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封率鄭國大軍進入綿谷,其時天已微明。陳封、程備等人仍不得歇息,一面出榜安民,一面遣快馬傳令到鄭軍各處駐地,命各路兵馬向綿谷聚攏,只留梁岐領兵一萬收閬州、巴州,馮淵領兵一萬收龍州、文州。這幾處州府已無大軍,收取當非難事。
陳封又命各地向綿谷運送糧草,待糧草運到,便即開倉放糧。一萬五千降兵也有了糧吃。
鄭軍在綿谷休整兩日。兩日後,申濟到了綿谷,陳封請申濟率兵馬坐鎮綿谷,又將蜀國降兵看管起來,待取了成都之後再定去留。
其時已是臘月二十九,明日便是新年初一了。隨申濟一同到綿谷的還有數十車生肉,豬羊雞鴨等俱有,又有十幾車美酒。陳封命選出一些送到劍閣楊顯處,余下的便犒賞全軍。
臘月二十九夜,綿谷城內外鄭軍大排筵宴,數萬將士縱情慶功,歡飲達旦,度過景曜四年最後一日。
鄭國景曜五年正月初二,陳封率大軍進兵劍閣。二十余日後,梁岐、馮淵各自收取閬州、巴州、蓬州、龍州、文州,而後進軍蜀中,與陳封大軍會合。自此,蜀國利州郡盡歸鄭國。
利州郡下轄利州、閬州、巴州、蓬州、劍州、龍州、文州,七處州府,近二十萬戶,一百萬人口。
大軍出綿谷一路向南,一日行出七十余里,前方已無坦途。只見群山連綿不絕,山勢高聳入雲、陡峭險峻。陳封傳令全軍就地歇宿。
第二日鄭軍進入大劍山,山中本無路,傳說戰國時期蜀王為迎秦國賞賜,命人在山中修建一條棧道,是為金牛道。這金牛道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只可容兩人並行,其勢險絕。
從進入大劍山到劍閣只有二十余里,鄭軍卻走了整整一日。申時初,陳封終于遠遠望見劍閣。
古人曾有詩雲︰“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又雲︰“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見兩側山峰如百十柄利劍,直插雲霄,山勢之雄奇險峻有如鬼斧神工一般。群山之間,卻又開一缺口,便如天遣神將手持巨斧劈開一般。一座雄關橫亙其間,這便是劍閣了,也喚作劍門關。
這劍閣有二十丈闊,卻有五丈余高,兩邊皆是陡峭石壁,無可攀援。陳封心醉神迷,不禁嘆道︰“這當真是造化鐘神秀,若非楊繼先行險夜襲,又有何人能攻下如此雄關?”
大軍在劍閣關下排出十數里長隊伍,陳封等前隊兵馬已到了關下,後方兵士才剛剛步入山中。如此關隘,縱有百萬雄師,也只能徒呼奈何。
陳封立于關下,仰望城樓,只見上方挨挨擦擦,皆是鄭軍將士。程備高聲喊話,城樓上鄭軍自是識得,不一時,關門吱吱呀呀打開,一隊兵士開出,雁翅排開。楊顯身披全副鎧甲迎出門來。
見了陳封,楊顯單膝跪地施禮道︰“末將楊顯恭賀都司全取利州。”
陳封下了馬,上前兩步,扶起楊顯道︰“全取利州,全賴繼先奇功。”說罷又仰頭高聲道︰“陳某能入劍閣,全賴眾位將士之功。”
關上關下,一片歡呼之聲,聲勢震天,在群山之間回響不絕。
一眾將領在衙署之中用了飯,陳封命眾將自去歇息,只留裴緒、程備、徐慷、楊顯在簽押房中議事。
眾人坐定,各自飲了熱茶。陳封問起劍州諸般情事,楊顯道︰“那日我乘雪夜襲了劍閣,劍閣守軍五千人被我殺了三千余人,其余人不知逃到何處取了。我意本是固守劍閣即可,不去理會劍州之事,只待都司大軍到來。不想前幾日臘月二十三,蜀國劍州太守樊勝叩關請見。我疑心他有詐,未敢輕易開關。但見他只身一人,只帶十個隨從,又擔了許多金珠財寶為禮,料他無甚能為,便開關相見。樊太守言誠心降鄭,欲歸順天朝。我見他言辭懇切,便納了他,仍請他執掌劍州事。此後,這劍州地面倒也安穩,也並未有蜀兵前來攪鬧,我這才得以安心固守劍閣。”
陳封道︰“如此說,這樊太守也是功臣,待我取了成都之後,便請章修義為他請功便是。繼先,此番你是首功,前日我已上奏朝廷,請朝廷實授你虎賁軍天雄衛都統制使之職,料想用不得幾日,朝廷任命的旨意便可到軍前了。”
楊顯站起施禮道︰“多謝都司舉薦,當此大戰用人之際,顯不敢推辭,然顯亦不敢居此功。此番能成全功,全賴都司指揮調度有方,眾將士齊心用命,楊顯不過供都司驅馳,有些微勞罷了,何敢談首功?”
陳封道︰“你也不必過謙,若沒有你襲取劍閣之奇謀,要取這天下雄關,還不知要死傷多少我大鄭將士。這份功勞,舍你還有何人當得?”
程備、徐慷也道︰“正是如此,首功正該是繼先。此番取劍閣乃是定乾坤之功,繼先當受之不疑。”
楊顯無奈,只遜謝不已。
陳封又道︰“如今我雖取了劍閣嗎,但到成都還有五百余里,其間還有大小城池數十座。聖上與我的期限卻只剩兩個月,我如何能如期攻取成都?”
程備道︰“都司勿憂,到成都雖有許多城池,但要緊處不過江油、綿竹、雒縣三座而已,其余各城皆不足論。這三座城池,只綿竹地勢最險,攻取要費些工夫。我以為,兩個月我軍必可拿下成都,盡滅蜀國。”
陳封道︰“嗯,出劍州,必經江油;入成都,必經綿竹;雒縣又是到成都最近之路,也是我大軍糧道必經之路。這三處確都繞不得的。”
喜歡興亡雲煙事請大家收藏︰()興亡雲煙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