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廣播體操有什麼功效,他是深有體會,但是像閻解成這種連對象都沒有的人,說了他也不懂。
一想到對象,閻埠貴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啊,明天去了飯店,好好跟著柱子學習,回來點事兒,畢竟咱們關系在這擺著,你可得把握住了,等你穩定了,我和你媽也就可以著手給你介紹對象了。”
“爸,你和我媽已經有主意了嗎?”
听到對象的事兒,閻解放立馬就來了精神。
之前許大茂天天在自己家門口顯擺,可把他惡心的夠嗆。
雖然許大茂也沒有結婚,但是這小子對象是真不少,在外面溜達的時候總能看到許大茂騎著自行車載著年輕的女孩兒,而且沒過多久就換一個。
所以閻解放早就想找個對象,去壓一壓許大茂風頭。
“嗯,前兩天我和你媽去買菜,在菜市場看到了隔壁松鼠胡同的老于,當時他姑娘也跟老于一起出來買菜,我和你媽都看著那姑娘不錯,而且听老于那口風,這個姑娘應該也還沒有對象。”
“爸,那姑娘長的咋樣啊,有中院秦淮茹漂亮嗎?”
自從秦淮茹進了大院之後,基本上都變成了這幫年輕小伙子找對象的標準了,但是秦淮茹底子太好,要說比她漂亮的有沒有,有,但是不多。
而且哪怕你找到了比秦淮茹漂亮的,但是身材沒人家好啊。
听到閻解成這沒出息的話,閻埠貴直接一個板栗拍到閻解成的頭上。
“你這小子,都啥時候的還挑挑揀揀的,你看你都多大了,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你媽都懷你了,你是不是不想讓我和你媽抱孫子了!”
被老爹打了一下,閻解成也老實了,只是心里開始期待起這個姑娘的樣貌起來,不禁的就起了反應。
“爸,那個我想去廁所……”
話還沒說完,閻埠貴就又給了閻解成一個板栗。
“滾蛋,上廁所還跟我匯報個啥!”
…………
這一晚,何雨柱在家做了一道松鼠魚。
閻埠貴家做了一道草魚炖豆腐。
而且閻埠貴還特意把家里廚房的窗戶給打開了,炖魚的時候又多放了一些調料,這一下院里的鄰居一下子就不淡定了。
中院被松鼠魚的香氣彌漫,前院被草魚豆腐的香味彌漫。
兩股香味觸踫到一起,又一起向後院飄去。
“這誰家啊,不年不節的炖魚吃,還過不過日子了!”
“是不是柱子家啊,柱子現在是豐澤園的大廚,听說吃肉都不花錢。”
“不是柱子,柱子那手藝,聞著都能下酒了,這香味和柱子的比可差的遠了。”
“老頭子,你看老閻家的窗戶,還冒著熱氣呢,估摸就是他家在吃魚。”
“老閻出息了啊!”
…………
院里里得幾戶人家都議論紛紛,話里話外都是羨慕。
沒辦法,誰讓之前閻埠貴抱住了何雨柱這條大腿呢。
在當時何雨柱還沒有發跡的時候,閻埠貴就站隊了何雨柱那里。
如今何雨柱發達了,閻埠貴跟著喝點湯,也無可厚非啊。
賈張氏此時正和賈東旭秦淮茹三人在屋里吃飯。
今天的菜也還算不錯,一個炒白菜,一個炒芥菜,兩個菜,主食是窩窩頭。
賈張氏一手一個筷子,筷子上面都串著窩頭,吃的正香呢,突然就聞到了窗外飄進來的香味兒。
今天何雨柱做的是松鼠魚,松鼠魚是需要油炸的,這個時候油多金貴啊,別說是炸魚了,就是炒菜的時候,平時院里的住戶都不舍得多放一點。
何雨柱今天把這松鼠魚過了兩遍油,在澆上酸甜汁之後,那香味,簡直了。
賈張氏聞到這香味的時候,人都蒙了,這是啥啊,天上的蟠桃也沒有這香吧。
不用想,肯定是對面的傻柱又吃好吃的了。
賈張氏趕忙起身把窗戶打開,好讓香味更多的飄進屋里。
賈東旭和秦淮茹也聞到了這香味兒。
雖然吃過幾次何雨柱做的飯。
但是今天這道菜的香味還是震驚了兩人。
兩人對視一眼,甚至聞不出何雨柱做的是什麼。
“這天殺的你小王八犢子,不年不節的吃這麼好,也不知道給我送點,咋不噎死倆呢!”
賈張氏在窗前貪婪的吸吮著香味,嘴里一邊不住的咒罵何雨柱。
賈東旭沖秦淮茹癟癟嘴,表情無奈。
“這沒爹沒媽的短命鬼,連個媳婦都沒有,活該一輩子當光棍!”
賈張氏還在那咒罵,而且越罵越南听。
秦淮茹實在有些听不下去了。
不管怎麼說,何雨柱都是自己姐姐的救命恩人,于秦家有恩,今天只是自己在家做好吃的,又沒有招惹別人,這賈張氏就出口咒罵,一點也沒把自己放在眼里。
“媽,您消消火,先把飯吃了吧,柱子哥也沒有影響到咱們,您這麼罵人家,讓鄰居听到了不好。”
听到秦淮茹為何雨柱說話,賈張氏臉色頓時一黑,陰翳的眼神像是一條毒蛇一樣向秦淮茹刺來。
“咋的,你才嫁到我們家就想著別人家的漢子了?”
“媽,你說啥呢!”
听到賈張氏的話,閻解成臉一黑,立馬說道。
“哎呦呦,這才幾天啊,就敢跟我對著干了,真是娶了媳婦忘了娘,這要是再過兩年,你們兩口子是不是在得把我這老太婆攆出家門啊?”
秦淮茹見兩人因為自己吵了起來,想要出言阻止,但是話到了嘴邊又說不出來,主要是剛才賈張氏說的那話太難听了,這是在家里,要是在外面,讓別人听到了,自己還怎麼在這個院里待啊。
雖然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這個婆婆不好相處,但是哪里想到這賈張氏是這樣的人啊。
這已經不能說是好不好相處的問題了,這簡直就是沒法相處啊。
此時秦淮茹心里甚至有了一絲後悔。
喜歡四合院︰逆襲,何雨柱的魔幻人生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逆襲,何雨柱的魔幻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