日巳時,秦玉正在磐石大營中觀看軍士操練,忽有內侍前來傳召,請秦玉速至政事堂議事。

    秦玉不敢怠慢,急急換了官服,隨身只帶一個親兵,快馬趕往內城。

    平日里秦玉極少進宮,遑論政事堂,如今走在宮城甬道上,卻也無心景致,只覺心中惴惴,不知今日是何事如此急切。

    政事堂中依舊忙亂,但進了南側外屋,立時便覺靜了下來。屋內四位中書舍人俱在,還有幾個官員書辦各自聚在一處說事,卻都未留意秦玉進屋。

    只裴緒獨坐一隅,一瞥間看到秦玉,急站起身來,不及施禮便道︰“璧城來了,相公們等著吶,快隨我進來。”說著便引著秦玉走到里間屋門外。

    秦玉匆忙間也只淺淺施了一禮,不及說話,便隨著裴緒推門進了里屋。

    屋內崔言坐在正對門的書案後,袁端、宋質坐在西側炕上,地下椅上坐了兩人,一個是盧豫,一個竟是陳封。

    秦玉一驚,不知陳封怎地出了宅子,竟到了政事堂。愣怔間,只听屋內眾人已住了聲,又听裴緒開口道︰“稟相公,秦璧城到了。”

    秦玉方才驚覺,忙施禮道︰“職下龍驤軍左驍衛都統制使秦玉拜見二位相公,崔左丞,盧太尉,陳都司。”

    袁端已笑著說道︰“璧城不必多禮,難為你了,這般急趕來。請坐下說話。”

    秦玉道︰“謝袁相公。”見裴緒坐了陳封下首,便退後兩步,側身在裴緒下首坐了。

    袁端道︰“璧城想必也已想到,今日喚你來,必是為戰事了。是盧太尉與陳都司兩個薦了你。你大約還不知是何戰事,請默之再給璧城說說。”

    正說著,有內侍進屋為秦玉獻上茶來。崔言待內侍退了出去才應道︰“是。”轉頭對秦玉道︰“璧城,今日一早接到河東急報,代國驟起兵馬,犯我疆境。八月十八日,代國太岳行營副總管,右軍都部署,典軍將軍鄒涂率麾下一萬兵馬出陽涼南關,攻我平陽府晉州霍邑。在晉州駐守的是你左驍衛麾下統制使張先,張先分派了兩位觀察使鎮守霍邑與汾西,這兩位觀察使听聞代國出兵風聲,聚起兵馬在霍邑城外拒敵,激戰一場,卻也未教北代討得好處去。隨後統制使張先統兵馳援,遂在霍邑與代軍相持住。”

    秦玉心中詫異,來時路上他便已想到,此次政事堂急召,多半是河東出了戰事,那便定是杜摯收到自己書信,挑起戰端。但杜摯鎮守的乃是威勝軍,如今出事的卻是張先鎮守的晉州,這卻是為何?

    只听崔言又道︰“兩國雖有交戰,卻也並非大戰,我鄭國既未損兵折將,也未丟失土地城池。河東刺史徐玄遠傳來軍報,也非為告急求援,原也不必調兵遣將。然這畢竟是軍情,政事堂與盧太尉、陳都司商議,他二位卻言須得遣兵馬固守河東,因此便薦了你。至于河東兵馬情勢,裴桑鼎通曉兵事,便請裴桑鼎說與璧城。”

    裴緒應聲道︰“是。”隨即呵呵一笑道︰“河東兵馬如何駐守,璧城必早已知曉,你左驍衛麾下有一萬兵馬戍守河東,璧城豈能不問?然雖如此,現下戰事已起,裴緒還當從頭細說。”

    裴緒頓了一頓,輕咳一聲,接道︰“河東自徐玄遠接任刺史以來,練出了八千余精銳廂軍。這徐玄遠將門之後,練兵頗精,這八千廂軍,只怕也只稍遜禁軍而已,較之代國精兵,還要勝上一籌。因此徐玄遠以此八千廂軍,對陣代國五萬精兵數年,卻也未落了下風。”

    “自左驍衛兵馬到河東後,徐玄遠便將河東前沿重鎮盡劃與禁軍駐守。璧城麾下諸將,張先駐守平陽府晉州,杜摯駐守威勝軍,成彥駐守遼州,兩年來,倒也相安無事。至于代國兵馬,駐于太岳山一線,以太岳行營總管,雲中節度使,奮武將軍李敢為主將,親率三萬兵馬駐守于南北關、平遙;以太岳行營副總管,鎮軍將軍沈園為左軍都部署,率軍一萬駐守于平定軍、樂平山;以太岳行營副總管,典軍將軍鄒涂為右軍都部署,率軍一萬駐守于陽涼南關、陽涼北關、靈石。”

    “自延佑八年代國國主听了燕國挑唆,出兵攻我河東以來,代國見我鄭國強盛,不敢再出兵來犯,數年間兩國未有交兵。此次代國驟然出兵,卻不知是為何故。但徐玄遠軍報中說,代國只右路出兵,中路與左路皆未見動靜,似非大舉進犯。然雖如此,卻也不得不防,代國太岳山一線有五萬兵馬,我大鄭雖兵精糧足,河東卻也不足兩萬兵馬,若是代國舉大軍來犯,只怕河東兵馬猝不及防之下,難以抵擋。然若說我亦以大軍增援河東,為一區區代國,卻也不必。況且蜀國初定,現下不宜再起大戰,若是兩國大軍相持,大戰便一觸即發,非我等所願也。”

    “因此盧太尉與陳都司以為,請璧城率麾下一萬五千兵馬增援河東即可,恰左驍衛有一萬兵馬戍守河東,兩軍相合,足以抗衡代軍。不知璧城以為如何?”

    喜歡興亡雲煙事請大家收藏︰()興亡雲煙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興亡雲煙事》,方便以後閱讀興亡雲煙事二十七 胸中藏丘壑 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興亡雲煙事二十七 胸中藏丘壑 1並對興亡雲煙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